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优先购买权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对其可作四种类型的划分,即民事优先购买权、商事优先购买权、基于公共利益的优先购买权和政策性的优先购买权。通过对不同类型优先购买权的制度价值的分析。建议立法对民事优先购买权应采取任意主义态度,对商事优先购买权应采取法定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2.
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购买权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民事法律制,至今仍被许多国家所承认。我国立足于现实经济生活的需要,已规定了几种类型的优先购买权,但这些规定多是原则性的,概括性,操作性不强,因此,我国应在肯定既有立法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立法,完善我国的优先购买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对优先购买权若干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购买权是民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本文在借鉴相关立法例及学说判例的基础上 ,对优先购买权的制度价值 ,法律性质 ,民法典中的定位 ,权利行使 ,权利效力进行探讨 ,以期对其将来的立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我国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学理论和立法实践都还不够成熟。完善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应该确定股东优先购买权中同等条件标准,明晰股东优先购买权能否部分行使,厘清股权转让过程中转让股东能否享有"反悔权"以及对优先购买权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制度是为了保护特殊主体利益而设计的,由于我国法律对共有人优先购买权规定比较模糊笼统,操作性不强,这一制度存在很多争议。针对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实际冲突问题,从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在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冲突入手,运用法经济学和逻辑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以期能为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制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问题是优先权制度中的一个方面,优先权作为民事立法所确立的制度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货币化分房的进一步推进,房产交易市场异常活跃,房屋租赁合同和房屋买卖合同应用日渐广泛。其中就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行使问题出现了大量的纠纷。在司法实践中,关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问题的规定相对偏少,而且过于原则。本文拟就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的概念、特征及其法律依据、行使条件和立法完善作一些初步探索,以期对审判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对于在同一房屋既存在房屋共有人又存在房屋承租人,双方都享有优先购买权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双方的权利冲突?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房屋优先购买权的性质和法律特征,提出解决该权利冲突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典型的法定优先购买权制度是基于一定理论基础,进行立法政策衡量的结果。从法经济学角度分析,法定优先购买权制度一方面会阻碍第三人参与交易,导致交易过程不发生,另一方面会引起资源配置不当,导致交易结果无效率。因此,在我国优先购买权制度中,约定优先购买权应当逐步发展为主流,相应地,法定优先购买权应得到最大程度的限缩。除此以外,考虑到法定优先购买权难以克服的不经济性,立法者可以跳脱出优先购买权的制度框架,采用优先要约权制度和承诺拍卖制度加以替代。  相似文献   

9.
优先购买权是民法上的一项重要权利。对其分类应能说明优先购买权的本质属性。本文认为,优先购买权可依不同的标准分为法定优先购买权和约定优先购买权、物权性优先购买权和债权性优先购买权两种类型。文章同时对法定优先购买权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现行立法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规定过于原则,应进一步完善。首先对承租人要区分对待,明确次承租人先于承租人享有先买权;在整体出售的情况下,只承租部分房屋的承租人不享有先买权;在多数决原则下,共有人优于承租人享有先买权。承租人的先买权与抵押权的实现不冲突;对承租人权益的保护宜将债权法上的救济和物权法上的救济相结合,同时重视对出买人与第三人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房屋先买权主要有三类,即房屋共有人的先买权、房屋承租人的先买权和约定的先买权。共有人的先买权是基于房屋所有权而产生的典型的物上请求权,该权利是固有的,法定的。承租人先买权与共有人先买权一并归为物上请求权,只是后者的法律效力优先于前者。约定先买权是纯粹的债权,当它与共有人先买权、承租人先买权并存时,它只能敬陪末座。  相似文献   

12.
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作为承租人基于租赁关系而拥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对其性质,虽有顺充说、期待权说、物权说、债权说,附条件请求权说等,但在本质上其应为既得权,请求权,债权。  相似文献   

13.
现行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试点分别以财产流转性收益和农村金融市场扩展为抵押主题,采取农民房屋所有权并附属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权直接抵押二种模式,多种类型.试点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存在抵押权合法性、抵押物处置效力的法律风险.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应遵循合法性途径,完善抵押登记制度,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应市场化运作,其受让后的宅基地使用权期限可界定为30年为宜.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典价在银行利率决定下有一个浮动空间,这个空间中,采取典权方式,对于资金需求者和房屋使用需求者而言,是双赢的局面;同时,典权也可以作为一种合法的避税手段,在中国现实社会中,还可以满足人们多种不同的需要。从物权法体系上看.缺乏典权制度,物权法内容是不完整的,不规定典权,只会造成人为的法律漏洞.不利于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其立法基础和标准不统一,导致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相互矛盾。我国应确立完善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有期限、有偿使用制度,在条件成熟时应以立法形式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第六章专章规定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使关乎千家万户的房屋产权有了真正的法律界定和保护依据。为使《物权法》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能真正得到实施,业主们需要认清自己权利和义务,树立所有权意识,并通过公民的参与来推动国家配套法规与实施细则的出台。秉承上述两点,文章解读和阐释了《物权法》中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客体的权利归属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业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法缺少先买权普遍适用的一般性规定,与先买权有关的许多问题尚不明确。先买权应为物权取得权,依是否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可以分为物权先买权和债权先买权。我国制定物权法时,应把物权先买权作为特殊物权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家已经下令清除小产权房,这标志着小产权房将要退出历史舞台。小产权房涉及农民、购买者、开发商、村集体这些主体,主体的多样性也使得其关系的复杂性。国家在清理小产权房的过程中合理认定各个主体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对稳定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各个主体在小产权房这一行为中的行为动机和获利情况,从而对合理分配小产权房责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