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日趋恶化的精神卫生形势是当前生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作为最重要的应对策略之一,对此却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国内,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效果与大众的期待还相差甚远,而外来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低文化契合性则是其根本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有效性必须吸收本土文化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心文化,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心灵智慧,足以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及其本土化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2.
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大学校园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鲜活切片,它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心态.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分类,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进行了文化方面的阐释,以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心理学的视角系统分析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心理特点,旨在探寻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培养的新途径.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与其道德价值观社会化的过程密切相关.道德心理图式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社会化的内在依据,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核心.我国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遵循大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纲领,开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泽如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我国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理论建设中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南,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60多年,创立了以主客观矛盾规律为核心的、独树一帜的心理学学术思想体系。本文拟结合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实际探讨一下心理活动的主客观矛盾规律。一、主客观矛盾规律的基本点心理活动的根本规律是什么呢?刘泽如教授明确指出:心理活动的根本规律是主观矛盾规律。30年代以来,他先后撰写了《行为研究举例》、《运用实践论研究心理学》、《在心理研究上必须贯彻反映论》等文章,集中论述了这一思想。其基本点有三: 1、客观决定主观。刘泽如教授认为,“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心理意识而独立存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大学生是我国主要消费群体之一,由于大学生心理还不够完全成熟,他们的消费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局面。有些人是理性消费;有些人是畸形消费。畸形消费属于一种心智不成熟的举动,会造成个人经济透支等不良后果。因此,本文主要对当代大学生的畸形消费现象和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际关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不理想,人际交往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心结之一。社交礼仪教育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以增强教育实效性。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应着力于增强大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积极情绪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全面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大学生诚信教育,促进教育者主导作用与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契合。  相似文献   

8.
荣格心理学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格是西方有巨大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分析了荣格的心理学与道家在最终目标、价值取向及思想方法上的相通性,荣格通过对道教经典《太工金华宗旨》的研究,为当代心理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其心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他在集体无意识、原型、自性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论据,同时也为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架起了新的桥梁,并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内外对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心理学本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是贯穿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塑造的始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代人的心智。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精神成果的浓缩,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媒介,对于建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文章诠释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涵义及精髓,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道德的角色紧张,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实现探讨有效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学习动力是维持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心理因素,学习动力的激发应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心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的现状出发,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严格科学意义的心理测量,却有丰富的心理测量思想,不但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而且对西方心理测评思想发展也产生过影响。因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测评思想对我们今天开展心理测评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弱势群体的心理弱势主要表现在不平衡心理、相对剥夺感、不安全感、不满情绪和社会仇恨心理。失业下岗职工群体有强烈的“相对剥夺感”,有明显的怀旧心理,有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城市农民工有求富所导致的急躁心理、相对劣势地位的自卑心理、因被剥夺而产生的报复心理以及社会关系网中自我封闭心理和不能融入城市主流文化的被边缘感。  相似文献   

13.
师徒传承与师生教学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中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师徒传承与师生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中的作用,认为:师徒传承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师生教学是竞技武术教学的主要方式,学校武术是武术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正确认识这两种教学方式所起的作用,有利于在我国武术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能够更有效地使中国武术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概念进行讨论,从年龄、身体活动方式的调节效应和身体活动动机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三个方面,回顾了身体活动与心理幸福感关系的相关研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研究被试和实验者效应的问题,并指出今后的研究应在中国文化下的心理幸福感测量和研究设计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体育文化心理寻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人类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应该是多层次多方向的。本文通过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认为中国体育文化原本就是一种“静”态文化,与西方的体育文化根基存在较大的心理差距:中国对体育文化心理需求,是在刚刚满足了人的低层次生理需要以后,正在逐步调整意识形态和生活结构,准备向高层次需要转化的过渡阶段。因此,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体育文化心理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性,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人的心理与自己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因而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心理乃至克服心理障碍。中国文化提倡的"非对等交往"、"泛道德主义"及"追求完美的圣人情结",将加重当代中国人的心理负担。我们需要建立起"对等交往的习惯"、"尊重隐私的权利意识",来帮助自己减缓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体育思想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两年,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所体现的新民主主义化教育思想为指导,学校体育思想表现出和1929年以来在思想方法和运作理念上的一致性。而1951年1月15日毛泽东提出的“健康的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并没有改变这一事实。1951年5月中国政府对教育方针表述“大力开展抗美援朝的爱国主义教育,彻底肃清帝国主义.首先是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化侵略影响;继续贯彻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方针。与经济、国防、政法、化等建设事业密切配合,培养各种建设人才。”才拉开了新中国学校体育思想改革的帷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武侠文化在冷兵器时代生存的社会文化基础和历史基础,虽然重文轻武之俗由来已久,但任侠之风仍延绵不绝,其根本原因是其文化底蕴与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着深度的切合,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若干问题之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心理学的本土化与本土化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范畴.本土化是达至本土心理学的必要途径和环节,心理学的本土化最终体现为本土心理学.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只有处理好与传统文化、西方心理学等的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起一种关于中国人、通过中国人、为了中国人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并进一步为心理学的全球化积累索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