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实践备受人们的关注,家长作为学前儿童的启蒙者,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对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之中,调查发现大多是由学前儿童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协助年轻家长进行幼儿的养育和教育,这就使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之中显露出年轻家长与祖辈之间的教育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不利于营造幼儿健康成长的和谐家庭环境和氛围。为此,要探索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隔代之间的价值观冲突问题,分析其家庭教育价值观冲突的特性,针对性地探索解决隔代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观冲突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某市学前流动儿童家庭的社区服务需求调查,结果表明:学前流动儿童家庭对社区服务需求较强;学前流动儿童家庭极为重视子女的发展;学前流动儿童家庭对社区机构的教育需求迫切。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从政策、财政资金、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社区机构;社区机构应从明确服务目标、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人员专业素养等方面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幼儿园应关注学前流动儿童群体需求、丰富社区机构教育资源;学前流动儿童家长应积极参与社区机构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保定市8个贫困县、4519个农村学前儿童家庭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学前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职责的认识最到位,但家庭教育意识和教育效能感较差;家长处理亲子冲突方面表现欠佳;亲子关系得分较高,但在学前儿童发展维度存在得分较低的项目;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较为严重,母亲在家庭教育职责和意识方面显著优于父亲;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完全中介于家庭教育观念对家庭教育行为产生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介于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两条路径对家庭教育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家庭教育的关键。基于此,建议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体系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完善农村家庭教育指导人才培养机制,真正提高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3~6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更是特殊儿童抢救性康复的黄金期,在此期间接受平等、开放、融合的学前教育不仅是特殊儿童的基本权利,而且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潜能开发和促进功能补偿作用。为调查学前特殊儿童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及满意度,采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需求及其满意度问卷,对随机整群选取的西安市3所学前教育机构的158名学前特殊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学前特殊儿童家长教育需求及满意度所得均分处于中上水平,二者总体呈正比;教育需求和满意度均受不同障碍程度、障碍类型和教育需求水平的影响;障碍程度与教育需求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是儿童学前教育的奠基阶段,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宁夏南部山区以回族儿童居多,学前儿童父母亲的年龄呈年轻化态势,文化水平较低,家长的不良习惯较普遍,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意识淡薄,家长的教育观念较陈旧等问题比较突出。社会、幼儿园与家庭应密切联系和合作,为宁夏南部山区回族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家长判定式”家庭教育,即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家长陈旧教育观念与儿童成长规律不适应的矛盾”.通过对学前儿童成长综合因素解析,倡导建立“关爱+适度教育”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模式来化解这一矛盾.在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重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最大化地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现今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大多属于一种"家长判定式"的家庭教育,显现出家庭陈旧教育观念与学前儿童成长规律不相契合的矛盾和冲突,暴露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困境,为了更好地提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和操作性,要采用有效的解决对策和措施,建立"关爱+适度教育"的家庭教育模式,全面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提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北京普通幼儿家长全纳教育观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家长是学前全纳教育中的"利害关系人",其态度直接影响子女对特殊同伴的态度并决定了其子女所在幼儿园是否愿意招收特殊儿童.要在我国实施学前全纳教育应首先要了解普通幼儿家长对全纳教育的看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北京地区普通幼儿家长对全纳教育对特殊及普通儿童的积极作用认识不足,并认为普通幼儿园教师缺乏全纳教育的经验和资质,对其全纳教育的能力缺乏信心.此外,他们普遍对自己子女所在班级招收特殊儿童的做法持保守态度.  相似文献   

9.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近年来,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为一名栋梁之材,是每位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儿童的正向发展有赖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通过对四川省部分地区特殊儿童父母的调查发现,无论在客观支持还是主观支持方面,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所得到的社会支持,特别是中观和宏观层面的支持都比较有限,微观层面的家庭成员的支持和中观层面专业教育机构的支持是家长们的重要支持来源,而纵横交融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形成。为此,建议在全社会尊重特殊需求人士的基础上,重视人才培养和机构设置,构建特殊教育的技术支持体系,并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以帮助特殊儿童及其家庭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是,学术研究和政策治理实践中的误解误用,导致学前教育实践无所适从,甚至影响到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学前教育小学化"与国外使用的schoolification进行比较发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概念命名缺少逻辑检验,概念内涵模糊不清。厘清小学化概念,需要"悬置"相关价值判断,明确概念的事实描述。"小学化"的价值判断涉及学前教育功能,但是目前学前教育功能的争论不断,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功能定位摇摆不定。从"儿童发展中心"观点看,将儿童发展置于中心地位,有利于密切儿童与其他教育因素的联系,引导学前教育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保障儿童健康,促进儿童发展。结合早期教育的国际趋势以及国内外学前教育功能定位的差异来看,小学"零起点教学"是一个充满歧义的议题,引发了幼小衔接面临家长质疑和幼儿园困惑的双重挑战,亟需树立"儿童发展中心"立场才能成功应对。  相似文献   

12.
早期STEM教育是近年来继项目活动后出现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STEM教育与项目活动非常类似,两者都是基于问题的学习,都有助于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两者在其价值取向、整合方式、探究内容、对幼儿个性化发展的促进以及教师的角色与作用等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区别。项目活动更多看重的是教育的个人发展功能,而STEM教育更多追求的是教育的工具价值;项目活动是一种跨越学科领域的、大范围的整合,STEM教育则是一种围绕同类型学科的、小范围的整合;项目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探究的内容往往极为丰富多彩,基本上可以囊括幼儿生活的全部,而STEM教育主要集中在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的探究方面,其内容主要涉及到"物理知识"及"逻辑数理知识"两个方面;项目活动能满足所有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故而能促进所有幼儿的适宜性发展,而STEM教育则相对只能更好地满足某些特定学习风格(场独立型)的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在项目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多地表现在对幼儿已有兴趣的合理引导,在STEM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既有对幼儿已有兴趣的"引导",更有对兴趣的"引发",带有一定的"外烁论"的痕迹。厘清这些差异,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提升相关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开展这两种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幼儿学前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育方法不当,进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基于幼儿这个特殊时期,其独立思想能力较弱,其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良好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4.
关于构建教育公平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教育公平是指教育机会起点上的公平。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在于消除由于性别、种族、社会地位、区域等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每一个人都得到最基本的受教育机会。构建教育公平机制需要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协调;需要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要加强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幼儿教育、女性教育、特殊儿童教育等;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适合的、有效力的、稳定的、可操作的法制保障;需要教育经费向重点难点倾斜,完善招生就业制度,规范收费等方面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前阶段特殊教育全纳安置模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实施全纳性学前教育最早的国家之一,以1986年颁布《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修正案》为标志性起点。美国教育部向国会递交并公开发表的有关特殊教育法实施情况的十多个年度报告从实践层面展示了为全面落实全纳政策,为学前阶段(3-5岁)残疾幼儿提供的8种全纳教育安置模式。这些模式能够为我国学前阶段全纳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人格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题,也是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依据人格的本质和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确定幼儿人格教育的目标;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自我意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初步的责任感为幼儿人格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实施学前全纳教育是实现学前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有力保障。学前全纳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个挑战,需要培养全纳型幼儿教师。结合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现状,对全纳型幼儿教师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改革职前教育体制,培养合格的全纳型幼儿教师;加强在职培训,促进全纳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所创办的"儿童之家"教育实验,以贫民幼儿为对象,以尊重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教育理念,建立严格科学的时空管理制度以及基于自由和工作的自觉纪律;建设具有母性之美的教育环境,开展身心健康教育、生活技能训练、感觉训练、智力教育等教育活动,迈出了家庭教育社会化的第一步,使学龄前儿童在竞争激烈的工业社会中有了良好的成长,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当前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幼儿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对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低、质量不高,家长重视不足等状况,建议政府采取完善投入机制,开展专项发展计划,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建构社会服务网络,开展家长培训等途径促进农村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In Sweden, preschool inclusion is embraced and preschools are open for children both with and without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umber of preschool units in Sweden that provide education and care to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with regard to organisation, resources and quality. The purpose was also to provide reflections on the usefulness of different structured observation rating scales designed to assess preschool quality. Eight preschool units located in four Swedish districts were visited. A total of sixteen 5-year-old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disability and forty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of the same age participated. The data sources were structured observation rating scales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Caregiver Interaction Scale and Inclusive Classroom Profile), ABILITIES Index questionnaire, unstructured observation, interviews, conversations and documents. Two overall typologies of preschool units were identified: the comprehensive units enrolled children with various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disability, while the specialised units enrolled children with the same disability. The staff resources were greater in the specialised units. The overall quality in the observed units ranged from low to good. In units educating children with a disability diagnosis, the quality was never low. None of the preschool units was scored as having a good inclusive environment. The structured observation rating scales complemented each other and covered, in part, different quality aspects of the unit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a large variation in quality between the units and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further develop the quality of the preschool units and of the services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Swedish presch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