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女性形象塑造相对应的是唐爱情婚姻传奇中士子文人的自我关注和自我设计.与女性形象特征相比,男性形象之间虽然遭遇不同、结局不同,但却反映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我们在读唐传奇时,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女性形象更为鲜明、活跃,更多的体现了个体特点,而男性形象在体现个体特点时,则显得模糊、单一,更多地体现了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黄淼 《考试周刊》2014,(57):8-9
《科学怪人》与《呼啸山庄》都为19世纪女作家所写,但是这两部小说对女性的描写却很不相同。雪莱展现的是一个男性主题,在这个主题中,从属的女性角色的命运似乎完全依赖于男性主角或男性反主角的行动。艾米莉展现的是一个更写实的世界,描绘一个男士们竞相争取高傲独立女性的世界。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阐述其自我分裂的实质,肯定其批判黑暗现实和促进广大女性女权意识觉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凯特.肖邦在《觉醒》这部小说中跨越传统伦理观念,刻意将拥有欲望身体的女性形象作为叙述性作品的正面形象展示出来。身体意识的苏醒推动女主人公颠覆了男性的注视特权而成为注视的主体,使其试图摆脱父权话语对女性的禁忌建立在社会空间拥有主体性的身份建构模式。然而,身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存决定了自我认证无法在缺乏主体间交流的情况下进行,女主人公的自我认证只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4.
三毛一生足迹踏遍了59个国家,其域外题材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她在作品里塑造了一系列异国形象和自我形象,具有极高的跨文化研究的价值。文章试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域出发,分析和探讨其作品中的异国形象和自我形象,并对这些形象进行探源,同时对这些形象言说自我和他者的功能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富有天才特质的创作,丁玲在小说中建立了一个空前膨胀的、陌生化的"女性自我",和当时以及以前所有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有所区别,从而发出了一个时代最为偏激深刻的声音,但是由于时代以及创作者本身的转型,这种精卫填海似的决绝的女性形象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6.
网络空间的自我呈现--以网名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网名为例,调查409名大、中学生在网络空间的自我呈现特征,结果发现:1)通过网名呈现出来的自我,较少表现为与现实生活中一致,而多为“表达理想的自我形象”、“表达另一个真实的自我”、“表达内心的真实欲求”;2)人们视互动的具体情境使用相应的网名,以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该情境的特点;3)在网络空间中,男性较女性更希望通过新奇的网名来吸引网友,获得对方好感,而女性的网名较男性更多地表达和呈现其现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坛的两颗璀璨巨星,钱钟书与张爱玲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诸多鲜活的女性形象。巧合的是,二位大家在其作品中都不约而同地着力塑造了众多几乎是同一时代(40年代)的个性鲜明的中国知识女性形象,通过文学典型抒写了一曲中国现代知识女性自我解放的悲歌。  相似文献   

8.
作为劳伦斯写作成熟期的代表作,《虹》一直是批评家的宠儿。本文拟将从两性关系入手,认为《虹》是三代女性追寻自我意识的作品。这种自我的寻找过程经历了女性在男性视野里得到认可,在婚性关系中占主导,摆脱一切束缚回归人性自然状态的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该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调查了212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性别与自我调整策略问的关系.发现在不同情境学习中,女性学习者在自我调整策略使用上明显多于男性学习者.结果能间接解释为何女性在语言学习上较男性学习者更成功.  相似文献   

10.
该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调查了212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性别与自我调整策略间的关系。发现在不同情境学习中,女性学习者在自我调整策略使用上明显多于男性学习者。结果能间接解释为何女性在语言学习上较男性学习者更成功。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在诗文作品中进行自我神化,以《五柳先生传》和《拟古九首》其五展示完美的自我形象,并通过对上古之民心境的美化达到了自我神化,通过尚友古贤来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这些都为后人对他的偶像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更多地关注了现代女性的命运和生存困境.主人公安娜·伍尔夫在莱辛笔下描写出了"自由女性"的自由困境以及她们对自我身份建构的不屈探寻,指出了"自由女性"的自我身份建构必须建立在男性和女性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3.
诗人在作品中塑造客观形象时,亦在塑造主体形象,即自我形象、陆游诗作通过记梦抒志、表达理想;记实议论、直抒胸臆和浪漫主义笔触,鲜明地塑造了诗人爱国主义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4.
当代作家铁凝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关注与解读女性的生存困境,对她们或委婉或尖锐地予以批判,并指出女性身陷困境的原因,不只是传统的男权制度和男性意识形态及文化的束缚,还有女性自身的历史惰性.因此,只有解构男性神话,唤醒心灵深处的自我意识,女性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男性可以选择传统女性职业,女性也可以选择传统男性职业。但研究发现,男性对传统女性职业的自我效能感较低,并显著影响其对该类职业的选择;女性对传统男性职业的自我效能感也比较低,但并没有阻碍她们考虑选择传统男性职业。正确认识和对待职业选择中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有助于大学生认同和选择非传统职业,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女性形象在毕飞宇的文学作品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男性形象则给人以不存在感,或者是以十分的隐秘的方式而存在。女性形象给人掩盖住男性形象的感觉,然而通过仔细地品读毕飞宇的作品可以知道,实际上作品中男性才是真正的主角,男性在男权社会中占据绝对的主导权,决定着女性的生死命运,牵动着女性的情感起伏,很大程度上造就出女性扭曲的人性,造成了女性挣扎的人生。毕飞宇通过大量的女性描写,映射出男权社会的男性的主宰力量,可以说毕飞宇所创作的女性叙事文学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男权社会别传。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文学的一些文本中,男性作为启蒙知识分子主体的一方指向的是浪漫彼岸可能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作为指向世俗生活需要的女性一方由于其指向的现实性与当下性而受到前者的否定甚至是抛弃。这种世俗需要与理想需要的对立模式隐藏着男性话语在进行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建构女性形象的企图。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是一部既斗智斗勇又充满阳刚的文学作品,主要描绘的是男性之间相互斗争的故事.但在作品中也穿插了少许的女性,从作品对女性的描绘中,同样也可以窥见女性的光辉形象和女性的人性之美.作者在女性形象的隐匿与建构中,实现了人性的回归,体现了女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创作的《飘》和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分别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和娜拉。虽然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并没有阻碍两位作家思想上的共鸣,这两部作品都表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娜拉和郝思嘉,具体分析她们在女性自我独立意识觉醒后不同的自我救赎和不同的前途。  相似文献   

20.
在"五四"启蒙语境下,男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为妇女解放设计了一条简单而快捷的拯救之路——恋爱拯救。当女子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面前痛苦不堪又无力反抗时,会出现一位男性角色,以爱情的力量帮她们克服困难,走上独立自主的新生活。从显在文本看,恋爱拯救是实现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有效途径,但从作家创作时的心态、社会背景以及作品的叙述模式与角度来看,其中隐藏着浓重的性别意识。男性作家在作品中对女性角色的拯救,实质上是对处在现实矛盾中无法自拔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