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本文就黄石方言中表示程度性状的"果"这个常见字进行分析,从语法和语用两个方面来分析"果"的动态运用,试图揭示黄石方言语法中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吴榜”释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法通例、屈赋词例、方言论证以及词义发展等角度论证了“吴榜”当作“大桨”理解。  相似文献   

3.
武玉丽  王坤 《科教文汇》2009,(7):259-260
在山东临沂方言中,虚词“来”与“去”有很多不一样的用法,主要从趋向意义对语法意义的影响,充当时体标记,作为语气词三个方面论述了临沂方言中“来”与“去”作为助词用法上的区别,通过唐宋以来文献材料中对“来”“去”使用的考察,证明了“来”、“去”是近代汉语用法在临沂方言中的保留。  相似文献   

4.
张传枝 《科教文汇》2009,(32):177-178
黄石方言英语学生无论是普通话还是英语鼻边音出错较多,而且很有特点,错误存在共性。通过抽样调查,将学生语音进行录音,掌握了学生鼻边音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分析共性的来源,得出方言对普通话和二语习得都造成了负迁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法通例、屈赋词例、方言论证以及词义发展等角度论证了“吴榜“当作“大桨“理解.  相似文献   

6.
方言面面观     
余彬 《百科知识》2007,(3S):55-57
2006年的娱乐字典里,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和搞笑电影《疯狂的石头》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两大词条。这两部影视剧吸引人的,不仅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其中出现的各地方言,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在“中国方言网”上,“北京方言测试”、“长沙话方言四级考试”、“上海话八级考试”……各种各样的汉语方言测试琳琅满目,打开一个自己熟悉的方言测试,很多人都觉得试题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7.
向嵘 《科教文汇》2007,(9X):207-208
恩施方言属西南官话成渝片,跟普通话相比,语法上的显著不同在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式。  相似文献   

8.
张红群 《科教文汇》2007,(6S):164-164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观点的问世,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乔姆斯基革命”。转换生成语法创造性地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假说,并运用转换规则去解释一些其它理论所不能解释的语言现象。本文介绍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产生及发展。分析了转换生成语法的主要理论原则-“语言习得机制”和句法理论,并对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金颖楠 《金秋科苑》2008,(20):180-181
呼和浩特方言中的语气词,在很多方面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从语气词的概述,组合层次,功能等几个方面,描写呼和浩特为代表的内蒙古方言语气词的特点。旨在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说明呼和浩特方言中语气词的特点。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功能上,也有表达时态等特殊用途。  相似文献   

10.
周戬剑 《科教文汇》2008,(32):243-243
南通方言属江淮官话区,其在语法上与普通话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从双宾语句式、被动句句式、反复问句句式以及比较句句式四方面着手,分析南通方言和普通话句式上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1.
呼和浩特方言中的语气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和浩特方言中的语气词,在很多方面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从语气词的概述,组合层次,功能等几个方面,描写呼和浩特为代表的内蒙古方言语气词的特点。旨在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说明呼和浩特方言中语气词的特点。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功能上,也有表达时态等特殊用途。  相似文献   

12.
朱礼金 《科教文汇》2007,(8S):60-61
我国语法教学,尤其是中学语法教学一度摇摆不定,90年代以来出现了“淡化语法”甚至取消语法的观念。这种观念害处极大,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本文指出其危害,从分析现状原因出发,并提出从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改善中学语法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冉娅丽 《知识窗》2014,(14):65-65
一、显性语法与隐性语法 “显性语法”指语言学家通过对语料进行分析整理出来的语法规则或知识;“隐性语法”指潜意识中存在于人的大脑的语法规则或知识。语法书和语法教学中讲述的语法规则和知识都是显性语法,而每个人掌握的母语技能则是隐性语法。  相似文献   

14.
人类由于居住的地域不同,会形成各种各样不同的方言。仅以江浙一带来说,就有苏北话、宁波话、苏州话、无锡话、绍兴话等等,南腔北调,蔚为大观。那么动物界有没有方言呢?科学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动物界不仅像人类一样存在着“语言”,而且也有不同的“方言”。  相似文献   

15.
周洪涛 《中国科技信息》2005,(11):186-186,179
文章主要对双峰方言中几个常用的表示完成体的助词“解”、“哩”和“解哩”用法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它们各自运用场合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相似文献   

16.
摘要本文以“我”在各方言中的不同读音为线索,分析该字的语音演变过程。简要说明了它是如何由“A”转变为“u□”的。并以此为纲,兼谈了中古歌韵字的语音流变。  相似文献   

17.
浅议武乡方言里的“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 《科教文汇》2008,(34):248-248
武乡方言属于晋语区山西晋东南方言中的一种地方方言,同普通话相比,武乡方言有不少自己的特色,文章试图对武乡方言中一个极为活跃的语言成分“圪”进行描写和研究,以期说明武乡方言中“圪”字的特点。“圪”是个入声字,基本用法是做词缀,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等等。  相似文献   

18.
语法的例外现象打破了语法规则的可类推性,文章从偏误分析入手,对由于语法规律例外现象导致的语法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由语法规律的例外导致学生“错误类推”的偏误类型大致有三种:第一,语言的不对称现象导致的偏误;第二,语法规律使用范围的不确定导致偏误;第三,语言的历史“化石”语法现象导致偏误。  相似文献   

19.
罗先群 《科教文汇》2008,(30):244-244
针对动词而言的“及物性”历来是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研究重点。后者利用认知语义学关于事件的理论。从“能量传递”和“状态改变”角度探求其语法特征。英汉分属分析性、综合性语言派别,当从认知角度分析动词及物性问题时,两者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20.
方言面面观     
2006年的娱乐字典里,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和搞笑电影《疯狂的石头》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两大词条。这两部影视剧吸引人的,不仅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其中出现的各地方言,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在“中国方言网”上,“北京方言测试”、“长沙话方言四级考试”、“上海话八级考试”……各种各样的汉语方言测试琳琅满目,打开一个自己熟悉的方言测试,很多人都觉得试题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