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美学为视角,阐述了80后大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特点,论述了审美价值取向对80后大学生性格意志特征的影响,探讨了增强80后大学生性格意志力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以高职高专女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交换理论、选择理论、偏好理论和理性人假设,对这一特殊的女大学生群体的婚恋取向进行研究,用以说明主体婚恋价值取向与其所属阶层、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以及社会伦理导向对主体婚恋价值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南京市高校女生生活用品消费的问卷调查,针对女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观念进行探索性研究,了解女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并针对其消费特点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对其消费观念的引导,这对南京市高校女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和消费观起着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择偶观折射着一个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由于所处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多元化的环境影响,我国当代女大学生的择偶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他们更要求婚姻自主,性观念开放,视婚姻为就业捷径——急婚族,择偶存在玩玩的态度——闪婚等。而80后女大学生的择偶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女性群体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女性的婚姻家庭状况,同时80后女大学生的择偶观也从侧面反映了同时期婚姻模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80后"大学生的行为价值取向呈现出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思想特点:偏重个性,自我意识增强,理性的成才意识增强,务实意识增强。"80后"在思想上兼容并蓄的特点也比较明显,各种思想的混杂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困惑。引导"80后"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男、女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对574名大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排序一致,但在工资福利、自我价值实现等六个维度上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问题解决维度上,男生的效能感比女生要高,两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总体和其余维度均不存在明显差异;男、女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对各自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均有预测作用,但发挥预测作用的因子不同,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受专业及个人兴趣因子的影响较显著;而男大学生受工资福利因子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长治学院女大学生就业取向进行量化分析,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取向具有择业思路理性化、就业取向"多元化"、就业期望高稳定性、价值取向呈"功利化"等特点,最后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女大学生正确就业取向形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90后"大学生正面临着求职择业,走向工作岗位以实现人生价值。"90后"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其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受个人、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为更好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考察"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并进行分析,提出加强"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66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278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生理自我价值感低于常模;(2)贫困女生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低于贫困男生;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以及个人取向家庭自我价值感等方面有显著的年级差异;(3)贫困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的许多方面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了解哈萨克族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为高校哈萨克族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建议。方法研究采用辛志勇编制的《中国大学生价值观问卷》对新疆5所高校的哈萨克族542名本科大学生被试进行了研究。结果 (1)问卷调查总体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为:在个人性目标上以自身修为取向为主,在社会性目标上以合格公民取向为主,在超然性目标上以回归自然取向为主,在手段价值上以知识努力取向为主,在规则价值上以道德良心取向为主。(2)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和专业对哈萨克族大学生目标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表现为女生比男生,理科生比文科生的价值观更加积极,且价值观的积极性呈现随着年级的上升而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荀子的制名原则和制名方法思想包括“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原则;单名和兼名、“共名”、“别名”、“大共名”与“大别名”的分类方法;“遍举”之“共名”与“偏举”之“别名”明确名的逻辑方法;约定俗成的制名原则和“稽实定数”的制名原则。此思想包含有丰富的逻辑理论。但荀子继承了孔予的正名传统,其制名原则和制名方法等思想主要是为当时的社会政治、伦理秩序和儒家思想服务的。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主要阐述巴尔虎蒙古人在人名称呼上的特点以及命名习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学校用计算机》2013,30(2-3):241-253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5.
荀子发展了孔子的名学理论,在孔子守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制名,意在将儒家固有的礼制传统与日益发展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并充分融入墨子、公孙龙子等其它派别的名学思想,形成了儒家名学思想多元化、开放式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17.
从文化哲学角度说,命名其实是一种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整个文化构建的关键引领部分。落实到文学活动中,一种新的"命名"过程,其实往往也就是那一种新的文学得以生成的过程。"崇左文学"这样的一个称谓,其实是文学之外获得的——崇左建市的直接结果。一开始,这样的"一种文学",其文学价值含量自然微乎其微;但,既然有了"命名",就已摆明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希望、期待。紧随着"命名"策略,"崇左文学"已经展开了初步的构建。新兴的崇左市文化建设的需要,本地作家、批评家的努力,"崇左文学"必将获得"名副其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菜肴名称是博大精深的中国美食文化的重要组部分。本文从菜肴命名的规律开始入手,归纳了八种实指命名方法和五种虚指命名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以穷尽材料的方法,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高校名称作全面的考察,以期发现其在命名上存在的问题。通过考察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命名存在异地同名、名地不符、字数不限、急功近利等问题,应该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