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武术推手习练过程中,一般先从单个技术动作练起,如定步单手或双手的平圆、立圆推手;里侧或外侧的顺、逆圆推腿等练法;然后进入几个动作组合的定步或活步推手等训练,当循序渐进地掌握最基本技术有一定基础后,随着水平的提高,就可  相似文献   

2.
太级推手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各太极拳学派在借鉴吸收我国古代民间武术对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创新发展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拳术竞技运动.它在民间流传极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各学派推手内容不同,方法也不尽一样,但它们的推手都是与自己的拳架姿势相统一、相吻合的.传统推手包括;单手推挽(单推手)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和四隅推手四大项目.其中单手推挽是初学入门练习的一种基础推手方法,它又分为平圆、上圆乱环(粘手);一般单手推挽只练定步,即原地单推手.在原地单推手推熟的基础占再练活步单推手,从原地双推手到原地四正推手,要经过按化、捋化、按捋、捋挤和压腕、按肘等多种推法专项练习,逐渐奠基四正推手.  相似文献   

3.
太极推手,也有人称之太极揉手、搭手等,实际上就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搏击对练。这种徒手对练可以是单手、双手、定步、活步,甚至散手,由练习者双方约定。太极推手是一种徒手搏击训练方式,不限制摔抱擒拿等所有的武术攻击技法,唯一限制的是手肘膝肩等容易给人造成伤害的部位,不可脱离开对方的身体进行击打,即俗称的“断手”。太极推手要做到制服对手,让对手落败认输,同时还要保证对手不受到伤害,甚至不感觉难受,可见其难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功夫。太极推手没有多年的训练,没有洞悉太极拳的真正内涵,很难做到制服对手,还不让其感觉到丝毫难受。  相似文献   

4.
黄文彬 《武当》2023,(10):14-15
<正>太极推手是太极拳运动中的双人徒手对练方法,是培养和训练周身皮肤神经触觉灵敏度和身体感觉的运动。它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阴阳相生相克);以“八法五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技法;以沾连粘随、不丢不顶为原则。在两人相持的情况下,以巧制胜,是所谓“四两拨千斤”的竞技性运动。太极拳推手分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单推手双推手和大捋等训练方式。为什么练习太极拳要学习推手呢?吾拙见认为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5.
⑤双人单搭手平圆推揉法A.单搭手法两人相对站立,右足各向前迈出一步,右手各自从右肋旁向前伸举,屈膝坐胯,重心寄于左足,右足跟着地,足尖翘起。甲乙两足间距一顺脚,甲、乙双手腕背相贴,成交叉式(图130)。  相似文献   

6.
太极推手为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运动,古称“ 手”、“打手”,是一项两人相互搭手,听劲而动,粘走相随,既要化解对方推逼,保持自身稳定,又要乘势破坏对方平衡,使其倾跌的运动。其基本技术包括棚、捋、挤、按、采、 、肘、靠八法。技术特点表现为舍己从人,乘势借力,引进落空,以小力胜大力。练习推手能加深对太极拳拳式和劲法的领会,提高人体的灵敏、速度和力量等素质,并有助于锻炼皮肤触觉,提高感知能力,锻炼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柔化刚发”是太极推手的主要技术风格,也是太极推手的灵魂所在。“化”…  相似文献   

7.
武术推手是徒手技击技法具体运用到交手实战的训练方式或方法,包括程式化推手和非程式化推手。程式化推手从步上看不仅有定步推手还有活步推手;定步推手有合步推手、顺步推手。从手上看不仅有单推手还有双推手;有上手而且有下手,有里搭手又有外搭手;从手的运动轨迹、方向上看,不仅有顺圆、  相似文献   

8.
和式太极拳推手又名打手,比手或擖手,是练习对抗性的功力与技法的重要方式。它分单搭手、双搭手、定步、活步、大(扌履)、乱踩花等。初学者,多宜师徒对练,使徒弟在推手中熟练掌握搠、(扌履)、挤、按、采、捌、肘、靠等劲法。搭手后,要相互  相似文献   

9.
寨庵 《武当》2004,(6):21-21
古代称太极推手为“擖手”、“打手”、“揉手”等,是中国武术一种综合性的实战技击方法,是太极运动的对练和对抗形式,有很高的锻练价值。它蕴藏着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古老的东方哲理,是以上肢躯干为进攻部位,运用棚、捋、挤、按等技法,以达到借力发劲,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的一项传统性、健身性的体育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有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  相似文献   

10.
吴冲锋 《精武》2008,(5):19-19
太极拳推手动作主要有八种:搠、捋、挤、按、探、捌、肘、靠。通常把前四者称为四正推手法,后四者称为四隅推手法,简单解释如下:一、棚:分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狭义解释就是向上托起的意思.在搭手时,逆着对方之劲承而向上.使对方之劲不得下降,就叫做搠。  相似文献   

11.
推手的技巧     
邵义会 《精武》2006,(7):41-41
在太极推手中,制敌取胜的招式固然重要,但打拳讲求劲道,推手同样如此。下面仅就推手的一些问题谈点个人见解。一、初学推手学什么学习推手要有一定的太极拳基础, 应当从挽花开始(包括单挽花、双挽花)。然后练习合步推手(定步)、顺步推手(一进一退),而后是大捋,最后练习活步推手(花脚步、乱踩花)。这里特  相似文献   

12.
八步紧缠身是唐氏心意六合拳中的一个阵中单把之一,是由河南洛阳心意六合拳师马兴之高徒刘万义传于南阳水、唐两脉的心意六合拳单把阵中盘法,以前极为保守,鲜见盘习者。八步,是此势走四正四隅八方阵中盘练法。如开始先盘左脚走东,右脚走西,左脚南,右脚北,四正盘完接着再盘四隅,八步一  相似文献   

13.
学习内容 第三、四组动作(7~11动)。勾手、并步、侧行步及(扌朋)、捋、挤、按、云等手法的规格。 动作提要 七、左揽雀尾——左弓步(扌朋)、捋、挤、按。 八、右揽雀尾——转身右弓步(扌朋)、捋、挤、按。 九、单鞭——转身弓步勾手推掌。 十、云手——连续侧行步立圆云手。 十一、单鞭——转身勾手,弓步推掌。  相似文献   

14.
太极方圆解     
王志远 《武当》2003,(3):16-17
方圆,拳谚有云:“横撑开放,光线茫茫,谓之方;提抱含蓄,中藏生气,谓之圆。”太极拳以十三势立名棚捋挤按为四正门,亦即四正手;采挒肘靠为四奇门,亦即四隅手,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为五步,“定在方中”土也。“中土不离位”,拳脚展开,范围八卦而成“方”。严格地说是“横撑开放,光线茫茫”的不规则多边形。在拳法中  相似文献   

15.
孙式太极拳推手及图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推手概说拳术都包含着“体”和“用”两部分.但“体”和“用”是互相关联的.太极拳亦不例外。太极拳套路的各式是“体”,是知己功夫,虽然“用”在其中.但单人练习.不易体验到“用”的方法和妙处,故有太极拳推手以致用。太极拳推手,是以练“用”为主,寻求致用之门径。其用法有拥、搌、挤、按、采、、肘、靠八法,八法中以、、挤、按四手为基础。初练习推手,需失以“四手”为基本练法,反复操练,细心体会,练到粘连粘随,不丢不顶,手脚灵活而有分寸.能准确判断对方劲的大小、方向、变势.才能达到“引进落空”,“牵动四两拨…  相似文献   

16.
第四讲太极推手的基本技术练习(下) 二、立圆双推手 1.接上势。甲乙(白为甲,黑为乙)身体左转,左脚尖外摆45度,重心移于左腿,随之提起右脚向前上步,两脚内侧相对,脚跟着地,脚尖翘起,成右前虚步;同时右手顺缠前伸,两手交叉相搭,手背向贴,左手抬起扶按在对方的右肘外上部,目视对方。(图17) 2.甲乙右脚尖落地踏实。甲右腿屈膝前弓,成右弓步,随之,右手道缠前伸,向乙面部伸插,左手随右手向前推按,掌型不变。同时乙身体稍右转,步法不变,右臂屈肘,右手逆缠向右耳侧引化甲势,使甲右掌不能触及面部而落空、左臂…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要求劲力“运之于掌、通之于指”,形于手指。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主要通过手。太极八法中绷捋挤按採挒六法都以手完成。手型是指手掌的形态。在太极拳中有三种主要的手型:拳、掌、勾。在传统太极拳中还有指型,同时配合指法。但是由于指法稍嫌狠戾,现在一般不强调指型及指法的作用。目前,太极拳的手型以掌为主,拳、勾为辅。在各式太极拳中,手型使用最多的是掌,其次是拳、勾。以传统杨式85式套路为例:全套中除三、四式双拳绕打外,都为单手或双手掌型。太极五星拳中搬拦拳、撇身捶、指裆捶、栽捶,都以拳为主,但都有掌型的配合,…  相似文献   

18.
在象棋残局中,经常出现两种杀法,一种是连续做杀,这种杀活一气呵成,不给对手任何喘息之机,弈来痛快淋漓;另一种是隔步做杀,指的是先走一步做铺垫的妙手,而后再连续做杀,这种杀法通常隐蔽性较强,实用价值也较大,故而难度比前者要大一些。本期向诸位棋友介绍的就是这样六则隔步做杀局。A马炮隔杀局如图形势,从实力上看,红方马炮兵残仕相,而黑方单车四卒;从位置上看,黑方三子成闹仕之势。红先行1、仕五进六车4退12.马九进八将4平53.炮九平一车4平84马八退六将5平45.ffi一平方(ti胜)B马双炮同杀局日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