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与企业治理结构变革为两个维度,指出我国民营企业组织进行变革的必要性。从科学技术、中国所特有的人际关系以及外部市场方面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组织进行组织变革的因素,最后简要地分析了民营企业组织变革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2.
在要素禀赋匹配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构建耦合行业特征与要素禀赋结构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分析框架。理论上,单一静态的技术进步路径、动态的技术进步路径和自主研发对国家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表现程度依次增加。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生产函数构建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模型对技术选择模式与技术进步进行实证研究;对行业特征和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选择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和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主要技术进步来源;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和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有显著负向影响;行业特征和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选择模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如何推进民营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是我国大型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为了分析我国大型企业技术进步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及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大型企业技术进步推动自主创新,但是,对各行业的作用因技术水平提高及技术效率改善的差别而存在差异,技术进步对自主创新的推动是技术水平提高及技术效率改善综合作用的结果,最后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角度,分别针对企业和行业层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路径转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物质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路径的一个典型化事实.但目前经济增长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析,或是沿着新古典增长的路线、或是沿着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的文献不多,本文将尝试把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同时内生化于增长模型中来,考虑资本驱动与技术进步的内在联系,并从这个角度尝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产品开发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项战略性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开发赋予的内在的动力。集成创新是中国民营企业新产品开发的主要形式。基于我国民营企业的样本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地研究解析民营企业知识转化、集成创新、新产品开发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知识转化的优化路径,揭示集成创新的优化机理,提出民营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改进策略。研究结论为中国民营企业新产品开发机制的完善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提高,对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因此,急需采取相关措施来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配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并提出了相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应结合自身国情。通过分析技术进步的内涵与作用,探讨技术进步与中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为技术进步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小城市的发展也将促进技术转移与社会进步。以技术进步推动中小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努力营造中小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黑龙江省阿城市提供了较为典型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2014年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了所有制差异视角下RD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异质门槛效应。结果表明:RD强度只有超过一定门槛水平时,才能对企业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RD强度对企业技术进步影响的门槛效应存在显著的所有制差异;存在最优异质RD强度区间,国有企业为0.09%~2.27%,民营企业为0.96%~12.74%,公众企业为0.13%~6.34%,在该区间内RD强度对企业技术进步促进效应最明显;当跨越最优RD强度区间时,RD投资对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具有负向效应,而对民营企业和公众企业技术进步均依然有促进效应,但这种促进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经济全球化是否提升了中国的自主研发优势这一个重要命题。在阐述经济全球化含义和构建反映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自主研发优势指数后,本文利用中国1998-2008年3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结合主成份分析法,从国际生产、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生产非一体化和贸易一体化显著促进了中国的自主研发优势,投资一体化的自主研发效应并不显著,基于生产、贸易和投资"三位一体"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显著正的。  相似文献   

11.
董梅生 《软科学》2012,(1):98-103
选取了2002~2009年16个竞争性行业里的2643家国有上市公司与1793家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DEA方法,对两者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不存在差异。在对预算软约束指标进行计量并检验后,发现两者在预算软约束上也不存在差异,因此国有企业综合技术效率的提高是源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而不是政府的利益输送;民营企业综合技术效率无差异是由于缺乏品牌和创新意识抵消了管理上的优势;最后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民营企业的风险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对已经上市的民营控股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的平均水平要显著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从时问趋势上来看,2000年至2004年,体现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财务稳定性的Z值指标逐年下降,说明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的防范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娟 《科技管理研究》2012,(15):155-158,163
分析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具备的条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营企业信息素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晶  张玉智 《现代情报》2009,29(11):179-181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营企业信息素质现状的分析,对企业素质中的最重要因素———管理者与员工,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提出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息素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问题对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成功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基于目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政策工具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从企业获得感出发,通过248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研究发现,从政策工具分类来看,环境面政策工具、需求面政策工具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重要性高于供给面政策工具;从政策类别来看,人才供给、营商环境类别政策的重要性最高;从政策内容来看,人才、资金政策在供给面政策工具中的重要性最高,营商环境政策在环境面政策工具中的重要性最高,市场开拓政策在需求面政策工具中的重要性最高。最后提出三点建议,包括从企业获得感出发提升技术创新政策工具的精准性、发挥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动力作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注重培育优越的创新发展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环境涵义与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当前区域软环境的评价原则与评价框架,据此以福建沿海民营企业为例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民企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的现状,探讨政府-市场互动对民企技术创新活动及创新环境作用。通过对江苏劳动密集型民企调研与实证分析发现,创新环境对民企技术创新的影响力大于政府政策;政府和市场对全省不同区域的民企创新能力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苏北地区政府政策对民企创新影响较大,苏中次之,而苏南创新环境对民企创新影响较大。最后,针对如何从政府-市场互动关系角度优化创新环境进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员工需要特征与激励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志  张华 《软科学》2005,19(2):54-56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揭示民营企业员工需要存在着类型多样且强烈、成长需要占优势、薪酬待遇需要突出等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民营企业员工激励管理的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我国120个城市6826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数据,深入考察了民营企业所处地区的产权保护水平和融资约束程度对其研发投入水平的影响.在控制了企业特征、企业家特征、行业等因素后,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所处地区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和融资约束程度的降低,无论是对于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参与研发活动,还是提高其研发投入强度,均有显著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影响总体上对中小企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