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绍莲 《云南教育》2003,(32):45-46
一场秋雨过后,我和孩子们在户外自由活动,不时看到几个男孩从雨水坑中跑过,他们看着飞溅的水花开怀大笑,还看到几个女孩用梧桐树叶从雨水坑中打水浇树。孩子们的表现使我立即意识到他们对“水”的关注,于是,围绕水的探究活动悄然生成。关于水的话题一进教室,关于水的话题立即展开。有个孩子提出:“水有什么用处?”幼儿各抒己见:水可以喝、可以洗脸、洗衣服、洗菜,还可以浇花,小鱼也离不开水。但问到“水是什么味道?”这一问题,幼儿的回答让我意外:“水是甜的。”尽管我和幼儿一起用糖、盐做了实验,尽管我让幼儿尝了糖水、白开水、盐水,仍然…  相似文献   

2.
<正>“滴答滴答”小雨点放学了,争先恐后地从天上跳下来玩。小雨点敲打着学校的窗户,悄悄地喊:“Hello!小朋友,放学了,快点儿出来和我们做游戏吧。”小朋友听到了滴答声,赶紧跑出来,高兴地跳着喊:“下雨喽,下雨喽!”你看,有几个小朋友仰着头,张着嘴,伸开双手,想把小雨点接回家玩,可调皮的小雨点乐哈哈地从他们的指缝里坐着滑梯滑走了。还有的小朋友撑着伞在雨中奔跑,不时地转动着伞柄,任凭小雨点在伞上叮叮当当  相似文献   

3.
好听的雨     
<正>【设计理念】孩子们特别喜欢下雨,他们喜欢听雨的声音,在雨中手舞足蹈,用小手接打雨滴,用小脚踩踩水坑。但是关于雨,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正是因为不了解也就让他们充满了好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我们可以通过让他们倾听、感受和表现来体验雨。活动中,我充分让孩子听,鼓励孩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相似文献   

4.
丝丝春雨来     
春来了Spring comes,下雨了It’s raining,撑起一把小雨伞 umbrella,走进雨中,小雨点raindrop打在 umbrella上,伞下 underthe umbrella,我欢快地东张西望 gaze around,看那淘气的小雨点naughty rain-drop跳进草坪 lawn,草坪更加翠绿,跳向街道street,street一洗如新,渐渐地,rain-drop汇成一条条雨帘rain  相似文献   

5.
下雨啦     
李晨 《少儿美术》2024,(2):31-32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引导孩子们对生活进行回忆,而“点”与“线”的提示又和前后课程的内容有机衔接。孩子们对下雨并不陌生,对雨有着特殊的情感。下雨的时候,孩子们总爱到雨里跑一跑、淋一淋、嬉戏玩耍。所以这节课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更能吸引学生进行创作。本课的学习要求:“想一想:你看到的雨都有什么样子?找一找:什么线条可以画出雨的样子?试一试:画画雨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一天,我们幼儿园开始扩建户外活动场地,工地上来来往往的施工人员引起了幼儿的注意:“老师,他们在干什么?”“老师,我们的幼儿园是不是要变得更大、更美?”……孩子们对这件事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是啊,户外活动场地是孩子们的天地,我们何不从尊重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来创设环境,让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户外活动场地的扩建呢?能干的设计师第二天,晨间活动时,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开了:“我妈妈说幼儿园将要变得像公园一样美丽。”“那这个美丽的公园里将会有些什么呢?”“我喜欢在这里种上很多树,就像大森林,很多鸟在森林里唱歌。”…  相似文献   

7.
好不容易下了一场大雨,孩子们表现得异常兴奋,于是我带领孩子们到阳台上去赏雨。一个孩子说:“嘘!别出声,仔细听,小雨点在给我们唱歌呢!”“小树、小草、小花在跟小雨点说悄悄话呢!”另一个孩子小声附和。孩子们趴在阳台上,竖起耳朵,瞪大眼睛,听得真入迷。过了一会儿,听到一个孩子又说:小雨点告诉我们,它想跟我们交朋友。”“小树、小草、小花在感谢小雨点,让它们喝饱了肚子。”这时,孩子们都各抒己见,把自己想说的话都争先恐后地说了出来。听着一句句童稚的话语,看着一张张可爱的小睑,我想,我们成年人,很少有像孩子那…  相似文献   

8.
活动设计思路:春末初夏是一个天气多变的季节,上午风和日丽,下午就可能是乌云密布。这一次正是因为下大雨,把我们原定去远足的计划给耽搁了。孩子们大失所望,嘀咕着“干吗下雨呢?”。我马上想到,为何不利用孩子对雨的厌恶从而去了解它呢?于是我建议他们:“雨真的就这么可恶?我们去观察一下,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好吗?”  相似文献   

9.
每次评价美术作品时,我都用印章给孩子们印上与美术活动内容相关的物体形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让幼儿学画蘑菇时,我对幼儿说:“谁画的蘑菇漂亮,小兔子就会来采。”幼儿的绘画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为了招徕“小兔子”,他们画蘑菇时特别认真、仔细。讲评时,我一边巡视,一边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上印上“小兔”。幼儿一边数,一边兴奋地交谈着:“我有四只小兔子来采我种的蘑菇,你呢?”“我有六只。”  相似文献   

10.
师 :大家看看窗外 ,地上湿漉漉的 ,昨天晚上一定是———生(抢答) :昨天晚上下雨了。师 :那你们喜欢下雨吗?生 :我喜欢下雨。下雨之后空气特别清新!生 :我喜欢下雨。下雨之后一切都被冲洗得很干净。生 :我不喜欢下雨。今天早上我在操场上踢球 ,结果一不小心滑倒了 ,我的衣服上都沾上了泥巴。生 :一下雨 ,我就觉得一切都变得灰灰的。师 :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 ,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也许 ,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点评 :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看见过雨 ,从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导入新课的学习 ,从他们自身对雨的…  相似文献   

11.
热闹的马路     
马路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环境,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幼儿对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辆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开展了“热闹的马路”这一主题活动。在活动进行的中后阶段,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建议“:大家一起来做一条大马路,布置在我们的教室里!”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也许他们真的很想以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想吧!在这一环节中,我大胆采用了小组合作设计的形式,这是我们小班第一次尝试一组幼儿合作绘画完成一幅大作品。我将事先画好的马路轮廓图发给孩子们,大家马上忙碌起来,有粘汽车卡片的,有涂色的,还有画画的,小脑袋全都凑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2.
王珠凤 《考试周刊》2012,(17):195-195
在小班创意美术活动中,涂鸦是孩子们一种重要的作画形式。在涂鸦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并获得“靠自己的力量来行动,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用自己的画笔来表现”的成功经验。根据小班幼儿的感知和表现的特点,游戏是该阶段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将游戏与创意美术活动进行优化组合,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图式.珍视幼儿个性化的原创图式,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太阳出来了     
离园时,晚走的几个小朋友在玩积木,而我正和陆续来接孩子的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忽然,只听哗啦一声响,循声望去,只见强强兴奋地把桌子的雪花片积木往空中边抛边说:“下雨啦,下雨啦!”另外几个小朋友也跟着“下起雨”来。我一看,桌上、地上到处都是红红绿绿的雪花片积木,有的掉在椅子上,有的滚到墙角处,还有的落在了小朋友的头上、衣服上,活动室内一片狼藉。这可怎么办?看着孩子们兴奋地沉浸在游戏里,我想:如果硬是让他们停止游戏把积木捡起来,一是挫伤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二是他们很可能不合作,不愿把积木捡起来,而和他们…  相似文献   

14.
例文二 2002年6月20日星期四雨今天早上,我醒来之后看见天阴沉沉的,于是我又睡了。妈妈说:“快起来,7点啦。”我看了看钟,果然7点了,怎么天还这么黑?我很纳闷。哦,是在下雨!顽皮的小雨像一大粒一大粒的豆子打在我家的遮雨罩上噼啪作响,像炒豆子似的。在上学的路上,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河。大地就像雨的妈妈,小雨点争先恐后从天落下,扑到大地妈妈的怀里。马路上一辆汽车飞速而过,只见水波还在荡漾。小雨点在学校门口汇成一条小溪,它流得比电还急,好像在说:“好不容易流到这么美的地方,我要进去观赏一下。”尽管我…  相似文献   

15.
雨点儿     
有一天下雨,小男孩用双手接着雨水,趁妈妈不注意,冲到雨中噢噢叫。小男孩看着手里的雨纳闷,这雨是从天上来的,那天上的雨又从哪儿来的呢?“你好!”小男孩瞪大了眼睛,一滴雨对他说话哩。“我叫雨点儿。”“我……叫……田田。”“我知道。我在上面看了很久,听到你嘀嘀咕咕。来吧,用一根线把我拴起来。”田田把一根红线拴在雨点儿的腰上。真漂亮咧。“只要你不松手,你就知道答案了。”雨点儿要把田田带到哪里去呢?雨点儿先把田田带到其他雨中去,又把田田带到了一条小河里。在小河的时候,田田还能被红线牵着走,当小河弯过几道弯,弯进一条大河时…  相似文献   

16.
(一)围绕“雨”这一活动主题,教师让幼儿谈一谈暴风雨中的情景。然而,幼儿的反应却让教师感到非常茫然:“幼儿根本说不出来,他们只知道说‘很可怕’‘很吓人’‘很恐怖’,师幼之间的交谈很难进行下去,我自己也觉得枯燥乏味。”这种情形常常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出现。教师试图用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幼儿的感受,可幼儿的反应却不能令人满意:孩子们只会用几个简单、抽象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幼儿的想像力不够丰富,还是幼儿的语言发展有限?我反问这位教师:“你觉得暴风雨会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她想了想说:“是蛮恐怖的,反正我很害怕。”“还有…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显得极为重要。在目前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以成人的标准“像不像”来衡量幼儿作品、教师教学模式概念化等情况,影响了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如何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呢?一、教师和家长应转变观念,用孩子的眼光来欣赏孩子的作品从幼儿的心理角度来看,美术活动是幼儿表情达意的需要。幼儿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有许多感受和想法,常常想表达出来,但又受到动作表现和语言表达的局限,于是他们就借助符号———…  相似文献   

18.
在欣赏活动中,我结合一张表现沙漠风景的绘画作品让幼儿谈谈对沙漠的感受,不料幼儿十分茫然,他们好像没什么感受,只知道说“很大”“很可怕”等,我和孩子们的对话也似乎很难进行下去。是我选题出问题了?还是孩子的想像力不够丰富或语言发展有限所致?我十分困惑。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9.
这天,我请孩子们用棉签画《下雨啦》。原以为孩子们对下雨有许多感受,可实际上他们没有多少体验,绘画表现基本以相互模仿为主,自主想像表现的成分很少。  相似文献   

20.
一天,我们幼儿园开始扩建户外活动场地,工地上来来往往的施工人员引起了幼儿的注意:“老师,他们在干什么?”“老师,我们的幼儿园是不是要变得更大、更美?”……孩子们对这件事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是啊,户外活动场地是孩子们的天地,我们何不从尊重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来创设环境,让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户外活动场地的扩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