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现代散文作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些现代散文具有情意浓郁绵密、文辞优雅华丽、富于情感和哲理的特征,给初中生展现出极其丰富的、多彩纷呈的情感和艺术世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丰富优美的散文世界之中,就要分析阅读现代散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不同的阅读指导策略下,更好地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以提升学生的文学气质和审美涵养。  相似文献   

2.
沉浸式语言教学最早起源于加拿大,作为一种高效的语言教学手段在欧美地区备受推崇。沉浸是指一种高度投入的状态,是一个用身心来体验情感或事物的过程,将沉浸理论与散文教学相结合就是指,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将身心浸润于文字中,完全投入到散文营造的情感氛围和故事情节中,通过情感体验来获取散文传递的信息。运用沉浸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散文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身心都沉浸于辞藻构成的缤纷世界中。在沉浸式散文阅读中,学生  相似文献   

3.
散文的突出特点是形散神聚,而又集文学之诸美于一身,但高中学生对散文的形式和特点了解不多,阅读鉴赏中也就容易出现各种疑惑,加之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因教师注重强化训练而忽视情感熏陶、强调理性分析而忽视整体感悟,从一定程度上又为学生对现代散文的理解蒙上了面纱。在现代散文阅读鉴赏中,审美感知是基础,审美体验是关键,个性化理解是核心,为此,要提高高中现代散文阅读鉴赏教学效率,教师还得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现代散文内涵的基础上生成出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散文阅读鉴赏才会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4.
散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在散文阅读中,陶醉于人类与自然美妙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语言鉴赏与审美能力,增强语文综合素养。高中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主题,分析文章情感和意境,并多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从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情感认知。  相似文献   

5.
学生对回忆性散文没有太多阅读兴趣,因为散文背景和作者情感都带有历史属性,与学生阅读心理和知识储备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要有对接引导意识,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写作线索,梳理、把握作者情感,这样才能形成整体阅读认知。教师要从作者情感错位、心理矛盾等角度,引领学生解读回忆性散文,深度阅读思考。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10):29-30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教育常见的作文形式,大部分学生对散文存在误解,盲目地认为散文作文形式十分的简单,阅读起来也并不难,能够轻松掌握散文中的思想情感。但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散文属于一种形散神不散,蕴含着丰富思想的文章形式,并不是学生简单就能够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散文本质内涵,才能够从散文阅读中更好地体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当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审美困境,并提出具体的审美教育对策,旨在有效促进散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高中语文学习中常见的文章类型。对散文的阅读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散文中所传递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基本生活常识,而且在阅读的同时,作者文中所传递出来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等也使学生的思想获得熏陶。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散文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散文阅读教学有自身学科要求,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做出科学设计和调度,指导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整合性思考、实践性操作、拓展性应用,以情感渗透为鉴赏通路,促使学生顺利建构情感基础,全面提升散文阅读鉴赏品质.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要追求"情感链接",启动情感阅读,为散学阅读教学带来更多助学动力,自然达成...  相似文献   

9.
散文在语文教材尤其是是初中语文中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训练其他文体的基础.散文阅读不应随意而为.而需要注意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初中生在散文阅读中可以采取研究散文的标题、捕捉散文的文眼、品味散文的情感、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等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正散文贯穿于中国文学的始终,是一种最为真实最为彻底最为直接的展现作者心灵世界、抒发作者情感、展现人格魅力的文体。依照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标准和散文的文体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能够读懂文本,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入情、阅读入境、阅读入眼,引导读者与作者的有效情感沟通,感知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感。一、阅读入情,诱发情感共鸣任何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都闪烁着作者独特的思想火花,在作品当中作者表达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抒发作者对事件、对社会深刻感情。作者依情造文,读者就要  相似文献   

11.
陆红梅 《考试周刊》2013,(29):45-45
<正>散文是一种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阅读散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散文,通过对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感受作品的文情并茂,从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与心灵的洗礼。一、指导学生欣赏,体会散文的情感美散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作者的情  相似文献   

12.
周立军 《考试周刊》2010,(34):57-57
散文的“景”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散文的“情”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因此,情景类散文的阅读应围绕散文的情与景展开。要能快速阅读情景类散文,就要先了解一下情景类散文的创作过程。作者有某种情感,这种情感撩拨着作者的心灵,从而产生一种要把它写出来的冲动。作者把情感借助景物表达出来的手法就是移情于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文赋》),睹物生情,然后才能“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陆机,《文赋》),  相似文献   

13.
散文的特点是语言生动﹑富有意境,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因此学生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展开赏读,阅读效率自然也无法提高。学者王荣生认为散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从散文里的“个人化的言说对象”跑偏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从散文里的“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偏到抽象化的思想精神上。这样学生对散文的解读就会陷入套路化的阅读中,很难体会其中个性化的语言魅力和情感。  相似文献   

14.
陈蕊 《教育艺术》2024,(5):51-52
<正>散文阅读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能够高效率阅读散文、高质量理解散文,对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大有裨益。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通过阅读看似“形散”的文字,理解“不散”的神,能够达到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语言构建及文字灵活运用能力的目的,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意写作能力的目标。一、读懂语言,体会作者寄予的情感阅读一篇文章首要任务是能够理解文章的语言,而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每一句话都是精雕细琢的。充分理解散文语言,才能从纵深角度解读文章的含义,并透过文字体会作者通过文字寄予的情感。这是学习散文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5.
散文是抒发作者对生活独特感悟的文体,情感和感悟的独特性是散文的最大特征,因此,读出散文中的独特情感、感悟是散文阅读的难点和重点。作用通过教授《记承天寺夜游》,感受到抓散文文眼是发掘作品主旨的重要手段,散文教学应紧扣关键词,开掘题旨。  相似文献   

16.
辛旺 《教学随笔》2014,(8):20054-20055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在结构上没有严格的要求,因而呈现出"语言优美凝练""写法丰富多变""情感细腻自然"等特点,为此,散文教学也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而采用"评点式教学法"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通过对散文语言、写法和情感的评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散文教学充满灵动气息,从而促进学生散文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古代纪传类散文的阅读一定要以品味语言为基础,通过关注细节,于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揣摩情感,最后达到对于人物命运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散文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从而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并最终归结于一个“情”字。因此,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情感是散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的过程中,可通过抓住文眼、观照其形、揣摩字词、分析手法、联系实际、反复朗读等方法帮助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散文在高中教材中占有较大比例,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命题的考点。但学生受散文作品特点及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散文阅读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甚至陷入了困境。立足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逐步消除对散文的语言隔阂,理解散文的情感,进而突破高中语文散文审美阅读困境,对散文阅读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代纪传类散文的阅读一定要以品味语言为基础,通过关注细节,于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揣摩情感,最后达到对于人物命运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