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红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107-110
翻译就是翻译意义。“意义”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既包括概念意义也包括文化内涵、感情色彩及文体风格等[1](刘宓庆,北京:1999,8.)。现通过《红楼梦》中富含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词汇和段落的翻译所采取的“归化”与“洋味”表现形式的比较,论述了意义翻译的丰富内涵和保持翻译的文化取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本文在分析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的基础上,阐明了应该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翻译,即翻译既要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更要做到文化意义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3.
该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在翻译中我们必须关注这种文化差异并把它贯穿到我们的翻译当中,好的翻译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含义十分广泛,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内容十分丰富。本文阐述了文化与翻译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样我们的翻译也不能脱离原文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如果只顾语言,而不了解语言所赖以存在的文化,我们就很难准确地理解、得体地再现原语言的语用意义。所以我们在翻译中不仅要注意语言结构,而且要注意把语言和它所代表的文化联系起来既不能忽视语言的结构形式,也不能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和语言在实际场合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文化旅游翻译的目的是通过翻译使译语等效于原语的功能。文化意义的翻译涉及面广,使目标读者接受译文并达到译文的预期功能绝非易事。文章拟结合功能主义目的论从文化词和句子的翻译方面探讨一下文化旅游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论翻译中的文化趋同与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应作为一种文化策略加以讨论,文化的趋同与文化的存异表示在寻找不同文化之间的普遍性的同时,也注重保持不同文化自身的独特性。翻译作为跨文化实践,翻译的表面目的是消除异质,而翻译的深层次目的则是向异质开放。异化翻译的文化意义在于对文化异质性的强调;差异是翻译存在的理由,又是翻译的目的。译者在跨越差异的同时又表现了差异,异化翻译是一个文化概念,是译者主体确立自身文化身份的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文化词的“硬化”翻译与文化欠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从译者的主观倾向和缺乏对文化的词的理解以及文化词的假性等值等几个方面分析、探讨了翻译中造成文化欠额的原因,阐明了文化词的“软化”翻译对读者的可接受性和文化传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体现文化、承载文化,文化反过来影响语言。文化适应就是在语言文化交流中源语文化信息的表现应该适应目的语的文化现实。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习语翻译尤其受到文化的制约。在习语翻译中,以文化适应的理论为指导,通过一一对应、交叉对应、创新翻译等三种途径可以较好的实现文化和意义的传递。  相似文献   

9.
该文根据奈达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阐述文化词语的概念及其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从解说词语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两方面入手,着重比较汉英文化词语的差异,并借助汉语文化词语翻译的一些基本策略剖析以上翻译的错误,探究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文化词语的翻译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席艳 《考试周刊》2009,(39):41-42
文化语境线索对翻译过程中词汇意义的选择有重要影响,它有助于意义的提取,使翻译中意义的表达更加清楚明白。本文以价值观念、成语典故、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四个方面为例,说明文化语境线索对翻译中词汇意义选择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楚辞》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反映了典籍翻译的研究型特征以及译者传播中国文化的态度。以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为例,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管窥如何使《楚辞》的民族文化特色走进英语世界。孙大雨以源语文化为依归,采用了直译、意译、直译与文外加注、意译与文外加注、音译与文外加注、文内补偿等多种方法。“加注”参与建构了整个译本的意义生成,也是译者的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英语翻译中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化、语言、翻译三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化翻译的理论基础。应在化研究的大语境下考察化翻译,即对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化“传真”意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翻译中“化传真”度的把握也是本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伪译本在被揭穿之前是作为译本存在并得到目的文化认可的,有些伪译本在本国文化中风靡一时,甚至促进了文学样式的革新。伪译在某种程度上回应局域文化或文学缺失,受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影响,有利于异质文化的合法传播。虽然它与真正意义的翻译毫不相干,也不可回避地成为翻译研究的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蒙古族学生的汉英翻译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在教学中应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方面加强中国文化因素的导入,以便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他们从文化角度对翻译文本进行解读和阐释的能力。汉英翻译要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使用异化策略,加强学生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5.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组——以《绯闻女孩》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影视翻译作为一座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化意象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异化、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可以较好地处理影视台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组。在影视翻译中,译者有责任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运用归化或者异化,抑或两者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既帮助观众理解源语文化意象,又丰富译入语语言。《绯闻女孩》的不同台词翻译,较合理地处理影视作品中的文化意象,使译入语观众与源语观众的心理接受达到一种和谐美。  相似文献   

16.
功能翻译论在翻译实践中可发挥着有益的作用,对非文学翻译、尤其是旅游翻译大有裨益。为了验证这一点,从山水风光、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和饮食文化这五个方面入手,对大理旅游文化英译资料进行比较与分析。一方面为功能翻译论提供一个角度的证据,另一方面则为大理旅游文化资料的英译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翻译的历史回顾及当前发展的形势出发,讨论了翻译实践中的文化差异,并从思维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特色,风俗文化特色和宗教文化特色五个方面,论述了汉英翻译实践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影响比较大的文化转型。文化转型的强烈内需可以繁荣翻译事业,翻译活动的发展则会加速文化转型的进程。翻译的目的和任务都受到当时译语文化的内部需求的制约。文化发展引导着翻译的策略取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翻译应该以繁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为目的,采取偏重异化的翻译方法。文化转型期中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基础,对汉语和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广告是一种营销手段,也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的传播活动.广告与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出发,阐述英汉广告翻译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方面所体现的差异,提出广告翻译应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遵循文化对等和劝购功能对等的原则,并结合实例分析实现对等原则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