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并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相关自然现象。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顾历史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正确认识物体运动跟力的关系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初学“惯性,惯性现象”时,感到抽象,不易理解、掌握,特别是用惯性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时,尤其感到无从下手。现就学习、理解、应用惯性解决问题,谈谈几点看法。一、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认识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以原有的速度运动下去。这表明,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静止也是一种运动状态)不变的“习惯性”,这种性质就叫惯性。从牛顿第一定律出发,我们就能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同学们可认为“惯性”就是一种“习惯性”或“惰性”。二…  相似文献   

4.
牛顿第一定律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三大定律之一 ,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它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纠正了人们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认识 ,使人们的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的理性。为了帮助同学们真正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掌握物体固有的基本属性——惯性 ,请同学们顺着“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六点思考”,仔细品味逐层递进的六个问题 ,整理各自的思路 ,从中进一步感悟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思考一〕上章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 :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 ,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加快、减慢或改变方向。用一句…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要点  二、考点分析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的高考考点有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 ,质量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 ,是动力学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 ,并熟练地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特别是牛顿第二定律 ,将为进一步复习掌握力学部分的其它知识和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章中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 ,如 :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 ;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中的控制变量法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常用…  相似文献   

6.
张彩虹 《考试周刊》2012,(73):146-146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牛顿第一定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作者在教学中带领学生重温科学伟人牛顿的思想,让学生获得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感性认识,理解了定律内容,有效构建了三维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惯性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知识点),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1.惯性定义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有些学生常将“惯性”定义和“牛顿第一定律”混为一谈,他们认为物体只有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为了纠正这一错误认识,教师应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是不以外界条件而改变的;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运动定律,研究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  相似文献   

9.
同步点拨 【学习目标导航]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的内涵,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相似文献   

10.
王荣根 《物理教师》2009,30(4):11-11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正确理解并且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对学习知识、训练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常常出现一些偏差,导致学生的思维紊乱.本文就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容易模糊的几个问题做一些必要的澄清.  相似文献   

11.
[大纲要求](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什么是惯性,能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3)知道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会分析摩擦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关于惯性的概念,尽管学生在初中课本中已接触过,许多学生都能熟背惯性定义,也能举出一些惯性现象的实例,但并未真正确切理解惯性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因而时常产生一些错误认识。例如认为:“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惯性是一种力”;“物体速度越快,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就越难,它的惯性就越大”;“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时才有惯性”。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惯性概念,我在惯性教学上做了一些探索。   一、揭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教材从牛顿第一定律引出惯性概…  相似文献   

13.
编者: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是《力和运动》一章的重点,应用惯性现象解释问题和分清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是本章的难点.下面几篇文章能帮你理解什么是力?什么是运动?理解重点难点知识和相关的概念,为你顺利地突破难点助一臂之力.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和运动》一章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它光靠背“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远远不够的,本文试图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让读者去体会它,同时真正理解这条定律的物理意义.一、对定律中的共江字句要深刻体会学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有些同学会…  相似文献   

14.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实践证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这也成为长期困扰教师的难题。学习和分析翻转课堂模式和问题导向策略下的传统课堂模式的教学过程,从激发矛盾、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惯性概念的建立、惯性现象的解释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教学更适合用翻转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5.
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该定律并不容易,因为该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凭借想象运用推理总结概括得出的.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一种被现象掩盖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调取学生的前认知并结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在辩论、质疑、探究中接受新知。【学情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由于学生物理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好,因此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0月,江苏省高中物理评优课选择《牛顿第一定律》作为课题之一,大家都感到这节课难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初中学生已经对惯性、惯性定律有了了解,并比较深入地研究过惯性的利用与防止,高中教学的落点应在那里?怎么才能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做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18.
如何预习更有效?从现在开始,去寻找一种适合你的方法,相信你会终身受益.带着问题去看书,会使你事半功倍.一、牛顿第一定律1.我们不可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那么,它的正确性是否无法肯定?2.惯性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就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二、惯性惯性现象1.能否从牛顿第一定律得知,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人从地面上跳起来后仍落回原地;从相对于地球静止的高空中落下的跳伞运动员却偏离了落地点,物体的惯性是有条件的吗?三、二力平衡1.力的三要素相同的二个力彼此一定平衡吗?2.物体受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运动和力”第五节“物体的惯性”(第36页)中,有关惯性一词的描述原文如下:“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笔者认为“特性”一词用得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20.
“力和运动”一章是学习了最简单的运动规律,在建立了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将这些知识综合研究,从而初步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章涉及的概念有:惯性、摩擦力和二力平衡;要求掌握的基本规律有: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本章是初中力学的重点内容,也是继续学习力学的基础.本文拟对“力和运动”一章的重点进行分析、研究.一、考查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