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尔雅音训>中系联起来的同族词多数被证实确有同源关系,但还有一些有待验证,本文对<尔雅音训>中未被证实的同族词材料进行疏证,以证明其确实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汉语语源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发生学方法,要兼顾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在对《尔雅》进行同源词系联与推源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把汉语语源学的研究方法分为“音训推因法”、“谐声求原法”音义推渊法”等三种。  相似文献   

3.
温敏 《语文知识》2007,(4):53-56
同源词指音同或音近、意义相关且由同一语源孳生出来的词。同源词的系联须从音义着手,传统词源学从汉语书面文献出发,优势在于以汉字形体为线索,但其局限性也在于它常常拘泥于汉字形体。文章拟从"介"、"加"、"间"谐声偏旁系联入手说明同一声符系列下的不同情况,从而说明系联同源词应音义并重,二维交叉,防止系联"同部不同源"及缺漏"同源不同部"的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雅疏证》所系联的词源词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379组同源词,并从中探求汉语同源词的语音关系特点和音转规律。  相似文献   

5.
同源词是指音、义相同或相关,并且由同一语源孽生出来的词.同源词的系联须从音、义着手.传统词源学从汉语书面文献出发,优势在于可以汉字为线索进行系联,但该方法常常局限于汉字形体,出现系联不周或者系联不当的错误.在系联同源词的过程中,辨析同源字、同音字、近义字、异体字、形声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至关重要.文章拟以"周"的谐声偏旁字的系联情况为例,说明上述字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玮 《邢台学院学报》2013,28(1):73-74,80
汉语同源词是个古老的研究课题,历代学者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前人研究词源、系联同源词,基本上是以“音近义通”作为判定标准的,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在“音近义通”尺度的把握上,遇到了难以回避的困难.文章从认知角度阐释同源词及其系联问题,主要围绕人类认识事物的心理机制、同源词产生的现实基础、传统词源研究的弊端、认知视角的合理切入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鲁普平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2):89-91,97
选取《说文解字·羊部》中的羊、羍、羭、、羯、、群、等词,通过据音系联的音系法,即在不明语根的情况下,不分源流,只将部分同族词系联起来,说明这些词的命名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清儒四部《素问》笔记体校释性著作中的音训条目和音训材料进行分析,对其运用的音训方法作出比较。“揭示同源通用”与“单纯系源以加深理解”,是音训中“探求词的语源关系”的两个不同的类型;“解决依音借用”与“揭示同源通用”有相同之处,二者又有着根本区别。从四部《素问》校释中可以看出,清代学者已在训诂的实践中将这几种音训方法区别使用,并已运用于医典《内经》的训释。  相似文献   

9.
《手批尔雅义疏》是近代著名语源学家黄季刚先生从事语源研究实践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批语中系联了大量的同族词。对它们进行梳理,并运用同类互证方法等加以验证,可以发现其中部分未被现当代学者证实的同族词确实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前贤时哲已证明照三系字和见系、端系相关。根据大量的谐声、又音等材料可以推测出古音见系和端系音近可通.据此理论,进一步系联了两组同源词。  相似文献   

11.
王小穹 《中国教师》2009,(Z1):178-178
本文运用研究上古音韵的基本方法——系联法,从词义和语音的角度对姓氏"王"与单字"玉"进行了考证,初步推拟出"王"的古音读法是[yuaη]或[yu],并认为"王"与"玉"是同族词。  相似文献   

12.
任何语言的词汇和词义都是成系统的。在辞书当中,词汇及其意义经过一定程度的整理和归纳,更易于呈现其内在的系统性。借助“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的训释系联功能,对《说文》等四部古代辞书中的直训材料进行多层级系联,可以更为直观、全面地呈现上古汉语词汇的复杂网络关系。其中直接系联关系词数量较多、处于训释系联图焦点位置的词,叫训释系联焦点词。这些训释系联焦点词在各辞书中的具体分布和训释角色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词汇特征,但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核心词语义特征,即易认知性、广义性和多义性,是上古汉语核心词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音节内部的语音屈折构词方式可以构成新词 ,这是古汉语的一种重要构词方式。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语音屈折所形成的汉语同族词进行分析 :1、语音屈折形成的古今汉语同族词 ;2、语音屈折在汉语同族词中的表现及构成的词义关系 ;3、汉语同族词中的语音屈折现象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语俗语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注意探求词源。黄侃为清代俗语辞书《通俗编》所作笺识中蕴含了丰富的同源词系联的内容,通过分析《通俗编》原文并对黄侃笺识中所系联的同源词进行讨论,可以归纳同源词研究在俗语词探源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右文说”存在着容易以偏概全以及束缚于字形两大缺陷。段玉裁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形声字符表音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古音学特长,将传统的“右文说”改造成利用谐声偏旁系联同源词的利器。在《说文解字注》中,只要音近义通,不只声符相同的字可以系联到一起,就是声符不同但读音相近的形声字也可以系联到一起,运用右文说研究同源词取得了远远超出前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群经音辨》是一部专释群经之中同形异音异义词的音义兼注著作。作者贾昌朝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参考《说文解字》,对《经典释文》所录存的巨量音切资料进行了会集系联,从中选取了经籍中常用的1100多组异读词,并逐一作了音义上的对比与分析。将《音辨》异读音义与《释文》进行比较,可以管窥贾氏选择异读字音义的原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选音决》有近100条属于非一般性质的注音,姑谓之“异音”。这些异音虽不宜作为系联《音决》声韵系统的材料,但于《文选》的校读却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可以利用这些“异音”来讨论、解决《文选》的一些校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选音决》有近100条属于非一般性质的注意,姑谓之“异音”。这些异音虽不宜作为系联《音决》声韵系统的材料,但于《文选》的校读却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可以利用这些“异音”来讨论、解决《文选》的一些校读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记录义分同族词和音转同族词的文字间都存在同源通用的现象,它们从总体上反映出两种不同的语言实质,一是文字上的通假,一是所记录词语作为同义词间的互用,本文通过对这些现象和实质的揭示说明同源通用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文字混用现象,它客观上反映了汉语词汇和文字发展史中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不朽的著作。音注,是《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一书的组成部分之一。《说文》除了训释字义、分析字形以外,就是音注。《说文》音注常用的方法是读若和谐声,有时也用音训。探讨《说文》的音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它的训诂说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它,而且还可以为我们了解上古音提供丰富的资料。本文打算从读若、谐声、音训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