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问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呢 ?答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 ,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 ,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 ,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 ,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 ,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 ,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 ,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 ?这样 ,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问 :你怎么安排这些小人物与剧情的呢 ?答 :人物多 ,年代长 ,不易…  相似文献   

2.
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选用《茶馆》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不仅可以教育我们的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使之熟悉我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党的斗争史,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更加热爱党和社会主义,而且它充分地体现出杰出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真实,幽默的艺术风格。老舍写《茶馆》是以一个茶馆为背景,以茶馆为时代的窗口,写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趋势。确定以茶馆为人民活动的背景,显示出作者的匠心。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可以听到时代的声音、触摸到现实的脉搏,从一滴水窥见到大千世界。《茶馆》供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作家真实的政治热情、真实的现实主义写作态度,真实生动的语言等等。我们可以举出八条十条来说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里什么人给我的感动最多?可以说第一个就是鲁智深,鲁达。你说这个人物可爱不可爱他为什么使我感动?他不过就是搭救了一个唱曲的,在茶馆、饭馆卖唱的,旧社会专门有这个。鲁智深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由此走投无路,被好人介绍到佛寺剃度当了和尚。有没有剃发?我闹不清了,应该是剃发做和尚。可是戏台上的《鲁智深醉打山门》还是戴发修行,戴着一个月牙箍,京戏里边都是这样,又像没有剃发。他手中有一根禅杖,耍起来如同旋风,不要说直接挨上,就是沾上个边,大概性命就完了。他是个真正的英雄,不顾个人安危,可以舍身为人。  相似文献   

4.
李毓林 《考试周刊》2010,(21):58-58
作文课上老师出了题目,讲了要求,让学生开始写时.一些学生口咬笔杆,双手托腮,木然而坐。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不写,他们就会面有难色地回答:“没啥可写。”一些学生提笔就写,一气呵成,可是拿来一看“材料一大片,中心看不见”,这是由于学生取材能力差而造成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取材能力呢?我的做法有三。  相似文献   

5.
《茶馆》是老舍先生得意的剧本创作之一。这部史诗般壮观的创作,借光绪年间的一家老茶馆的变迁史,写出从戊戌政变流产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前夕北京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命运,揭示了近代中国改良主义思潮必然失败的悲惨历史教训。 剧本展示的只是一个茶馆的变迁史,然而这“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三万余字的三幕剧,囊括了中国近五十年的历史,老舍先生的艺术概括能力委实令人惊叹。 在《茶馆》纷杂熙嚷的人物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常常被人忽略。一些粗心的读  相似文献   

6.
所谓戏剧结构是指剧作家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而对剧中人物、环境、情节等的布局安排。中学语文教材第四册戏剧单元中的《雷雨》和《茶馆》分别节选自同名话剧第二幕。这两幕戏有其共同的特点,它们的戏剧冲突都集中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雷雨》的戏在一个夏日午后的周公馆里展开,《茶馆》的戏则在一个夏日上午的裕泰茶馆内进行。但是这两幕戏在戏剧结构上的区别也是相当明显的。《雷雨》的戏剧结构是纵剖面式的。剧作家采用回  相似文献   

7.
孔尚任在其成名之作《桃花扇》里,写了两首“梁州序”曲(《眠香》),安排在这部悲剧的两个人物合卺之夕,让其各自表白出来,我认为是用心良苦的。这两首曲子历来不怎么被研究《桃花扇》的同志注意,特别是在分析侯方域和李香君这一对悲剧人物的性格、志向和各自表现出来的社会和历史意义上,几乎无人问及。我们知道,《桃花扇》四十多出戏中,侯、李爱情的直接描写是不多的,他们内心表白的地方更少。只要仔细研究这两首曲  相似文献   

8.
人物是戏剧创作的中心.曹禺曾说:"作为一个戏剧工作人员,多年来我倾心于人物。我总觉得写戏主要是写人,用心思就用在如何刻画人物这个问题上。"在戏剧创作中,曹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色彩丰富的人物画廊.这已引起了评论界的重视,大多数人物已被评论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过,他笔下的奴仆形象尚未引起评论界应有的重视,研究的成果不多.难道这些形象不足挂齿吗?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话剧《茶馆》第一幕中人物的分析,又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清末时期我国的社会现状,尽管生长在现代社会,享受着现代社会的文明,但一想起《茶馆》中的一些人物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就会使人们不禁感慨万千——真想穿越时空给“大茶馆”送去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10.
三种绝招     
在学校里,因为我的弱点———胖,所以有一些同学经常叫我肥婆,或者欺负我,找的岔就是肥。我觉得很不公平,胖人也是人,胖是遗传的,没法子改,难道就要如此说我吗?可是我又不能去对打,也不能去对骂。怎么办呢?我用3种绝招去对付这些人,又好玩,又可以为自己出口气。第一种是戳肚技。不知道怎么的,我天生就不怕搔痒,还有一双“妙手”。一旦有人说我肥胖,我先不做声,因为我知道,好戏在后头。我竖起食指,看着对方说:“你看看这指头,你相信不相信我一戳就可使你笑……”如果对方不相信,我就趁他不备之时,飞快地“扎”他的肚…  相似文献   

11.
一、指导阅读,诱发兴起如何引发后进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后进生对课堂学习不十分感兴趣,但对一些爱情和武打小说特别青睐。于是,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爱好进行迁移引导。每当他们看完一本小说,我就主动与他们交流心得体会,启发他们想一想:这些小说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想写文章吗?并告诉他们,写好一篇能吸引读者的文章并不难,但是必须从练基本功开始。只要勤学苦练,就会像作者一样获得成功。我还特意向后进生推介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有目的地指导他们精读。每当他们在写作上有了进步,我就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因…  相似文献   

12.
李敏  黄亢美 《广西教育》2006,(7A):49-51
第一课时 (让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师: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 师:(板书:对话)作者在这篇短文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它都写人物的对话,事情在对话中进行,对话完了,事情就结束了。可见,写好对话是相当重要的。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提出让低年段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精心选择写话内容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指导写话的时候就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想写。1.在图画中畅想。低年级的教材中配有很多精美、富有情趣的图画,学生们拿到书,最爱翻看的就是这些图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进行写话。每个学期,我都会让学生来进行一次“写封面”的写话练习.苏教版低年级四册教材的封面图片,从《上学去》《放风筝》到《放牛娃》,都色彩艳丽.人物表情丰富,内容生动。其中第三册的封面图片上.是妈妈在给一个小学生整理红领巾,写话前,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和景物,让他们从葡萄、盆栽、人物的衣着上明确时间、地点,再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说说妈妈在做什么,想象妈妈会说什么,孩子在想什么,至于是写成“开学第一天”还是“让我自己去上学”,就不做限制,只要合情理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4.
怎么写祥子呢 ?我先细想车夫有多少种 ,好给他一个确定的地位。把他的地位确定了 ,我便可以把其余的各种车夫顺手儿叙述出来 ;以他为主 ,以他们为宾 ,既有中心人物 ,又有他的社会环境 ,他就可以活起来了。换言之 ,我的眼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祥子 ;写别的人正可以烘托他。车夫们而外 ,我又去想 ,祥子应该租赁哪一车主的车 ,和拉过什么样的人。这样 ,我便把他的车夫社会扩大了 ,而把比他的地位高的人也能介绍进来。可是 ,这些比他高的人物 ,也还是因祥子而存在故事里 ,我决定不许任何人夺去祥子的主角地位。有了人 ,事情是不难想到的。人既以祥子…  相似文献   

15.
论老舍《茶馆》的结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馆》是老舍戏剧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经典,被西方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的确,五六十年代的话剧作品如今绝大部分已经不能再演、不堪再读了,只有《茶馆》是个例外。从1957年创作至今,经历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两班人马的五次排演,其间除了非正常年代的政治因素干扰之外,人们对《茶馆》的热情一直有增无减,它也因此而成为经典荒芜时代遗留下来的唯一奇迹。当人们兴味盎然地品评《茶馆》作为艺术精品的淳厚之时,不得不赞叹老舍艺术构思的巧妙。在戏剧创作上,老舍认为“戏是人带出来的”,“写戏主要是写人,而不是只写哪件事…  相似文献   

16.
杨静 《教育文汇》2012,(1):41-41
这是两年前我上的一堂口语交际课,主题是学会安慰。教材提供了三种情况。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然后请他们任选一种来说一说。这个教学流程很顺利,可是我仍然很纠结——这就是口语交际课吗?这两周一次的口语课,每次重复着相同的过程,只是内容不同而已。难道口语交际课就不能上出不一样的味道吗?  相似文献   

17.
<正>《水浒传》里什么人给我的感动最多可以说第一个就是鲁智深,鲁达。你说这个人物可爱不可爱他为什么使我感动他不过就是搭救了一个唱曲的,在茶馆、饭馆卖唱的,旧社会专门有这个。鲁智深  相似文献   

18.
今天去书店买小博。然后一直一直任性不看手机。班车里开着空调,很冷,我低垂着头,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很普通的乘客,其实心里难过得要命。 回到家里还是没忍住,掏出手机看了看屏幕,没有qq提醒。气压很低,呼吸困难,写不下去作业,就捧着小博看了起来。可是偏偏看到了《我是他的云淡风轻》《这一路青春不绵长》……怎么办?我的少年,我很想...  相似文献   

19.
《茶馆小调》是西南联大时期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内容表现的是发生在茶馆里一个生活场景。在本文主要艺术特色和社会功能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寻找出讽刺歌曲的典型特征,折射出当时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以期对《茶馆小调》做一些纵深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老师们在备作文课时常常为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合适的写作素材而犯愁。我在学校时,什么时候最吃香?备作文课时最吃香。这时,老师们不请自来——请教我写什么,怎么写。有一次写“踏青”,可是杨老师的班里有两个学生没参加,他们写什么呢?我眉头一皱说:“我给他们二人出个题:《那天,家里只有我自己》。”结果这两个人写得还真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