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美仁 《湖南教育》2006,(11):29-29
素质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一种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理论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要把这种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想的教育模式变为具体的教育计划、可操作的教育目标和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正确地把握素质教育的本质和特征、目的和任务、方法和途径,把握素质教育外部与内部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的涵义特点与内容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予创新教育科学的内涵,把握创新教育一般特点,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前提,要把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放在创新教育的首位,把构建科学的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管理模式置于核心,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发展道路,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使教育者坚持“四统一”。  相似文献   

3.
孙有福 《教育探索》2002,(11):66-67
一、教育观念(一)关于教育观念的内涵教师的教育观念就是指不同的教师个体在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教育及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犤1犦其内涵至少包含以下三点:第一,教育观念是对教育问题的基本认识。这些问题包括教育功能、教育对象、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评价、教师职业、教育法制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认识就形成了教师个体的教育本质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功能观、教育目的观、学生观、师生观、评价观和教学观等。可见,教育观念是一个观念群。第二,教育观念具有现实制约性。马克思说:“…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一种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理论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要把这种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想的教育模式变为具体的教育计划、可操作的教育目标和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正确地把握素质教育的本质和特征、目的和任务、方法和途径,把握素质教育外部与内部的各种关系。如果没有对素质教育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或者流于形式,或者遇到困难和阻力而无法深入。当前,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几种偏差:一是把培养学生特长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作为衡量素质教育抓得好不好的惟一标准,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培养学生特长的教育;二是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唱唱跳跳、吹吹打打、写写画画,就是抓好课外活动;三是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取消考试,让学生没有负担、没有压力,轻轻松松地学习。这些认识上和实践中的误区,使素质教育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其根源是教师不能正确地处理素质教育与现行教育、素质教育与发展学生特长、素质教育与智育、素质教育与考试、素质教育与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地把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区别。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的深层次改革...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已被不同教育层次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所接受,形成教育指导思想的基本共识。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不少不那么全面、甚至是有偏离素质教育本义现象,例如,把素质教育只停留在少上课、少作业、少考试,多化活动,甚至把“第二课堂”称之为素质教育课。笔在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特别是反复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后,对当前的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问题进行思考,产生了对素质教育的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于涛  杨餍 《教书育人》2000,(14):10-11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最常用的概念。各大中小学校、各位教师和教育工作都在谈素质教育,可是对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内涵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减轻学生负担,即“减负”就是素质教育;有的说,不考试是素质教育;有的说,素质教育就是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说,素质教育就是心理教育;也有的说,素质教育就是创造教育;还有,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有的学校把升国旗说成是素质教育;有的学校把学生分成小组搞课外活动说成是素质教育;有的学校把多开几门政治思想课也说成是素质教育,等等不一而足。笔实在不敢苟同。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一所致,因此,有必要统一一下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发,人们对素质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包括教育管理层的觉醒和观念的更新。在现实中.由于人们并未深刻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且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出现了把素质教育形式化、模式化的现象。有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增加几门人文课程。有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甚至以牺牲课程的科学性来迎合学生一时的兴趣。这些都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当前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人们仍然把上大学作为“跳农门”的唯一出路,致使近年来“应试教育”和高考竞争愈演愈烈。在倡导“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深刻认识和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不是某方面的教育.也不是某种教育模式;它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为了加深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笔者主要就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元学习教育、创新教育、隐性教育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余薇 《教书育人》2001,(24):39-4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理解的深化,是我国教育指导思想的一个重大转变,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文中把德育放在首要的地位,显示了德育的重要性。德育(道德教育)是教师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规范教育。目前,对学生的德…  相似文献   

9.
几种通行的“素质教育”观点1.“活动说”。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教育活动。把教育活动过程与教育目的混为一谈,用教育目的取代了教育过程。2.“方法说”。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与应试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教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目的观经常被误读。教育并非无目的。所谓无目的,只是特殊语境下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蕴含深刻的教育思想。重新解读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对于认识教育的内涵、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