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法国戛纳春季电视节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击败了奥斯卡颁奖典礼和美国超级碗橄榄球赛,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全球收看人数最多的电视晚会”,这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晚会,以这样的独特方式得到了世界的瞩目与认可.从1983年至今,每年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中国人欢庆春节的一个隆重的仪式.2012年的龙年“春晚”,正好是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三十周年.在这个契机下,由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5集纪录片《春晚》,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春晚”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形态.作为这次纪录片创作的参与者,从选题策划到节目播出,其中经历的点点滴滴,使我们感受到了“春晚”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张力.  相似文献   

2.
李婧 《新闻世界》2009,(7):177-178
中央电视台举办了2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中国观众必不可少的年夜饭,它除了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提供狂欢之外,还是一种重现民族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一种全新的方式。春晚是一场合谋,参加这场合谋的是时间、晚会的各个版块以及晚会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它唤起了观众的民族记忆,构建了民族这个想象共同体。这场合谋是完美的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后,春晚成为了中国人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现在,中央电视台春晚已经办了28届,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尽管仍倍受关注.但是已经不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唯一的“文化大餐”。观众对于央视春节晚会的批评、建议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4.
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每到春节,吃过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收看"春晚",至今它已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大餐"和中国新的民俗.  相似文献   

5.
第九次,赵本山还是毫无悬念地获得2007年春晚小品类评选一等奖。从1990年初登上春节联欢晚会一炮而红,到成为春晚挽救收视尴尬的“救命稻草”,赵本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小品王”,并且逐渐成为春晚小品标杆,但电视小品却正由盛而衰。它昌盛于另一个传统的语言类节目——相声衰败之时,长时间以来,小品是撑起中国式联欢晚会最多数时间的重要枝干,它与春晚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观众的记忆中。现在,这个没有历史、没有传统、没有门派,甚至没有出身(之前仅仅是专业院校表演系学生的练习作业)的舞台形式,似乎正在步相声的后尘。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品逐年乏善可陈,走向穷途?  相似文献   

6.
吕逸涛 《视听界》2012,(3):108-109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已经陪伴全球华人度过了30个除夕,说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春晚情结”,点都不为过。借助春晚品牌继续挖掘、加以利用,不失为春节电视综艺节目的方向。由之前的百花齐放群星贺岁,更多地转向厂从各个方面满足百姓的春晚期待,让春节联欢晚会更加好看,更加有新意。  相似文献   

7.
马硕 《当代传播》2021,(2):55-59
凭借电视传播,春节联欢晚会在开播的39年中实现了时空的连接,通过对国家、家庭、个人的凝聚,使观看春晚成为现代中国人参与春节仪式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从近年来春晚收视率下降、观众对春晚颇有微词看,每年耗资巨大的春晚并没有完成从"新民俗"到"新传统"的转换。在中国春节仪式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中,春晚不但未能起到强化节日仪式、丰富传统礼仪文化的作用,反而对简化了不少程序的传统春节仪式造成进一步破坏。从仪式功能的层面看,春晚过度娱乐化与商业化的倾向,容易使晚会成为一种"观后即弃"的消费品,并解构了春节仪式的传统。本文以春晚为切入点,探究春节仪式的现代化转型,对重塑礼仪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11年-2015年同类型晚会收视排名全国前六的省级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安徽春晚、湖南春晚、北京春晚、江苏春晚、东方春晚、辽宁春晚)为研究对象,从什么是情感人物,为什么其是晚会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各省级卫视春晚如何处理情感人物,如何筛选、呈现情感人物以及呈现效果等方面,试总结如何打造好春晚中的情感故事这一动情环节。  相似文献   

9.
王娟 《新闻世界》2016,(1):24-26
本文选取2011年-2015年同类型晚会收视排名全国前六的省级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安徽春晚、湖南春晚、北京春晚、江苏春晚、东方春晚、辽宁春晚)为研究对象,从什么是情感人物,为什么其是晚会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各省级卫视春晚如何处理情感人物,如何筛选、呈现情感人物以及呈现效果等方面,试总结如何打造好春晚中的情感故事这一动情...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史,搭载着电视这一媒体,春晚牢牢地吸引着国人的目光,把这台晚会成功地镶嵌在了中国最重要的节日里.每年春晚都会迎来一番褒贬不一的评论,甚至是一片骂声.  相似文献   

11.
每逢春节,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都会成为人们关拄的热点。说起来,春节晚会从1983年开始举办,迄今已有24个年头了。如今,春节联欢晚会早已成为中国人除夕守夜时必不可少的一道“文艺大餐”,成为全世界华人辞旧迎新的一种新民俗,成为中国文化娱乐业中的一个著名品牌。举国上下,数亿人同时收看同一台晚会,这在全世界的电视媒体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12.
吴琼 《视听界》2010,(2):75-76
电视:春晚重头戏,各台出奇招 电视春节节目的重头戏当然是春节联欢晚会。央视春晚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走过27年,虽然今年的春晚在整体上没有大的突破,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做了一些文章。比如晚会舞台运用了大量先进的声光电和特效技术,舞美设计堪称国内一流,营造出超乎想象的全新视听艺术效果;强大的明星阵容也是历年春晚之最。  相似文献   

13.
曾祥敏  董泽萱 《传媒》2023,(5):13-17
<正>随着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落下帷幕,迄今,春晚已经走过了整整40个年头。1983年的首届春晚,是四部电话串联起的观众点播、主持人即兴串场和直播演出,是带有小众意味的“茶座式联欢”;2020年以来的三届春晚,是“5G+4K/8K+AI”技术赋能的全媒体庆典,是总台、地方卫视以及互联网平台同台展演,是主流价值引领的风向标,是岁末年初最重要的庆典晚会。40年间,政治、文化、技术不断形塑着春晚的形式与内容流变,春晚也由最初相对单纯、简约的春节联欢延展出社会转型表征、政治传播载体、公众记忆实践和节庆仪式等新的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毅  陈宽路 《传媒》2023,(5):33-35
<正>自2012年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来,江苏卫视春晚已陪伴观众走过了十一年。多年来,江苏卫视春晚始终和强劲的时代脉搏、沸腾的百姓生活、绚烂的传统文化共生共长,让一年一度的“苏式春晚”满溢幸福贺新年的馥郁芬芳。2023江苏卫视春节联欢晚会以“幸福合家欢”为主题坚守“苏式春晚”特色,紧扣“创意、情怀、人文、科技”四大核心要素努力创新,以科技赋能内容创新,用文化激活传统年味,传递出浓浓的家国情怀,激励着每一个人向幸福出发。  相似文献   

15.
方明 《新闻知识》2007,(4):26-28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自1983年创办以来,已约定俗成地成为海内外华人除夕之夜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由于有巨大的潜在需求作支撑,有政策性、资源性的优越地位作后盾,由于具有构建全球华人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特殊功能,它俨然成为影响全球华人的“新民俗”。正如耿文婷博士所说:“春节晚会已经作为华  相似文献   

16.
从1990年第一次登上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已经在这个舞台上站了19个年头。如今,他的小品成为亿万中国人大年三十不可缺少的一道“年夜饭”大餐。这么多年来,他因为春晚成为今天家喻户晓的笑星,但也因为春晚无数个夜晚在影视之家的房间里“冲着西四环狂喊”。  相似文献   

17.
胡睿 《视听纵横》2002,(6):70-72
在改革开放之初,荧屏上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除了新闻和电视剧以外,当数大型电视晚会和综艺节目。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长期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尤其是作为大型电视综艺晚会的典型代表的《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开播以来,多少年来已成为中国老百姓千家万户无可替代的“荧屏年夜饭”。  相似文献   

18.
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作为中国中央媒体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造出的重要象征性行为,一直持续不断地存在于27年[1]来每年中最特别的辞旧迎新的大年夜晚上.春晚的最终固定被许多文化研究者称为是一种"新民俗":承载了传统春节文化、民间文化的时代文化的交融.春晚本身作为一个文化文本重构了传统春节文化甚至建构了国家形象和社会共同记忆.这种形式远大于内容的大型歌舞电视联欢晚会实际上是选择性地成了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19.
大型电视综艺晚会编导的创作特性──从《’98春节晚会》说起游洁大型电视综艺晚会,以中央电视自每年最重头的春节联欢晚会为典型代表。目前形式的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算起,至今已经历时15届,并早已成为人们除夕之夜不可缺少的活动内容。在观众、从业者以及专...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春晚观众达6.9亿人次2月7日晚,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圆满上演。截至晚会结束,收看了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直播的观众达6.9亿人次,春晚多屏直播收视率为30.98%。在网络上看春晚直播的用户达1.38亿人,最高同时在线2081万人。春晚直播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五福临门贺新春"(富强福、和谐福、友善福、爱国福、敬业福)全程互动人数超过1.63亿。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409家电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