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在继承前代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南方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实行了不同于汉族地区的统治政策,即"因俗而治"政策.这一政策对巩固宋代在南方民族地区的统治及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夔州路存在多种族源不一的少数民族.本着安静为上的宗旨,北宋政府对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实行宽松的政治统治,贯彻羁縻政策,军事上建立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夔州路义军,经济上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贡赐贸易和边境互市贸易.民族地区由此得到发展,先进的文化理念逐渐传入,新的州县也逐渐设立,这为夔州路在南宋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个被史学界忽视的问题:汉朝的初郡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朝实行的“初郡政策”是被史学界忽视的一历史问题。汉朝在其统治期间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理周边少数民族的政策,“初郡政策”就是其中的重要政策之一。汉朝在初郡地区推行的“初郡政策”,开创了历代中央王朝治理南方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这些政策被汉朝以降的各世中央王朝所继承和发展,始终成为各世中央王朝统治南方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因此“初郡政策”在历史上是起过重要作用的。它不仅稳定和巩固了历代中央王朝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而且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由于宋初三朝政治局势的不断变化,朝廷对待各南方少数民族时的策略也在不断变化中,总的来说,宋朝的羁縻怀柔政策在这三朝得到不断的树立和强化,最终成为两宋对待各南方少数民族的主要策略。在具体的管理方面,基本采取因俗而治、减免赋税等宽松的处理方式,通过一系列管理政策的调整和落实,北宋稳定了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与南方的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边境的安定。  相似文献   

5.
北宋以羁縻政策为中心对西南民族地区进行了积极的法律控制。这种控制以皇帝诏敕为法律形式,以抚恤和限制西南少数民族为主要内容。抚恤包括赐田、减免税赋等经济优待和授官任用等政治笼络;限制则以人身控制为重心。北宋对西南民族地区抚制结合的法律控制展示了宋代富有特色的民族法制。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对缓和国内民族矛盾、加强明中央对民族地区的统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朱元璋对蒙古族、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中,其民族政策都体现出“威德兼施”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北宋在羁縻政策的指引下对西南民族地区进行了积极的法律控制.这种法律控制以皇帝诏敕为法律形式,以抚恤和限制西南少数民族为主要内容.其中,抚恤包括赐田、减免税赋等经济优待和授官任用的政治笼络,而限制则以人身控制为重心.北宋对西南民族地区抚制相结合的法律控制展示出宋代富有特色的民族法制.  相似文献   

8.
“初郡政策”是一个被史学界忽视了的问题,实际上汉朝推行的统治南方少数民族的“初郡政策”,开创了历代中央王朝统治南方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这套行之有效的治理南方少数民族的政策,被汉朝以后各代中央王朝所继承、沿用,并加以发展,同样成为统治南方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初郡政策”不仅在稳定和巩固汉朝统治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中起过重要作用,对汉以后各代中央王朝能长期对南方少数民族进行统治也起过很大的作用,而且还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宋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这一时期城镇的数量不仅远远超过了前代,而且其的类型及职能、发展形态也日益多样化。分析北宋时期淮河流域的城镇的六种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指出这既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征兆,也是南方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宋代时,中原地区与广大南方地区的饮食文化交流相当频繁。其中,中原地区对南方饮食文化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北宋时期。宋代南方饮食文化向中原地区的输入,官方因素淡化,更多的是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体现出宋代商品经济活跃的特点。而北宋时期中原饮食文化对南方的影响较小。两宋之际,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使宋代中原饮食文化对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江浙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是使具有南方少数民族特征的传统文化汇集一起,通过对其进行合理有序的继承、开发、利用、发展,使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广东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型产业。从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研究概述入手,分析其发展的现实意义。针对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速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政策一直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从制度制定到层层落实,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都得到高度重视,被视为事关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巩固的大事.伴随着我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政策从形成、发展到逐渐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道路,我国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选拔也经历了从以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为主到注重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为主的发展变迁,进入21世纪之后,更注重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即少数民族精英人才.因此,对我国不同时期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政策做一下梳理,探索其中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对今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将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北宋经济发展超越前代,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本商末”的思想逐渐被打破。统治者为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从宏观政策上放宽对商业发展的限制;士大夫为富国或利己,多提倡“重商”的经济政策与新思想。在“重商”政策的影响下,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趋利思想兴起,形成了“惟利是从”的社会风气。这种趋利思想的形成对北宋社会发展的影响,从正面来看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始推动力,从反面来看造成了官场腐败与社会崇奢之风,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北宋较为宽松的商业政策是社会趋利思想形成的基础,社会趋利思想又影响了北宋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走向,体现了国家制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晋民族政策历来是遭人非议的,但其南方民族政策也有合理部分。在强化民族控制的同时,也能根据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民族政策。对长江中游蛮族地区,特设南蛮校尉,力图加以监控;对南中地区,以宁州之设为标志,前期基本沿袭蜀汉南抚夷越政策,后期则强化对南中的直接统治;对岭南地区,基本沿用孙吴以抚为主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5.
北宋时期,我国酿酒业获得了巨大发展,酿酒技术、规模、数量、质量和品种都大大超过前代。北宋酿酒业繁荣局面的产生,与北宋时期政治局势的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酿酒工匠的探索以及北宋政府的鼓励政策密不可分。正是由于这些诸多因素,才使北宋酿酒业获得了空前发展,并成为北宋政府的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苏轼二度赴任杭州、六过苏州的交通线路的考察,我们发现,以淮河为界,北宋时期,北方的交通线路基本以陆路为主,交通工具是以车马为主,而南方因水系发达,河汊纵横,基本上以水路为主,基本交通工具是船只。方便而低廉的水路运输也是宋代经济中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北宋乡兵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长期奉行“守内虚外”的消极战略。因为边防线过于绵长,禁军的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有效地防御辽和西夏,以及对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部族的袭扰,北宋政府在边境地区征募了大量乡兵协助禁军戍守和作战,特别在西北的宋夏边境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乡兵逐渐成为巩固边防和维持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军事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通道县农村教师流动情况的调查,发现当地农村教师呈现一种不合理的单向上位流动趋势,流动教师以中青年、高职称高学历、非少数民族教师为主。其主要根源在于经济因素、学校因素、政策因素和社会因素。为稳定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队伍,有关部门需完善政策管理机制、建立教师流动保障机制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9.
北宋政府在应对与周边少数民族矛盾时会采取各种政策招降以削弱其力量,其中对西夏的招降最为典型。自李继迁叛宋以来一直到北宋灭亡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宋夏战争不断,为了更好地削弱西夏的力量,北宋自始至终贯彻了对西夏的招降政策,且方法多样。夏人归降后,北宋政府对西夏降人采取优待措施的同时也相对地予以限制。招降政策使得大量人口流向北宋,为北宋争取了一定的战争优势。然而,长期的推行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加剧了北宋的经济负担。大量人口的归降也必然会导致宋夏矛盾加剧,爆发一系列的战争。  相似文献   

20.
简讯     
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梁钊韬同志,应我区博物馆的邀请,来广西进行考古研究之后,又于最近来我院史地系作学术报告。报告的内容,是从考古学和民俗的材料,来研究我国古代南方的“百越”(“百越”是我国古代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总称)情况。梁教授用大量考古和民俗学的材料,结合我国古代历史文献记载,说明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包括西南的少数民族如壮、瑶、仡佬、侗、傣、布依、彝及台湾的高山等民族,都属同一祖先,统称“百越”。他们同汉族一样,都是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他们同汉族一起共同创造了我国南方的文化,对我国南方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梁教授报告最后还谈到我国古代统治者在对待少数民族的关系上也有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他批判了儒家保守的“怀柔”政策。他指出,“怀柔”政策的实质就是保持少数民族的落后状态。他还肯定了秦始皇对岭南的用兵和汉武帝“南平百越”对开发南方、融合南方各少数民族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