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熙凤的独生女儿原名大姐儿,后因王熙凤一门远族亲戚刘姥姥给予改名,才叫"巧姐". 由于巧姐是贾府有权势人物王熙凤的独生女儿,她的病使贾府上下众人都很关心.贾政问王夫人"巧姐儿怎么了?"王夫人道:"怕是惊风的光景.""不甚利害呀!"王夫人道:"看病是惊风的来头,只还没搐出来呢."  相似文献   

2.
李忠 《知识窗》2004,(10):12-13
唐代乐妓薛涛才情丰沛,艳丽动人,<全唐诗>上载有关于她的一段介绍:"(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游,流落蜀中,遂入乐籍.辩慧工诗,有林下风致." 薛涛大约生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及笄之年已辩慧知诗,兼擅书法.八九岁时,父亲手指庭院中一株梧桐起句:"庭院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她应口而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此话后来变为谶语,待父亲病故,举目无亲,联句中的"枝叶"竟然成为她沦落风尘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退休制度,古已有之.据<周礼>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仕."意即做官的到了70岁就要"还禄位于君",告老还乡.但退休后,朝廷是不再发给俸禄的.例如东汉大臣郑均在建初六年(81年)退休时,章帝(刘炟,76~88年在位)只赐给他一个"终身尚书"的空名,没有分毫退休金.  相似文献   

4.
赵健 《知识窗》2002,(6):26
在诗圣杜甫的遗篇里,有一首被誉为"划时代的杰作"的政治性抒情长诗,题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内中有句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据宋人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谈及杜诗时曾如是说:"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Pearl S.Buck),美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生三个月便被父母带到中国,前后在中国生活了40年.她一直宣称汉语是她的母语,中国是她的第二祖国.她自己曾说:"我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史学家James Thomson称她为"自十三世纪马克.波罗以来最有影响的记录中国社会的西方作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她葬礼悼词中称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  相似文献   

6.
释疑篇 问:香椿为什么被誉为"树上佳蔬"? 答:香椿为楝科植物香椿树上的嫩芽和嫩叶,又称"香椿头"、"香椿芽"、"椿芽".椿树有长寿树的美誉,庄子曾在<逍遥游>中夸张地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里的宠物,让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潇湘馆的鹦哥.在第三十五回开头有一段非常细腻的描写:见黛玉回来,它会扑过去欢迎,并且招呼小丫头:"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黛玉虽然被它嘎的一声扑来吓了一跳,有所嗔怪,但仍以手叩架道:"添了食水不曾?"那鹦哥竟长叹一声,大似黛玉素日吁嗟音韵,念起<葬花词>来.  相似文献   

8.
齐书春 《知识窗》2006,(4):26-27
2004年,南非美女查理兹·塞隆凭借<女魔头>一片夺得奥斯卡影后的桂冠.今年她又因主演<决不让步>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并且成为今年夺冠最为热门的人物.塞隆的美丽天然本色,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非凡气质,被好莱坞甚至冠以"维纳斯"的美誉.在好莱坞那个纷扰的花花世界里,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忠于自己的内心,获得自己点点滴滴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紫鹃原是贾母身边的二等小丫头.黛玉年幼失怙,被外祖母史太君派人接到贾府.黛玉只带自己的奶娘王嬷嬷和十岁的小丫头雪雁同来,贾母见这一老一少,料甥女皆不遂心,便将原名鹦哥的丫头与了黛玉使唤,帮助料理黛玉的生活起居和其它事务.林黛玉在她的诗中曾有"杜鹃无语已黄昏"及"一声杜宇春归尽"之句,多借杜鹃显示自己的孤独、哀怨.因而将自己贴身丫头改名紫鹃,以表达她恨别、思乡之伤感.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目的 一次,我和弟弟去乡下姥姥家度假,发现姥姥园子里的杏树出现了严重的流胶现象.姥姥说:"杏树流胶会使树的长势变慢,果实品质下降,严重时还会使树枯死."这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用礼貌的角度来欣赏刘姥姥这个角色,分别从称呼语、避免正面答复、行为举止、生活经验与迎合听话人的心理五个方面来剖析她的语言与行为特色,由此可以看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的刘姥姥是一位了不起的语言大师。  相似文献   

12.
宣杨 《知识窗》2002,(9):32
一字诗 一家文学刊物刊登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它把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网"字表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时,一切旧的观念甚至语言,都重新受到估价,当时的许多工作都具有开创性意义.譬如女性的第三人称,虽然文言中统统由"他"字表示,但终嫌笼统.在当时,这个问题被对语言研究颇有兴趣的刘半农先生注意到了.在一番思索后,他主张造一个"她"字,来承担表示女性第三人称的任务.不久,周作人在<新青年>的一篇译文按语中,提及了刘半农的这个想法,结果引起了中国文化界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72岁的她,是一名有33年教龄的小学教师,退休后办起了职业学校。刚刚获得"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她,望着墙上那二三十块荣誉镜框平静地说::"我办学不图这些,就为孩子。"她的名字叫蓝坤荣,省老年科技精英、永州九嶷工业学校校长、宁远县老科协副会长。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科技竞争力指标下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前不久发表了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洛桑报告>).我国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比前一年度下降2位,列第31位.在<洛桑报告>列出的8大要素指标排位中,我国除"政府管理"和"基础设施"两大要素没有变化外,其余6大要素排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见表1).其中,"国内经济"下降幅度最大,后退11位."科学技术"要素继1999年度大幅度下降12位后,在本年度报告中的排名又下滑3位,列第28位.  相似文献   

16.
一样的巫术     
小时候,上语文课,听老师讲<木兰辞>:"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书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问老师:"什么是明堂?"老师说:"就是堂屋啦."恍然大悟,原来明堂就是堂屋,两面坡,四堵墙,门朝南,前开窗,又明;争,又亮堂,所以叫明堂.这么一来,<木兰辞>就可以改写:"归来见天子,天子坐堂屋.策书十二转,赏赐百千夫."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书上非让天子坐明堂,不让天子坐堂屋.  相似文献   

17.
退休制度在中国是自古有之.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其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雅称. 到了唐代,开始出现"退休"一词,如唐代散文家韩愈在<复志赋序>中说:"退休于居,作<复志赋>."  相似文献   

18.
在做这期专刊之前,北京一名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对<教育观察>记者道出心里话--"不要再炒高考了,让我们静一静吧." 很同情这些考生们临近高考时的焦虑心态,在学校、家庭的压力之外,社会的压力考生们也要承受.然而,这种承受却是这些学子们人生中的第一次真正的磨练.正如奥地利作家里尔克的一句名言"无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相似文献   

19.
当形容一个人读书多、学问大、知识渊博时,人们经常使用"学富五年"这个成语,如清朝李汝珍在<镜花缘>第十六回中就这样写道:"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那么,"学富"怎么会用"车"来载呢?原来这里面有典故.  相似文献   

20.
<礼记·中庸>记载:"子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后来,人们用"执两用中"概括这一思想."执两"就是执持两端.<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执两用中"可谓儒家"中庸"思想的"换言之",所针对的主要是社会问题.实际上,"执两"在科学等领域中也有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