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新课标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悟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学生不能把一篇文章读通渎顺,淡何理解。反之,如果学生能够把一篇义章读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说明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瑚解和感悟。可见,朗读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为主的教学是一种简便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它绽放出绚丽的光彩,倍受语文教师的青睐。然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环节的引领,而忽视了学生自读感知环节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环节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采用填压的方式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一味的注入学生的大脑。这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往往更多的融入了教师思维的印记,而缺失了学生自己内在的,特有的东西。因此,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环节的朗读,精读领悟环节的教师指导,和诵读表达环节的学生朗读,这几个方面发表一下自己的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3.
黄红梅 《广西教育》2013,(45):76-7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理解,也是发现,更是小学语文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法。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坚持以读为本,为学生搭建多种语言实践平台,让学生把书读懂、读透,并在朗读实践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从而运用语言,让朗读带领学生叩开语文学习的大门。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段话不但点明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更重要的是点明读的目的的层次性 ,这正好与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相吻合 ,因此 ,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要贯彻这一精神 ,要将让学生充分地读贯穿始终。一、初读课文 ,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小学生拿到一篇文章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可以说已经理解了60%~70 % ,因此初读课文时 ,教师要注意组织、调动学生 ,让他们…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学到语文知识。”但如何读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却令人深思.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可谓灵活多样.有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相似文献   

6.
姜淑平 《教师》2011,(15):64-6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向我们展示了读与理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吴宝 《陕西教育》2010,(1):80-80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汤爱军  张明 《考试周刊》2011,(36):56-57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堂中,我觉得,老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相似文献   

11.
李荟 《新疆教育》2012,(18):174-174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几年来,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可是,在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虽然时间长,次数多,但存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呢?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发展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为了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重视朗读训练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吕艺 《成才之路》2011,(32):92-I0021
在小学朗读教学中,人们常用“朗朗上口”来比喻学生读书流畅的程度。《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读的重要性。 我们一般把一篇课文的教学分为感知、领悟和表达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对应的“读”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果仅仅为了"读"而"读",是"假读",是形式化的无效的读。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教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存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获得真知。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兴趣、读出情趣和品出乐趣呢?  相似文献   

17.
一、怎样理解新大纲中的“读”新大纲在“关于阅读”中指出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一阐述给我们的启示有三 :其一 ,阅读课姓“读”。在教学中须以读为主 ,贯穿始终 ;其二 ,阅读课要真正还给学生读书的时间 ,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一节课 ,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应少于 2 /3;其三 ,在阅读课中的“感知”、“感悟”、“语感”、“情感”要寓于读书训练之中。由此 ,可以说 ,“读”是新大纲对阅读教学的一种定…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情感熏陶。”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以读为本进行朗读训练,让语文课堂琅琅的书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语文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也该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其中朗读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重视学生的朗读,让朗读成为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开启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