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物源于自然 贴近生活找教学资源.以实物观察、实验演示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春夏之交.近水边的草丛中,常可看到进入生殖期的雄蛙趴在雌蛙的身体上,并用前肢紧紧地抱住雌蛙,这种现象叫抱对。雄蛙前肢的拇指基部,有棕黑色的隆肿突起称为婚瘤,为抱对之用。青蛙的卵是体外受精,抱对青肯蛙产卵、排精时的行为。抱对时,雌、雄蛙的泄殖腔孔相互接近,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上。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通过实际观察这些现象,学生们兴奋异常,自然也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2.
青蛙抱对     
青蛙抱对河北魏县教研室(656800)连保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下)P62上有:“春季,雌雄蛙经抱对后,雌蛙将印排在水中……因此青蛙是进行体外受精的。”青蛙是体外受精的动物,为什么还要抱对呢?有些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所谓“抱对”,就是雄蛙趴在雌蛙身体...  相似文献   

3.
春季是青蛙的生殖季节。每到四月的夜晚,郊外的田野里一片蛙鸣。(虫臣)蛙、黑斑蛙、金线蛙、虎纹蛙等各以自己特有的音调和旋律,参加这部混声合唱。但参加合唱的,却都是雄蛙。它们这样起劲地高唱是在召唤自己的异性同类,而这正是抱对的前奏。雌蛙循声会向正在高声鸣叫的雄蛙跳过去,到了雄蛙的面前,相视片刻后,雄蛙就会跳  相似文献   

4.
自然第二册《青蛙和蟾蜍》是一篇培养儿童系统观察生物发育过程的极好教材。这课以观察蛙类的外形和发育史为重点。课文最后一段里提到要求同学们继续观察青蛙和蟾蜍的变化。蟾蜍和青蛙一样,一生中虽然也要经过卵、蝌蚪和成蛙三个阶段,可是,它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教学中,最好运用电教手段。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加强立体感在教学《青蛙和蟾蜍》一课时,为了突破青蛙的生长发育史这一难点,我作了如下安排。教师先打出一只绿色青蛙的幻灯片,学生马上认出青蛙。接着录音机放出春天到来的悠扬配音和解说,映出一幅池塘景象图:春天到来时,青蛙从土里钻出来,跳到水里产卵,蛙卵经过阳光照晒,每颗卵就会变成一只小蝌蚪(映出小蝌蚪在游动的动片),尔后,再映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体形变大,先长后腿,再长前肢,眼凸出,嘴变阔,肤色变绿,肚皮变白,尾巴由长变  相似文献   

6.
青蛙是初中生物实验最常用的实验动物。《生物学教学》一九九四第3期上刊登了阁国信的《采集青蛙的又一方法》一文,我认为该文介绍的方法较好,如果能在该方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期,再结合运用笼内活雄蛙能引诱笼外活雌蛙的技术,那么捕捉到的青蛙数量会更多,  相似文献   

7.
观察青蛙或蟾蜍蝌蚪的发育成长,是培养学生系统观察自然事物的一种极好的活动.小学生很喜欢饲养蝌蚪.笔者通过儿年来在与学生一起饲养蝌蚪、观察蝌蚪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卵-蝌蚪-蟾蜍-青蛙),发现小学生对青蛙蝌蚪和蟾蜍蝌蚪这两种不同的蝌蚪认识是十分混淆的.因此,深感在教<养蝌蚪>一课时,还需要充实更多的内容.让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就知道自己究竟养的是哪一种蝌蚪,使学生们对两种蝌蚪不再产生混淆.  相似文献   

8.
标本制作     
一、青蛙的一生青蛙生活在水田、水沟、水坑边,有水的地方都能发现它的踪迹.我区一般在五月初就要注意观察青蛙的活动情况,及时收集卵和各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幼体,以便制作整套标本.1.蛙卵的采集制作(1)掌握产卵时间.要采集新鲜卵,最好在早晨.注意区别新卵群和旧卵群:刚产的卵群,清新透明,黑白分明,旧卵群常常蒙上尘土.(2)注意区别蟾蜍卵和蛙卵.蟾蜍和青蛙常在同一水域产卵.青蛙卵群呈块状或单一片状,卵球较大,直径2毫米左右.蟾蜍卵群呈条状(图一).  相似文献   

9.
1.小蝌蚪的妈妈都是青蛙吗?(《小蝌蚪找妈妈》) 青蛙的幼体是蝌蚪。蝌蚪以变态而成成体,但蝌蚪有很多种,长大后不一定都变成青蛙。蛙、蟾蜍(癞哈蟆)、蝾螈等两栖动物的幼体都叫蝌蚪。蝌蚪成长时有的先长出后肢,继而长出前肢,例如蛙;有的先生前肢,后生后肢,例如蝾螈。所以说,小蝌蚪的妈妈不一定都是青蛙。 2.为何“春眠不觉晓”?(《春晓》)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人们常常会觉得困倦,这种现象称为“春困”。“春困”期间,人特别爱睡,往往天大亮,不知醒,所以诗入写道“春眠不觉晓”。 从生理角度看,冬天人体体表的毛细血管和毛孔,  相似文献   

10.
奥妙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物 ,而生物界最普遍、最引人注意的现象之一就是雌雄性别。大多数生物特别是高等动物雌雄间的差异非常明显 ,这种差异表现在许多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生理结构上。在植物界 ,雌雄性别的差异不像动物那样明显 ,雌株和雄株的差异多表现在花的结构上。有些低等生物雌雄性仅表现在生理差异上 ,而在外形上却完全相同。下面 ,我们就来看其中最奇妙的几例 :海生蠕虫后 的雌虫大 ,口吻长 ,雄虫很小。这种虫的性别决定很偶然 ,成熟的后 在海里产卵 ,卵发育出的幼虫不具性别。等幼虫落到海底将发育成雌虫 ,落到雌虫…  相似文献   

11.
观察青蛙或蟾蜍蝌蚪的发育成长,是培养学生系统观察自然事物的一种极好的活动。小学生很喜欢饲养蝌蚪。笔者通过几年来在与学生一起饲养蝌蚪、观察蝌蚪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卵—蝌蚪—蟾蜍—青蛙),发现小学生对青蛙蝌蚪和蟾蜍蝌蚪这两种不同的蝌蚪认识是十分混淆的。因此,深感在教《养蝌蚪》一课时,还需要充实更多的内容。让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就知道  相似文献   

12.
生物实验改进三则松滋县弟一中学黄元雄(434200)(一)在“用显微镜观察蛙蹼内血液流动现象”实验中,将所用的材料青蛙改用成金鱼。其优点是:一、金鱼比青蛙好固定。实验时,只需要用纱布包住金鱼头部,平放于载玻片中央,展开尾鳍,便可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二、...  相似文献   

13.
雌雄性别是生物界最普遍、最易引人注意的现象之一.大多数生物,特别是高等动物,雌雄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在植物里的雌雄性别,不像动物那样明显,雌株和雄株的差异多表现在花器上,很少在花以外的性状上表现出来.有些低等生物仅表现在生理差异上,而在外形上却完全相同.在自然条件下,各种两性生物中,  相似文献   

14.
饲养螳螂一、观察目的:有人认为螳螂交配时,雌螳螂要吃掉雄螳螂的头部,才能完成交配。本实验是为了验证这一现象的真实性而设计的。二、观察内容:1.螳螂吃什么、怎样吃、一天能吃多少,2.交配情况怎样,3.雄螳螂的头会不会被雌螳螂吃掉,4.产出来的卵是怎样的。三、观察时间:8月下旬~10月下旬(霜降之前)。  相似文献   

15.
<正> 在观察家鸽的生活习性过程中,常可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家鸽营一雄一雌生活,当其发育至性器官成熟,就必须对它们进行人工配对或让其自然配对,这是养鸽爱好者和生物工作者共知的。然而当其1棚鸽群在达到一定群势而雌雄个体比例暂时失调时,则可能产生一些令人难以琢磨的奇特现象。 这就是有趣的双雌家鸽在暂时失配的情况下产生“同性恋”现象,也就是双雌个体暂时的配对形式。因双雌个体会组成临时性小家庭,营“夫妻”生活。这与雌雄个体鸽共营生活相雷同,同样产生亲喙、交配、筑巢、产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二册,全书共安排了14个学生实验、7个演示实验。在14个学生实验中,有4个实验涉及用青蛙或可用青蛙作材料代替实验,这四个实验是:“用显微镜观察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鉴定骨的成分”、“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流动的现象”、“脊蛙反射实验”;在7个演示实验中有一个实验  相似文献   

17.
我校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这里东临汉水、西接西荆河,连接汉水与西荆河的河流纵横交错,小池塘也星罗棋布,可谓“江南水乡”。据调查,十多年以前,这里的蛙、龟、鳖特别多,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青蛙是这里最多的,一到夏季,蛙声四起,整夜不息。池塘里、小河里、稻田里,到处都有它们的足迹。到了青蛙繁殖季节,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有成块成块的蛙卵,到了初夏,蛙卵就长成了成堆成堆黑压压的小蝌  相似文献   

18.
在动物教学中,老师在讲解青蛙外部形态时,一般向学生展示的标本多数是浸制标本。如果把青蛙制成剥制标本,再设置一些生态环境,那么就会使标本显得栩栩如生。用这样姿态自然,形象逼真的标本作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克服了浸制标本由于药液长期浸泡,青蛙皮肤变色,浸制液气味重,容易溢出,老师上课携带不方便等缺点。下面介绍标本的制作方法。 1.剥皮 选择个体大,形态完整的活蛙,将其投入盛有75%酒精棉球的标本瓶中,麻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可是当审视今日的教育时,我却发现.管理学上讲的“煮蛙效应”早已生成并正在发展着。生机勃勃的受教育者如同青蛙,雷打难动的“应试教育”就像正在逐渐加热的水,全社会对应试教育的虔诚与追求,使得青蛙在逐渐加热的水中意识不到危险的逼近.大祸临头却浑然不觉。  相似文献   

20.
青蛙,人们见惯不怪,然而蛙类举行“集体婚礼”的奇观,却是鲜为人知的了。 湖南南岳衡山的祝融峰下,有个叫“龙池”的浅水池塘,每年惊蛰、春分前后,成千上万的青蛙总要在这儿聚会一段的问。先期到达的是雄蛙,它们竞相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