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OA是当前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开放、自由、免费、共享为理念的全新信息资源出版交流模式。中国古代的石刻文学在信息资源出版、交流、传播等方面高度契合OA理念,其文学作品出版层面的特点体现为平等自由、出版便捷、费用低廉、价值可靠,其交流传播层面的特点体现为资源共享、免费获取、容易复制、保存长久。中国古代的石刻文学有着悠久的开放共享出版理念,OA必将在中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用典和比喻是北朝石刻文学中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法。这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通过其修辞上的提升效果强化了石刻文学的赞颂功能,造成了句式整齐、节奏和谐的语言表达效果以及典雅、壮丽的审美特征。二者的结合所造成的"喻典",使得其修辞功能更加多样、强烈。在佛教石刻文学中,带有宗教色彩的典故和比喻又呈现出佛教文学在表达过程中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石刻诗文之功用主要有:以石刻诗文求万古流芳;以石刻诗文发布朝廷告示和乡规民约;以石刻诗文记载各类历史尤其是文人游史和思想怀抱;石刻诗文之校勘功用;石刻诗文之教化与多元激励作用;石刻诗文对文学发展之作用;石刻诗文之防止纷争作用;石刻诗文之文学传播作用;石刻诗文之教习日常生活知识功用。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其中南宋章宗朝桂林石刻文学最为兴盛。励精图治的宋孝宗、务实能干的广西地方官员綦同营造了桂林石刻文学发展的良好环境。张孝祥、范成大、张拭等名家在桂林创作的石刻诗文取得了非常商的艺术成就,使得当时的桂林石刻作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起源和发展情况以及根据生态地理分布的类型介绍,展示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种类丰富,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通过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的研究现状分析,探讨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7,(6):81-85
1949年以来,我国学者对石刻整理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诗文研究方面涉及较少,研究欠深,成果不尽如人意,亟需下大力气予以强化。学者们可以通过国家立项、地方立项研究等方式,全面、广泛、深入地进行专项专题研究,切实解决此前石刻诗文研究普遍存在的碎片化问题,以促进石刻诗文的更好研究与充分利用,促进全国学术与经济社会的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是我国浩如烟海的石刻文献的一部分,自宋代以来,石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日盛,其中以清代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厚。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字发展史上今文字阶段重要的过渡时期,它上承汉隶揩化,下启唐宋楷书的定形,研究价值相当重要。梳理此时期石刻文献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石刻研究是五台山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但目前学术界的石刻刻工研究成果《石刻考工录》《石刻刻工研究》等对五台山石刻刻工研究涉及较少,今依据《五台山碑刻》对五台山石刻刻工加以整理,进一步完善《石刻考工录》。此外,五台山石刻刻工的题署、交游、刻碑技术的传承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对于五台山文化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永州市所存石刻数量和价值,均居湖南第一,研究永州石刻在传播学方面的价值很有意义,依据美国传播学先驱拉斯维尔的理论进行分析,永州石刻的传播者主要是老百姓、地方官员、文学家、书法家、旅游者。其受传者主要有科研人员和普通大众,其所承载的主要有文学、历史、书法方面的信息,它作为传播媒介主要有五种,其传播效果主要表现为社会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桂林石刻分布广泛、数量多、内容丰富,为研究桂林及广西地区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书法价值,历来受到重视。近几十年来,石刻研究者们做了很多工作。同时,目前对于桂林石刻的研究还存着不足,需要更加深入和专业。  相似文献   

11.
明清石刻诗歌主要内容有:反映战争与人民生活之情状,反映全国各地诗人之行迹和思想,鲜明的适应朝廷要求之思想教化内容,歌功颂德之内容,各地不同风光的多元展示,充当公文角色之内容。明清石刻诗歌与纸质版诗歌形式之不同主要表现在:石刻诗歌多用序与跋,石刻诗歌一般不用或少用诗题,石刻诗歌的刊刻较为灵活。明清石刻诗歌主要作用表现在:补足中国古代文学诗篇,补足中国文学史,补足明清时期记载人们生存状况的史料,有助于文学校勘,以诗进行教化宣传。  相似文献   

12.
韩国古代石刻文化与崔致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东亚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韩国古代石刻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而新罗末期入唐留学生,著名儒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崔致远.为韩国古代石刻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以新罗为中心,将韩国古代的各类石刻分为五个类型.并逐一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现存崔致远所写的禅师碑铭的探讨,指出禅师碑铭在韩国古代石刻文化中的地位。文章最后考察了新罗时代著名的书法家、刻字僧侣匠人等,认为新罗下代石刻文化的发达,为高丽时期雕造大藏经施加了一定的影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大量古代典籍和近现代文学作品被译成外文,广为流传,而集文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广泛存在于名胜古迹中的摩崖石刻却鲜有译文。因此,摩崖石刻虽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却鲜为外国游客所知。本文以桂林摩崖石刻为例,探讨操控论视角下,摩崖石刻文本的选译原则和一般翻译策略,以期推动我国的摩崖石刻艺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14.
石刻文献自其发生,因材质易得、风雨不侵、经久耐磨、外力难坏、可传久远,遂受到人们的青睐,以之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如昭告国是、助理民生、推动教育发展、传播宗教信仰、记录私人行迹、传播文学、传播书法等,而今看来,这些曾经的信息已成为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多将石刻文献作为金石学看待,使得石刻的文献价值未能得以完全发挥。了解石刻的历史功用,会有助于加深学界对石刻文献价值的认识与开发利用,有助于学界对人类发展史各项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师专学报》2002,21(3):63-66
章通过对“居盈”、“则百”等最早见于汉魏六朝石刻的词语的解读和分析,充分说明汉魏六朝石刻在汉语词汇研究、尤其是在汉语词汇史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强调了石刻词汇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常任侠的中国敦煌美术史研究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敦煌佛教美术研究、中印佛教美术交流及其影响研究两个方面。常任侠立足于唯物史观和美术史的宏阔视野,采用艺术考古研究方法,对汉唐石刻壁画艺术进行考察与研究,揭示其演变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规律,既肯定了印度佛教文化对汉唐石刻壁画艺术的影响,又强调了汉唐时期本土文化对印度佛教文化艺术的吸收、融合、改造。他的敦煌美术史研究丰富了中国古代敦煌美术史研究的资料库,为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和学科建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金石学在宋代达到一个高峰,而有关云南的却仅有《隶释》收录的一通汉碑。至清代,中国的金石学再次出现高峰,著名金石学者王昶及阮元父子相继来滇,亲自寻访石刻并著录,通过他们的著作,云南石刻才逐渐为世人所知悉。  相似文献   

18.
隋代石刻俗字在传承前代的基础上继续扩张,异形俗体层出不穷。其中不少文字造型乖戾,惟这一时期所独见,是汉字史研究的宝贵材料。然而隋代石刻俗字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关注,研究成果较为匮乏。本文摘取其中六则疑难字词进行讨论,在纠正原释文的基础上,也为文字学研究和辞书订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独特的复仇精神在国家法的纵与禁中不断地发展,并在文学故事中被集中地、艺术地反映了出来。本文则从古代经书与文人复仇论、复仇文学类型及复仇者精神共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第24课有一幅插图题为《南朝帝王陵前石刻》,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该图这样注释“宋、齐、梁、陈帝王陵前都配备石狮子以表威严,南京近郊这一类陵墓有28座,这是其中之一。”此说不够严密,笔者在此对南朝帝王陵前石刻做一简单介绍。古代墓葬前有石刻装饰亦属陵园制度之一,它们最初是墓前的标志,后作为仪仗侍卫。从汉代起,大型墓前就有这些装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