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诸子分为十家,这种分类与先秦西汉诸子百家学术的发展和西汉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及刘歆《七略》密切相关,对后世目录学著作的分类和诸子学术和中国学术思想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2.
赵涛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3):140-145
汉、宋学术之争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大的争论之一,也是清代学术界长期聚讼的一个主题,清代前期的许多学者都卷入了这场学术大讨论中。编纂于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恰恰反映了这一清代学术发展的趋势和状况,提出了经学史上著名的汉、宋二派说,体现了明显的重汉学、轻宋学的学术倾向,其秉持的学术态度和倾向作为一种思想红线,贯穿于《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批评始终,成为《四库全书总目》经学观的精神内核和精髓。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系统评述了明末二百多年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概况,把每一时代的学术作为思潮进行总的历史考察,为后来学者研究清代学术思想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为我们研究梁启超清学史观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珏 《兰台世界》2014,(1):132-133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系统评述了明末二百多年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概况,把每一时代的学术作为思潮进行总的历史考察,为后来学者研究清代学术思想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为我们研究梁启超清学史观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戴震的学术在清代即已引人瞩目。不过当时学者大都只看重戴氏考据学,轻视其义理学。戴震广为人知的学术大师和思想家之完整形象,经历了一个不断添加的过程。在这方面,刘师培是较早注意到戴震考据学与思想之间密切相关的人,对于戴震完整的学术形象有完善之力。民初梁启超等人借纪念戴震诞生200周年之机所掀起的研究高潮,促使戴学渐成显学。刘师培可算是戴震学的得力功臣。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绪义先生所著《天人视界:先秦诸子发生学研究》(以下简称“作者”)一书,可以说是近年来有关先秦诸子思想研究方面的一部高水平的最新力作。读来颇受启发,并相信作者在该书中提出的一些新见必能深化和推进学界对先秦诸子思想的理论研究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揭示以陈祥道为代表的新学学派在折中调和诸子基础上进行学术与思想再创造的努力,管窥北宋中后期经学与子学的互动状态以及这种互动对于宋学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钟夏  董琳 《大观周刊》2012,(7):30-30
疑古思潮任中国学术史上有悠久的传统.其萌芽可追朔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宋代和清代学者艰苦卓绝的探索下都曾达到一定的高度。二十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呼唤下.随着西方学术窄前迅猛的传人和原有疑古辨伪传统思想的交汇.形成了一股新的疑古洪流。  相似文献   

9.
张新志 《图书馆学刊》2011,33(1):122-125
先秦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献整理活动的初始阶段。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诸子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著作,创造、积累了许多可供后人学习、继承的经验和方法。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先秦诸子文献整理活动及其对后世的启发和影响作尝试性评述。  相似文献   

10.
索引运动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索引运动的发生 中国的索引学,可以上溯到明清时期,但是理论和实践都很薄弱。晚清以来,随着西方文化学术思潮的传入,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开始建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传统的治学方法亟需改革。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学术效率的门径备受学者们的重视。西方  相似文献   

11.
贾兵 《今传媒》2011,(8):48-49
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欠缺宏观层面上的系统性,要想准确地把握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就必需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人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先秦诸子政治传播观念呈现出手段与目的的悖反局限,诸子政治传播观念立足于助君治世,因而其政治传播是畸形的。  相似文献   

12.
乾嘉学派是清代学术发展到高峰的代表,而其中尤以“皖派”学者为中坚。《“皖派”学术与传承》一书以徽州学者为核心,揭示了徽州独特的地域环境和风土人情、人文学风及士人群体、师承统绪与学术交往的演变轨迹,既理清了“皖派”学者在本土以及旅居之地的发展谱系,又勾勒出他们在江南乃至全国的学术影响和地位。这一贯通性的研究,为充实和深化清代学术研究和徽学领域的探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时建国 《图书与情报》1998,(2):42-47,57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清代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方面所取得的空前成就,分析了产生这一成就的社会及文化因素,同时对清代有关文字、音韵、训诂诸领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成就和不足都做了系统评介.  相似文献   

14.
以物权私有私益为基础的中国藏书思想及以物权公有公益为基础的西方图书馆思想在晚清时期交汇,至民国初年互为融合、共同发展.《清代藏书思想研究》在全面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全新的“藏与用”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揭示了清代藏书收集理论与方法、清代藏书的保存与保护、清代藏书的开放流通等问题,较好地还原了历史文化和学术思想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5,(18):26-30
本文通过对郑贯公报学观形成进路的分析,剥离出影响其报学观的核心组成部分:旧学的"实用"观、西方有关报纸的论述和在场经验的浅层次总结提升,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抽象"出清末报学思想的发展进路。本文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清末报学思想的发展动力和建构框架,其中"中学"处于主导地位,"西学"通过"中国化的附会"获得传播的合法性。在其影响下,清末报人对"报"的思考与探讨沿袭了传统学术的路径,学术取向偏于实用而缺乏具有现代性的学理建设,为近代以来"新闻无学"论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传播理论体系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对现代传播理论构建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传播理论构建的"整体性"观念、交互主体性,以及中国传播理论的基本范畴:心、相、言、意。先秦诸子传播理论内容大致包括传播主体论、传播动机论、传播内容论、传播方法论和传播技巧论。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对现代传播理论构建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传播理论构建的"整体性"观念、交互主体性,以及中国传播理论的基本范畴:心、相、言、意。先秦诸子传播理论内容大致包括传播主体论、传播动机论、传播内容论、传播方法论和传播技巧论。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乾嘉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文事活动为主的幕府,这些幕府倡导学术研究,学术气息浓厚,著书活动兴盛,一度成为学术基地,推动了乾嘉学术的发展。乾嘉时期幕府著书成为清代学术史上很突出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与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清代中期艺文幕府的著书活动对清代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不仅保存了众多的优秀典籍和乾嘉学者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成为乾嘉汉学兴起的一种表征。  相似文献   

19.
清代辑佚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辑佚学研究,清末至20世纪70年代末是开创时期,为后世的研究奠定了基本格局.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学术研究的复苏,对清代辑佚学的探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理论探索层面和个案研究上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粗浅之处,今天应立足于时代.融贯中西,充分发掘其中的优秀遗产.  相似文献   

20.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先秦诸子文献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散文高潮的到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文章通过对诸子散文特点的介绍,分析了其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