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比较划船运动员赛前和平时( 对照)血清中某些激素的水平,发现有明显差异,女性睾酮从1 .59 下降至1 .18nmol/L,男性睾酮则从18 .93 上升21.69nmol/L;女性皮质醇从543 .4 下降至206.0nmol/L,男性皮质醇从543.7 下降至226 .0nmol/L,男性雌二醇从0.158 上升至0 .310pg/L;T3 及T4 均有显著性下降。结果表明优秀划船运动员赛前晨起血清激素水平较好,有利于运动员发挥最佳水平,同时有调动免疫系统,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男子划船运动员运动前后血色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动训练的监测中,血色素(HB)是反映运动员营养状况和机能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运动员HB值高低可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本文研究了运动员运动前后HB值,发现运动时HB值比运动员安静时高,变化幅度在0.44~7.22dl/l,在测功仪负荷递增实验中发现,随运动强度增大,HB值逐渐升高。运动员训练程度可影响运动员运动前后HB值变化幅度。本文提示运动员运动中HB值可作为运动员训练程度评定的参考指标。我队运动员尽管在安静时HB值较低,但运动中都高于“有氧运动亚理想值”,不存在运动性贫血现象。  相似文献   

3.
划船教练员,不但要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协调和柔韧等各种素质,还要努力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培养少年运动员比赛时过硬的心理素质?就我多年的训练做法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血清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对血清激素的影响,本文系统观察了6名世居平原的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组)进行4周高原(1917米)训练前后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皮质醇(C),T/C比值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变化,并与12名世居高原的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的数值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模型的建立及药物纠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 ,对运动训练引起的低血睾酮状态下 ,大鼠体内糖原贮备及骨骼肌能量代谢和收缩蛋白基因表达的情况以及其肾脏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 :所采用的运动性低血睾酮模型造成了大鼠的低血睾酮 ,补肾中药“仙灵口服液”可以纠正这种变化 ,使血睾酮浓度保持在正常水平 ;运动训练使大鼠出现了肾脏无氧代谢酶活性下降的现象 ,其意义有待研究 ;中运动性低血睾酮大鼠肝糖原明显高于对照鼠 ,肌糖原含量也较安静对照鼠的有所提高 ,中药治疗对此没有影响 ;运动性低血睾酮大鼠骨骼肌中CK ,PK ,MDH这几种酶的变化是 :CK及PK活性没有明显改变 ,MDH活性明显提高 ,中药治疗对此没有影响 ;运动性低血睾酮大鼠骨骼肌α -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略有下降 ,补肾中药制剂则可避免这种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男子手球队十二届全运会前的赛前训练期间,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血睾酮(T)、皮质醇(C)在训练各个阶段变化情况的分析研究,发现在赛前训练阶段强化对运动员的训练监控非常必要,可以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提供重要指导,提高训练效果;赛前训练对男手运动员的WBC、BU影响不大,但要重视训练初期运动员血红蛋白(Hb)水平的下降;要重视赛前训练期间运动员最后一场教学比赛后的机体恢复,特别是肌肉疲劳的恢复工作,为下面的正式比赛做好准备;在赛前训练期间一定要做好营养品的针对性补充,只要营养品补充合理,配合训练计划的合理安排,在整个训练期间,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均能维持在较为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周高原训练期间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特点。方法以10名国家赛艇队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高原训练前、高原训练期间、高原训练后3个阶段的每周休息日、晨空腹状态下,采用Peri Flux System 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对10名运动员肱二头肌进行9次微循环相关指标测试,测试指标包括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运动血细胞浓度(CMBC)、运动血细胞平均速度(AVBC)等,测试值包括基础值与加热后值(44℃)。结果 6周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的MBP、CMBC和AVBC呈现波浪形变化特点,MBP和CMBC无论是基础值或是加热后值都在第3周上升至最高;AVBC基础值在第3周上升至最高,但第3周AVBC加热后值显著低于第2周和第4周(P<0.05)。结论高原训练中无创微循环指标呈现出波浪形的变化特点,MBP、CMBC变化特点主要与高原缺氧及运动负荷的变化有关,尤其是运动负荷的变化,而AVBC则主要与CMBC变化相关;下高原后MBP、CMBC储备能力大小对于运动员运动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其可作为检验高原训练是否达到效果的一种方法,且简便、无创。  相似文献   

8.
9.
不同负荷运动后赛艇运动员血粘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1名男子划船运动员和大学生在赛艇测功仪上不同负荷后的血粘度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大负荷运动短期内对血液流变性将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男子赛艇运动员与训练有关的有氧无氧能力和激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15名男子赛艇运动员为期30周训练中最大做功能力、最大乳酸值、最大摄氧量及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及相应时期的血清睾酮、游离睾酮、皮质醇的急慢性效应。在以力量训练为主的准备期,变化较小,以专项训练为主的准备期,心功能和有氧能力明显改善。最大负荷后及高强度训练12周后,血清睾酮降低。提示在不同训练周期中力量—耐力训练应合理安排,有利于发挥机体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大运动量训练期8名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应激激素、焦虑水平及主观强度感的变化。研究过程中,每周安排11次大运动量训练,共进行2次实验,每次3个取样点(运动前、即刻和次日晨)。结果显示,两次取样时期次日晨ACTH水平较运动后即刻明显降低;C水平在第二次取样运动后即刻水平和次日晨水平明显高于运动前的,并且该时期运动后即刻C水平也明显高于第一次取样时期运动后即刻水平;E水平在第二次取样运动后即刻水平明显高于第一次取样运动后即刻的,且次日晨该激素水平也明显高于第一次取样次日晨的;血浆β-END水平在第二次取样运动后即刻水平明显高于运动前,也高于第一次取样运动后即刻,第二次取样次日晨该激素水平均低于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水平,同时低于第一次取样次日晨的;血清NE水平变化与β-END水平变化类似;而RPE等级和焦虑水平在两次测试中呈现出运动后即刻水平高于运动前和次日晨的趋势,但不明显;RPE等级与诸多应激激素之间存在着弱相关关系。这预示着,在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工作中欲采用简单易行的显示身体机能的外部指标来表现不易测到的内部变化还需努力。  相似文献   

12.
高原训练时应激素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应激素的变化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说明高原训练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睾酮素等应激素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运动员有氧能力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软适应”作为一种面对压力、逆境、挫折时的心态平衡能力,对于精英运动员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对于精英运动员而言,软适应包括特定运动专项心理适应性与特定社会——文化条件适应性两方面。前者可因不同的运动项群、项目特点区分出其必备的核心心理素质,而后者则是指对环境中体育体制、文化特征的理解与顺应。  相似文献   

14.
大强度训练对散打运动员心血管ET、CGRP、AN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9名优秀散打运动员安静时血浆心血管激素,即内皮素(endothelin,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和心钠素(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水平。经3个月的大强度训练,血浆ET水平逐渐升高,到最后两次取样时的变化明显,提示血浆儿茶酚胺、血管紧张肽分泌增加和(或)骨骼肌和心肌损伤可导致该激素水平提高;自训练开始,血浆CGRP水平依次降低,随着训练的深入其变化明显,表明长时期训练的效果异于急性运动;在大强度训练的进程中ET/CGRP比值逐渐升高,说明运动造成两种激素分泌不匹配;血浆ANP随着训练的深入逐渐升高,并最后两次取样变化明显,说明该激素对训练比较敏感;另外ET和CGRP、CGRP和ANP变化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ET和ANP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研究显示血液指标的变化与血液浓缩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运动员不同训练负荷安排与他们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联系起来,探讨不同阶段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机体体系统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追踪国家游泳队10名-线队员,把4月19日-5月17日整一个月作为运动员耐力训练阶段,把6月14日-7月12日一个月作为力量训练阶段.每个训练阶段都在试验前、中、后取3次血样,每次取样间隔为2周.测试指标:血乳酸(B1a),睾酮(T),皮质醇(C),T/C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果:①在赛前耐力训练阶段中,运动员B1a检测值较低,运动员T值呈下降趋势,C值显著上升,T/C呈下降趋势,IGF-1变化不明显.②在赛前力量训练阶段中,运动员B1a值较高,T值呈上升趋势,C值亦显著上升,T/C变化不明显,IGF-1呈上升趋势.结论:在耐力训练阶段,运动员机体的分解代谢占主导方面;在力量训练阶段,运动员机体的合成代谢占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运动对女子柔道运动员女性激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放免分析法研究了运动对9名女子柔道运动员及8名未受训练的正常女子的女性激素。结果显示:运动后,两组受试者在其月经周期的黄体期,血浆E_2、P均显著增加,血浆T在卵泡期及黄体期均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优秀游泳运动员训练监控研究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备战 2 0 0 0年第 2 7届奥运会期间 ,采用血乳酸、肌酸激酶等指标对国家游泳队优秀运动员进行了训练监控 ,对磷酸原训练、有氧训练、高原训练模式等进行了探讨 ,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吉纳迪·索科洛瓦斯博士目前担任美国国家游泳队生理部主任,2000年以来在美国科罗拉多高原基地从事训练与研究工作,对高原训练在高水平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不乏高原训练的先进经验值得从事体育教学、科研与训练的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胡刚军训练负荷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胡刚军的训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 :胡刚军的训练始终抓混合代谢负荷的比例 ,通过加大混合代谢的负荷来提高训练的负荷强度 ,促进专项成绩的提高 ,具有鲜明的特征 ;胡刚军的训练节奏明显 ,负荷强度安排合理 ,在保持一定负荷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负荷强度 ,符合当前先进的长距离跑及超长距离跑训练的趋势 ;胡刚军的赛前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安排合理 ,调控得当。  相似文献   

20.
耐力训练对骨骼肌重量的影响相对较少,而力量训练可显著诱导运动肌发生肥大。不同的训练方式诱导适应的分子机制是不同的,激活和表达各自特异的信号通路和相关的基因。力量和耐力进行组合训练时,在分子水平存在一个干扰现象,不同训练方式可诱导细胞内信号通路产生拮抗,从而抵消骨骼肌对不同运动方式产生特异性适应。当前,一些训练学上的对策已经被证明能够有效降低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产生的干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我们理解骨骼肌疾病的病因、老龄化时维持其新陈代谢和功能以及运动员的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