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海上日出》是巴金青年时期写成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既照应课题统领全文,又直抒胸臆点明中心。如何紧扣“奇观“这一统领全文的中心词,抓住具体描述海上日出这一奇观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逐段逐句品读,想象场景,充分感知、体验海上日出这一壮丽景观,进而使其真切地感受海上日出的确是“伟大的奇观”,这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2.
赵华 《湖南教育》2000,(5):52-53
教学目标1 图文结合 ,了解海上日出的全过程 ;2 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3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陶冶审美情操。教学过程师 :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曾从上海乘邮船赴巴黎留学 ,途经红海时 ,他多次观赏日出 ,写下了《海上日出》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 ,谁知道作者是怎样赞美海上日出的?生 :作者赞美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板书 :伟大的奇观)师 :“奇观”是什么意思?生 :“奇观”就是指奇伟的景象。师 :文章是怎样描绘海上日出时的“奇观”的呢?请同学们小声阅读全文 ,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相似文献   

3.
《海上日出》一文短小精悍,描写“日出”景物很有特色。我们可以抓住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句话,逐层理解课文。一、从结句审题意  相似文献   

4.
《海上日出》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课文结尾写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那么,海上日出到底“奇”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教法沈水根︵新干县洋峰子弟学校︶第一种方法:提问回答问题的方法。就是把反问句的内容当作一个问题,先提出来,再回答这个问题,问答的答案就是这个反问句的陈述句。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据这个反问句就可以提出问题:“这是不是伟大的奇...  相似文献   

6.
《海上日出》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其总结句是;“这不足伟大的奇观么?”这是作者观日出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照应了前文,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设计教法时,可这一句作为突破点,然后由果溯因,理解全文.  相似文献   

7.
关于天才     
许多评论家喜欢用“天才”这个字眼来赞美伟大的作家,其实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天才。不妨听听那些常常被称为“天才”的伟大作家是怎样谈天才的。德国诗人歌德说:“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  相似文献   

8.
关汉卿以其杂剧在元代曲坛上奠定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关汉卿和以他为代表的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突起的奇峰。”“关汉卿的主要文学成就还是杂剧方面。”事实上,关汉卿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一个卓越的散曲作家。但  相似文献   

9.
一个英国记者去访问苏联的伟大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记者:“您怎么会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伟大的作品呢?”奥斯特洛夫斯基笑着说:“我在这部书的初稿里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并没有想到要出版一部书。后来,同志们都说这本书很有教育意义,也有艺术价值,要把它出版。”记者:“哦!那么,您认为做一个作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奥斯特洛夫斯基肯定地回答:“我认为,首先,他必须是一个忠实于祖国、忠实于生活的人,也许然后才能是一个作家。”当作家的条件@黄雯雯  相似文献   

10.
赵丽宏 《新读写》2010,(2):28-29
在澳洲的海岸看潮听涛,常常使我感觉到大海的神秘和浩瀚。南太平洋深蓝色的波涛汹涌澎湃,它们包孕天地,每时每刻都在创造伟大的奇观。“十二使徒”是海边的十二块奇石,在国内,就有人向我介绍过它们,说这是澳大利亚仅次于艾利斯大岩石的奇景。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仅仅享有“四十年华”;《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问世的仅仅八十回。这怎能不使人“徒唤奈何”、“以未窥全豹为恨”呢? 曹雪芹的《红楼梦》究竟要写到多少回?这又是个猜不透的谜!“脂砚斋”时而说“全部”是“百回”,时而说是“百十回”。裕瑞说,曹雪芹“有志于作百二十回,书未  相似文献   

12.
一、要实践语文课的人文性,首先应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学习语文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还要让学生领悟文章的真情深理;要用美好的语言规范学生,用真挚的情感熏陶学生,用深刻的哲思启发学生。《<呐喊>自序》是鲁迅先生的心灵独白,文中有深刻的思想,深广的忧愤和伟大的孤独,“冰冷”的文字后面却是“火热”的爱国忧民之心;雨果是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是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葬词》所表达的就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对另一位作家朋友的辞世所怀有的悲痛、崇拜、赞美。这些情感都是人间美好的情感。学习这两篇…  相似文献   

13.
2009年的日全食是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观”,这一难得的经历和素材吸引了不少同学提笔写作,记下了这一奇观,记下了各自的经历。  相似文献   

14.
《文学教育(上)》2010,(23):160-160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10)微山湖奖”日前在京揭晓。科伦·麦凯恩的《转吧,这伟大的世界》荣膺“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大奖;另有4部“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获奖作品分别是德国作家马塞尔·巴耶尔的《卡尔滕堡》、法国作家让一马克·帕里西斯的《恋人》、  相似文献   

15.
吴虹 《教育探索》2004,(7):82-83
莎士比亚是艺复兴鼎盛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作为时代前沿的作家,他的作品无疑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他的剧作深刻反映了“人性”这一主题,也可以说莎士比亚是一位伟大的人学家,他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对人性这一主题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本将以《奥塞罗》这部剧为依据,分析莎士比亚在这部悲剧中所反映的人性哲学。  相似文献   

16.
在给《海上日出》一课分段时,我向学生提出:文中最后一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中的“这”究竟是指日出全过程的景色,还是日出后天空有黑云的奇特景象呢?学生众说纷纭。这时,我提了这么个问题:“这一句放在第五小节后面与单独作为一小节有没有不同?”经我这一点拨,一些学生顿时醒悟,有一位学生回答说:“这一句放在第五小节后面才是指日出后天空有黑云的奇特景色,而单独作为一小  相似文献   

17.
林纾是闽籍作家,不识英文,却引介“西学”, 而且用的是文言,成为译界奇观。“白话”登台亮相,林纾却对“文言”情有独钟,故有“文白之辩”,因此被文学史疏远。所幸“文言”与“西学”在林纾笔下情投意合,称道者众,为“小说”扶正立下汗马功劳,又与新文学启蒙不期而遇,其文学修为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并背诵部分语句;3理解并运用“天下奇观”、“水天相接”、“沸腾”、“横贯”、“山崩地裂”、“浩浩荡荡”、“人声鼎沸”等词语。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感知课文师:今天我们学习《观潮》,课文所描写的浙江钱塘江大潮可称为“天下奇观”,“奇观”是什么意思?这里的“观”与“观潮”中的“观”意思相同吗?(学生快速查字典)生:“观潮”中的“观”是“观看”的意思,而“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师:那“天下奇观”…  相似文献   

19.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剧,现存的18部杂剧中有4部属于涉梦戏,这些梦幻故事是作家在清醒状态下根据剧情的需要而精心编织的,是作家的情感潜意识在作品中以“梦”的形式自然流露,也是作家通过梦境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意识反映,因此具有“不是梦的梦”的特点,梦境在关汉卿涉梦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谈托尔斯泰是怎样创作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诞生一百五十周年。这位被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伟大作家,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他的作品仍以不朽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依然“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