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快乐阅读》2012,(20):2
陈望道,一八九一年生,原名参一,又名融,字任重,浙江义乌人。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日本中央大学法科毕业。一九二〇年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与陈独秀等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曾任《新青年》编辑、中共上海地委第一任书记。一九二三年退党。新中国成立后,任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问世150年来,已用200多种文字出版过.除汉文外,我国目前还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等六种少数民族文字翻译出版了这本“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共产党宣言》已出版了3种民族文译本.据有关资料记载,1921年5月,李东辉(朝鲜族早期的共产主义者)等在上海创办朝鲜文印刷厂,翻译出版了一些马列主义书刊,其中就有《共产党宣言》.1949年8月,吉林省延边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朝鲜文版,该译本为32开,印数达6050册.《内蒙古日报》社于1948年翻译出版了我国第一本蒙古文译本.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最初传入中国的时间是1899年2月。《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是被当作西方学说的一支点滴传入的。对《共产党宣言》的研究、学习、翻译、出版,直接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和党的早期领  相似文献   

4.
作为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在苏联出版了众多版本,从翻译到编排逐渐完善,其译本对其他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共产党宣言》问世160周年之际,俄罗斯学者巴加图利亚和赵哈泽编辑出版了新版《共产党宣言》,该版与苏联时期的最后一版相隔21年,为俄罗斯时期第一个俄文版.通过对该版《共产党宣言》与苏联时期重要版本的比较研究,可以把握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新理解,对我们深入解读《共产党宣言》的时代精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红 《高中生》2011,(27):61-62
可以这么说,对中国近百年社会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无疑是《共产党宣言》。经专家统计,自1920年8月陈望道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以来,各种中文译本超过20种。90年来,《共产党宣言》是我国印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单行本,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之际,在关注《宣言》当代价值的同时,《宣言》传播史的研究仍有进一步深化的余地。首先,对《宣言》文本的翻译和解读至今存在一些并非无关宏旨的歧义。其次,对非马克思主义者传播《宣言》的贡献,应该给予更加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再次,对《宣言》译本出版之外的其它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与传播范围的研究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后,《宣言》早期传播中的一些史实仍需要进一步梳理。  相似文献   

7.
1920年 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前后,陈独秀写信给李大钊、张申府,介绍了上海的党建工作情况,并与他们商量党组织究竟采用什么名称为好。李大钊认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已改称共产党了,其他一些国家原来叫社会党的也准备改称为共产党。”因此,还是叫共产党好,并征求了共产国际代表魏伦斯基的意见。 1920年 11月 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由李达任主编的《共产党》月刊,公开举起了共产主义大旗。 1920年 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后来在印发《宣言》时,前面有一段说明:“这个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源,邓小平同志也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这都表明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翻译出版的一个重大作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19世纪末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情况,着重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培育下的翻译。编辑、出版和宣传工作者的光辉业绩,并对这一工作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作了论证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党红 《高中生》2011,(9):61-62
可以这么说,对中国近百年社会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无疑是《共产党宣言》。经专家统计,自1920年8月陈望道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以来,各种中文译本超过20种。90年来,《共产党宣言》是我国印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单行本,有“红色中华第一书”之称。《共产党宣言》的各种早期中文版本均是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献,其中尤以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最为珍贵.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与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无疑是一部重要著作。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充分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本文以《共产党宣言》文本为基础,论述了《共产党宣言》的人本思想提出的背景、《共产党宣言》文本中体现的人本思想和《共产党宣言》中的人本思想的现实意义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政治上的原因,陈独秀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革命性,他提出改造国民性,发展个性,提倡启发式教学,开拓了教育理论,对当时的教育改革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他进行教育改革有过激的一面,必须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李大钊未能进入中央局,党内地位甚至一直低于他的学生张国焘,而陈独秀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重于组织建党的主观原因和"一大"前北方党组织未能大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了他不可能进入"一大"中央局."一大"前陈独秀重视组织建党并取得巨大成就是其没有参加"一大"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李大钊未能进入中央局,党内地位甚至一直低于他的学生张国焘,而陈独秀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重于组织建党的主观原因和“一大”前北方党组织未能大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了他不可能进入“一大”中央局。“一大”前陈独秀重视组织建党并取得巨大成就是其没有参加“一大”却能够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心路历程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呈现不同阶段的特点。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马克思主义要不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以及如何中国化等方面。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是否应该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上,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存在严重分歧。马林提出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方案,得到布哈林的支持,并以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形式确定;在西湖会议上,陈独秀等人以服从共产国际纪律原因,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中共三大前后,陈独秀一度支持了马林的党内联合的主张;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认为马林提出加入国民党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右派的让步一般被称为"陈独秀第一次大让步",是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体现。但是现在通过档案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到,让步政策来自共产国际,陈独秀和中共中央被迫接受,由中共中央执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负责人,陈独秀当然要负一定的责任,但大让步政策主要是由共产国际制定的,再加上当时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的政治环境下,主要责任在共产国际。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由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是一个多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历史过程。北大文科学长的解职、被北洋政府逮捕以及逃避重新抓捕、第三国际代表与陈独秀接洽发起共产党、在南方被守旧势力的围攻、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总书记等,这些因素综合起作用,促使陈独秀一步步实现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从1921年到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从"精英党"向"群众党"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间,陈独秀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制定、签发了一系列吸纳党员的决议。在"大革命"的特殊时期,陈独秀采取简化程序、缩短候补期等变通方式最大限度吸纳工人党员以壮大中共力量以抗衡国民党日益显露的威胁;但又从阶级属性出发,对知识分子入党心存戒备。在吸纳党员上,陈独秀看重成分、轻视信仰、急功近利、歧视知识分子的思想与实践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19.
论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战略指导思想 ,借以揭示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党的创立时期,基于发动工人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内在需求,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以及中国共产党成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和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