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签约的国际国内背景、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等方面,对《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认为苏俄同德奥等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是完全必要的,所采取的策略是正确的,结果是得多失少,意义重大;而苏联与德国匆匆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却没有必要,所采取的策略是不妥的,结果是得少失多,消极作用居于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都是苏联外交史上重要的条约,都是在特殊国际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签订的,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苏维埃对外政策和策略相结合取得巨大成就的优秀范例;后者则是绥靖政策和大国沙文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李红庆 《历史教学》2006,3(1):39-43
《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都是苏联外交史上重要的条约,都是在特殊国际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签订的,但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苏维埃对外政策和策略相结合取得巨大成就的优秀范例;后者则是绥靖政策和大国沙文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布列斯特和约》又称《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和约》,是苏维埃俄国为主动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与德国及其在“一战”时的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在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签订的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18年3月3日。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利用德国在大战中的失败,又宣告废除此条约。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4页:“1918年春同德国政府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说明为“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与苏俄签约的还有土耳其、保加利亚。亦即给予苏俄“喘息机会”的不仅仅只是德国。《布列斯特和约》的签约国$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受苏联中心论观点的束缚,一直认为英法政府的绥靖政策导致了二战的爆发,从而忽视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二战爆发所起作用的探析,事实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背景及原因,指出苏联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除了其对中国正义事业支持的国际主义出发点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支持中国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阻止日本“北进”计划的实施,避免苏联在“二战”中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由于苏联“灵活外交、具有民族利已主义的一面,才会有苏联后来不顾外交信义,与日本签订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苏日中立条约》的外交举措。  相似文献   

8.
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在凶险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与纳粹德国签订的。这次苏德谈判之所以取得突破,主要在于慕尼黑会议后欧洲政治局势演变中双方的战略考虑。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少了书名号     
课本第4页的“布列斯特和约”宜加上书名号,即改为:《布列斯特和约》。少了书名号$江苏省铜山郑集中学@彭松建  相似文献   

10.
张国庆 《历史学习》2001,(11):13-13
1918年3月3日,列宁在力排众议之后,使俄共(布)党和政府与德国政府,在《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和约》上签字。依约,苏俄失地100万平方公里。同年3月27日,又在柏林签订苏德间三个附加条约,规定苏俄以各种形式赔款60亿马克。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签订如此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1.
夏素贞 《历史学习》2003,(10):42-42
《历史学习》2003年第4期刊登了盛昌华老师的文章《哪项措施最能反映俄国人民的愿望》。说的是这样一道选择题: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采取的哪项措施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A.由工人对一切企图生产实行监督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C.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D.没收地主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耕种我同意作者的分析,认为当时俄国人民的最迫切愿望是退出大战,争取和平。但我对题目本身所给的正确答案C有异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人民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他们痛恨战争,迫切要求和平。苏维埃政府顺应民意,在彼…  相似文献   

12.
布列斯特和约是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同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签订的条约.根据和约,苏维埃共和国同四国同盟之间停止战争状态,条件是苏维埃俄国必须复员军队、丧失部分土地和向德国赔款等.  相似文献   

13.
先看下面一道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与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是英法纵容德国侵略苏联的必然产物B.是希特勒德国战略策略的产物C.为苏联备战赢得了时间D.与慕尼黑协定一样,纵容了德国侵略答案选A,我认为D项更加不正确。理由如下:一、“纵容”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它很明显地带有“主观上希望发生”的故意。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签订的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绥靖政策的内容,中国学者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丢…  相似文献   

14.
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2l页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对德国的战争,但后来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A.英国B.日本C.法国D,美国”。教参答案是D美国。很多复习资料上也引用该题。笔者认为,这道习题值得商榷。本册教材第19页上面小字部分有这样的叙述:“由于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落空,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后来美国与德国单独签订合约”。  相似文献   

15.
清乾隆时著名诗人、宋诗专家厉鹗,继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后,从宋人文集、诗话、笔记以至山经、地志等各种珍秘典籍中搜集宋人诗歌及有关故事、事实,用二十余年功夫辑集三千多家,写成《宋诗纪事》,为编撰《全宋诗》提供了大量难得的资料。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的《全宋诗》,从《宋诗纪事》中采录得很多,但由于编者万虑一失,核对不够,尚有“遗珠”,本文为“遗珠”的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16.
布列斯特和约是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同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签订的条约。根据和约,苏维埃共和国同四国同盟之间停止战争状态,条件是苏维埃俄国必须复员军队、丧失部分土地和向德国赔款等。布列斯特条约是当时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为了摆脱帝国主义战争,集中力量巩固十月革命取得的胜利而实行的一种革命的妥协。这个和约的签订,虽然使苏维埃俄国受到割地赔款的巨大损失,但是没有触动十月革命的根本成果,并为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赢得了和平喘息时机去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整顿国家经济和建立正规红军,为后来击溃…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对日媾和是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对东亚冷战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学术界对《旧金山对日和约》形成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对日媾和政策决策过程方面,  相似文献   

18.
张世锋  王山 《文教资料》2014,(22):10-12
《枯叟》是艾略特第一首反映现代荒原社会的成功诗作,值得仔细阅读。在这首诗歌中,主人公枯叟眼中的现代文明是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看到的现代人也是一个灵魂空虚、无所寄托的群体。更主要的是,这首诗追溯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1919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本文认为艾略特采用隐喻技巧,掩盖了《枯叟》的历史背景,但是,通过阅读诗歌和相关历史资料,读者能够发现诗歌与这个重要历史时刻的直接联系。理解这些联系有助于正确理解《枯叟》这首诗歌。  相似文献   

19.
王闰吉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1):28-28,102
历来学者对《释名》的写作态度与方法批评得甚多,其实,《释名》的训释多有所本,对所本又采取了科学的态度,对纬书借声训售其私进行了批判。刘熙对理据的认识,也颇为进步,其推求词的理据的最主要方法-声训,也较科学,且揭示了给事物命名的客观依据。因而以往的批评大多有失公正。  相似文献   

20.
《容斋随笔》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其取材广泛、简洁精要、重视考据的编纂体例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而其以时间为序,对材料不加分类的编排方法则是体例上的一个瑕疵,再版时应采取对现有目录重新分类、增加类目说明等策略予以规避。总之,其得其失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