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30年改革开放的冲击波全方位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播自在其中。《中国广播》杂志自这期开始力图对中国广播30年变迁做一次扫描和表述。纵观历史性变化,可以说,30年来,广播与时代同行,见证、记录和参与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播既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宣传者,又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2.
高源 《声屏世界》2009,(1):55-56
激烈竞争迫使广播人改变原有思路,变中求胜。怎么变?变化的目标依据在哪里?近些年来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这里笔者着重从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中波702千赫(大众生活频率)的发展历程,谈谈用贴近市场、贴近生活、贴近听众的思路办广播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3.
张曼 《新闻窗》2009,(4):127-127
城市化进程不仅意味着规模大、人口多、经济发达、各种公共设施完备,更意味着一种时尚、现代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全方位的现代化水准。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下,各种城市媒体竞相发展,城市广播就是其中—例。目前,城市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布局已基本完成,相比于城市电视,其发展态势和境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有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广播电台广告以24%的增长率荣登各媒体增幅之首,这足以说明广播与其他媒体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和强劲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与人类生活的不断融合.人类从信息交流到生产、生活,最终将完全置身于各种新技术所营造的生产方式中,这势必将影响到人的生活行为、工作行为。以至影响到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行为。面对先进的传播技术,现代广播对每个广播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2003年的媒体研究和实践中,有两个词成为最紧密、最频繁的组合,这就是“广播”与“发展”。正是由于十余年广播人的“不示弱”的精神,催生了广播发展史上一个令人兴奋时刻的来临:国家广电总局确定2003年为“广播发展年“。在年终岁末,回头检视一年来全国广播界的改革和发展成效,广播人欣喜地看到:“广播发展年”已成为中国广播事业和广播产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广播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6.
重视广播现场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电子传播媒体的诞生,第一次将广大受众带入了端坐在家、足不出户便可方便接收新闻、亨受高水平娱乐的广阔社会生活当中,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大众的贫乏生活和单一的消息获取渠道。广播以其传播的快速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声音的传真性一举成为了当时第一种大众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便利,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很多产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生活、娱乐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行业新的发展形势,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广播形式,使得广播媒体朝向多元化、便利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音频的特征,分析了新广播形式下传统电台面临的机会与挑战,阐述了"移动互联网+音频"的新广播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在线生活”已经绵绵的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网民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约3小时。这里远远比美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活跃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邱燕 《中国广播》2008,(5):62-63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电视、网络、手机等蚕食着广播的受众空间,广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激烈竞争迫使广播人改变原有思路,变中求胜。那么怎么变?变化的目标依据在哪里?近些年来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大众生活频率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林晓  郑晓峰 《新闻传播》2009,(11):125-125,127
一、四足鼎立求发展做足优势稳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至今日电视、网络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广播似乎已经成为有些多余的弱势传媒形态。不过就笔者的观察发现,科技的发展.类型化电台的出现,广播自身所具备的高效、快速的特点,以及有车族人数的激增等原因使得广播事业在短时间内仍然会呈现出稳定持续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的问题不是是否改变,而怎么改变的问题。和其他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与广播天然冲突较少,且获益良多。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尤其是微时代的到来,为当下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王勇 《云南档案》2015,(9):29-31
云南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达25个,其中有16个跨境民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并且其中又有11个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山区、边疆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贫穷、落后,科技文化素质低,历史上民族隔阂严重、矛盾多,社会情况复杂。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辉煌30年,也是全国广播电视发展繁荣的辉煌30年,丰富多样的广播电视节目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了各类人群的多元文化生活需求,这是广播电视几十年来的发展成果。鹤岗市的广播电视事业也是如此,在艰苦岁月中起步,在战胜困难中前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展,逐步成长为节目丰富、装备先进的现代化传媒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人口大国,是发展中大国,城市人需要广播,农村人更需要广播。可是面对多样化需求的亿万听众,各级各类广播电台真的满足了他们对各类信息的迫切需求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广播人即使做了不少优秀节目,但在市场经营和延伸产业链上却仍然着力不多。不难看出,广播发展空间的确很大,广播业仍是阳光产业的判断并非凭空臆想。  相似文献   

15.
各位领导、同事: 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所经历的河北电台生活广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加之国民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走出家门,去感受外面的世界,这无疑为广播旅游节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好的广播旅游节目不仅可以满足听众足不出户就可领略山川美景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民生问题关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安居、就业、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环境、治安等等,服务民生、服务百姓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以服务百姓为己任的广播生活频率,经过几年的发展,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要求,定位更加清晰,节目更加精致,服务更加到位。本期特别策划,特别约请了几位生活广播的从业者撰文,阐述他们经营节目的理念以及对今后频率走向的思辨,以期给广播同人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8.
赵馨 《中国广播》2011,(8):11-15
一个广播频率的定位,决定着频率的发展方向,甚至是生死存亡。如何定位,特别是放弃原有轨迹,重新突围,以获新生,考验着频率“经营者”的智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其众人分粥,不如另做蛋糕;寻找“蓝海”,寻找未被发现的全矿和来曾深耕的土地,实现生活类广播频率弱势定位下的强势发展,是生活类广播的生存需要,也是生活类广播的发展策略。从湖北生活广播的探索实践中已见端倪。  相似文献   

19.
谢小平  方锐  汤戎 《视听界》2012,(6):69-7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广播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几年中国广播市场将会出现几大发展趋势:网络广播、数字广播、3G广播、广播播客。广播人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应对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创新,广播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意味着对现状的重新构建,对事物的不断探索。改革开放的中国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这股创新激情,也在激励着中国的广播人。创新,是广播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