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陆玲 《视听界》2000,(2):28-30
提到新闻节目主持人,常听到有识之士作如下感慨:“中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中缺少‘克朗凯特’、‘丹·拉瑟’?”中国需不需要“丹·拉瑟”?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一睹丹·拉瑟的风采。丹·拉瑟其人丹·拉瑟,1981年接替超级明星克朗凯特出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当今美国公认的口才最好、风度最佳的一流电视新闻节  相似文献   

2.
采访是记者为获取新闻素材了解客观情况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调查活动。面对复杂的客观世界,记者要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必须深入采访,通过广泛的采集,去伪存真,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闻。采访是记者了解事实真相的一条必由途径,是记者一项特殊的基本功。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丹拉瑟说:“如果不能采访,就没有资格做报道,那么就会离开主持人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丹就像瓶中的闪电——既灿烂又危险。”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部主席霍华德·斯特杰对丹·拉瑟的评价。丹·拉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当今美国新闻界最有影响,也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他那穷追不舍、咄咄逼人的提问方式,听  相似文献   

4.
1989年12月2日至3日,美国总统布什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地中海岛国马耳他的马萨什洛克港船上举行“非正式”会晤。“不事张扬”也有2000多名记者采访这次会晤是布什上台后同戈尔巴乔夫的第一次聚首,又是在战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大而又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举行的,自然引起国际新闻界的关注。新华社也不例外,莫斯科分社首席记者唐修哲和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采访。  相似文献   

5.
丹·拉瑟:1981年接替超级明星克郎凯特出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GBS)《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当今美国公认的口才最好、风度最佳的一流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观众从饱经风霜的丹·拉瑟身上看到80年代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理想的气质:成熟、权威、魅力。 提到新闻节目主持人,常听到有识之士作如下感慨:“中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中缺少‘克朗凯特’、‘丹·拉瑟’?中国会不会诞生‘丹·拉瑟’?何时出现‘丹·拉瑟’?”闻此言论,令人亦喜亦忧,喜的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弥补缺陷,促进我国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  相似文献   

6.
李军  西晋 《出版参考》2008,(12):12-13
在“赋闲”许久之后,丹·拉瑟终于又露面了,而且系统地点评了他所见过的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7.
新闻榜     
索罗斯:斥巨资 反布什 8月9日,索罗斯捐款1000万美元给自己发起成立的“美国人团结起来”组织,在美国17个州展开倒布什行动,力争在下届美国总统选举时让布什落选。他声称布什的路线是错误而且危险的,今天的美国正在朝错误的方向前进。 尽管近年来生意不太景气,但“金融大鳄”仍然保持着对于民主与政治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20世纪是电视的世纪的话,那么当今的电视发展则进入到了一个“主持人时代”。比如:在美国,像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 1916—)、丹·拉瑟(Dan  相似文献   

9.
1981年11月,丹·拉瑟离开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名牌电视节目《60分钟》,接替超级电视明星沃尔特.克朗凯特,成为CBS《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四年来,丹·拉瑟不负众望,把《晚间新闻》节目推向新的水平。观众和电视新闻批评界认为,丹·拉瑟是当今美国一流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他主持的CBS《晚间新闻》代表了美国电视新闻的最高水平。丹·拉瑟在美国广播电视界历经30年的磨炼,是一位久经风霜的电视记者。他1933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个工人,母亲是饭店里的女招  相似文献   

10.
速读     
“我认为这对共和党来说是一个批判,我肯定一些人因为我而投了奥巴马的票。”布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  相似文献   

11.
理性和勇气     
彭健 《新闻记者》2004,(8):36-36
今年1月13日,美国陆军特种兵达比将一张磁盘放在了军方调查员的床上,盘里存有驻伊美军虐待伊拉克俘虏照片,美“虐囚事件”由此浮出水面。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公开了虐俘照片,世界一片哗然。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些美军士兵对待伊拉克战俘的做法“令人厌恶”。美国防  相似文献   

12.
布什留任,或克里入驻白宫,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在大选结果揭 晓前,《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越洋电话采访了美中政策研究基金会联席主 席傅立民和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顾问威廉·布劳克。而在此次选举 中,前者投了克里的票,后者则把票投给了布什  相似文献   

13.
“ABC晚间新闻”是美国广播公司的名牌栏目之一,由著名节目主持人彼得·詹宁斯主持。自1983年他开始主持该栏目以来.该栏目与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CBS)丹·拉瑟主持的“晚间新闻”以及全国广播公司(NBC)布鲁考主持的“晚间新闻”在美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甚至“一度成为80年代新闻节目收视排行榜上的冠军”,“是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最佳节目”。  相似文献   

14.
“布什差点在新闻中死去”!——这条新闻界的新闻,引起了我议论一番的兴趣。事情原委是这样的:今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出访亚洲几国。布什1月6日在东京突然晕倒躺在宴会厅地板上的画面,通过CNN展现在美国广大电视观众面前。美国举国上下焦虑不安地守在电视机前,期待了解布什健康的进一步消息。这情景跟当年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遇刺、里根总统被枪击住院接受治疗时的情景一模一样。就在人们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个自称是布什私人医生的人打电话给CNN总部,声称布  相似文献   

15.
雷怀 《新闻世界》2008,(2):46-46
老布什有记日记的习惯——把他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倾诉在一台录音机上,然后再整理成日记。《乔治H.W.布什的中国日记》一书将于今年5月出版,而美国《新闻周刊》提前刊出了其中部分章节。让外界得以解读当时的“红色中国”给美国前总统布什、以及他的家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下面是布什日记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6.
名刊要览     
布什:我没有什么遗憾 布什想要成功连任,仅靠维持“有事总统”的形象远不够,他必须让美国选民相信,美国正处于转型期,而他正是正确决策的中心人物。四年来布什在导弹防御、同性恋、干细胞研究和民权等议题上的激进政策,就是他领导美国转型能力的见证,但也导致了美国财政赤字激  相似文献   

17.
话中有画     
“贼首,擅闯联邦土地的人,霸占椭圆形办公室的人。” 当前美国最畅销图书《愚蠢的白人》大骂美国状况,给美国总统布什做了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要给巴勒斯坦“换班子”、“搞掉”阿拉法特,这事儿霸道得都没边儿了。作为回应,阿拉法特没有发表“严正声明”表示“强烈抗议”,而是平平常常地给布什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写得太妙了!妙就妙在,布什对巴勒斯坦的指责,阿拉法特统统不否认,一点儿也不“护短”,但又统统拿来美国比,从“选总统”,到“公司腐败”,  相似文献   

19.
画中有话     
有时我甚至不能忍受。我清楚地知道,电视里人们看不到战争的真实嘴脸,因为人类的苦难是无法用镜头拍摄下来的。 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说,对他个人来讲,伊拉克战争期间对战况的报道,勾起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愉快的回忆。 丹·拉瑟先生,我记得13年前你问过我同样的问题。 萨达姆在2月份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主播丹·拉瑟的采访,丹·扭瑟的第一个问题是“总统先生,你是否认为这一次是  相似文献   

20.
布什总统是类似刘邦型的人物,善于“将将”。布什迄今在外交上做了三件事:强推NMD.轰炸伊拉克和开展盟国外交。对中.俄的定位,向“对手”而非“伙伴”方面偏移,防范心理加剧,施压成分增加。布什的对华政策正处在成形期,美国的名思想库纷纷就中美关系发表报告,以图影响新政府。今年的上半年是中美之间问题比较集中的时期,到今年年底两国关系有望转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