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通过对某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消能隔震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研究并分析了该结构在中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和附加阻尼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中遇地震作用下,采用消能隔震设计后,其主体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能满足消能减震结构的设防目标;中震下防屈曲耗能支撑开始屈服,已经开始发挥一定的耗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设计,文章对其进行地震反应分析.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的方法,比较了隔震模型和非隔震模型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隔震结构能较大地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从而避开场地的特征周期;同时,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和加速度反应都明显低于非隔震结构,较好地达到预期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3.
框架-剪力墙隔震结构测试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福建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大厦为试点工程,分别采用地脉动法和初位移法测试试点工程在非隔震状态与隔震状态的动态特性,并将测试得到的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通过设置在试点工程内部的传感器记录了大楼两次实际地震的反应;选取江西瑞昌地震的地震波输入ETABS软件,分析计算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在实际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并将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作比较.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一定要遵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的抗震设计原则和抗震设计构造要求进行设计,正确应用计算机软件,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而且还要加强概念设计。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建筑等可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当遭遇到本地区的多遇地震影响、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和罕遇地震影响时,其抗震设防目标应高于相应未采取隔震或减震的建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砖混结构进行建筑隔震设计,建立该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并分析其在基本地震加速度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隔震层层间位移反应。计算结果表明:砖混隔震结构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作用下,隔震结构层剪力与非隔震结构层剪力相比满足计算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最大位移满足支座最大容许位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房屋建设事业发展十分迅猛,加强房屋隔震及消能结构减震技术的应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房屋隔震及消能结构减震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分析了结构基础隔震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模型并编制了程序。借助该程序,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地震反应,并与相同结构未隔震的建筑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探讨分析了结构基础隔震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模型并编制了程序。借助该程序,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地震反应,并与相同结构未隔震的建筑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以某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探讨隔震技术在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首先建立非隔震和隔震结构纵向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理论对两种结构进行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的连续刚构桥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高地震烈度地区,基础隔震技术为解决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提供了方法。利用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与基础隔震相结合技术,采用SAP2000分析软件建立了隔震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的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大开间密肋复合墙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机理,验证了隔震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在高烈度地震区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