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世界上如果没有老师会怎样?我满以为他们会说没有老师就没有知识,没有老师就没有科学等,可是孩子们的回答却令我失望:没有老师就没有考试,没有老师就没有作业,没有老师就没有暴力……听到这些回答,我不禁从心底发出一声感叹:孩子,我用什么触动你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三尺讲台给了我太多的教育体验和情感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情感交流的纽带便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因此师生之间要有和谐的情感共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  相似文献   

2.
卜范山  邓燕 《现代教育》2003,(20):33-34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老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从理论上搞清楚老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对在实践中摆正老师的主导位置、在教育过程中正确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搞好学校教育、培育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根据个人的理解和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体会,我认为,老师在教育过程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我们先来看几个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案例一:拔牙一天上午,明明的爸爸带他去医院拔掉了一颗蛀牙。当明明和爸爸到幼儿园的时候,带班老师已经开始了上午的教育活动,因此只是与明明打了一个招呼便让他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这时候,明明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拔牙这件事情上,便用手捂着嘴对老师大声说:“老师,我拔牙去来。”一下子,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也转移到了明明用手捂着的嘴上,很想看看明明拔牙以后的样子。老师看到自己组织的教育活动完全乱套了,有些不高兴了,在对孩子们进行了一些暗示后,继续着原来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源起】开学初,为了继续倡导老师们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研究,学校如往年一样提出撰写教育随笔、教学案例、课堂实录加评析等要求。临近期末,大家读到了一年级邵老师的一本故事集——《孩子和我们》。集子的序言中写道:捧读这本老师们写的教育故事,一股浓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那悄声对老师说“妈妈,我想亲您”的赵小迪,那忍不住在课上吃蛋糕的梅杰,那因  相似文献   

5.
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大多采取施爱的教育方式。但实践证明,教师单方面的施爱往往收效不大。要想达到教育目的,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建国 《青年教师》2004,(11):28-29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小学老师,又应该怎样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在积极倡导“校本科研”的今天,许多老师仍然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很多老师都把教育科学研究当作非常  相似文献   

7.
《家教指南》2005,(5):36-37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  相似文献   

8.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学生是受教育者,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责无旁贷,但如何使学生心悦诚服,关键还看老师批评教育的艺术,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大可结合自身相关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在浓郁的知识氛围中得到精神上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家教指南》2007,(10):36-37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2003年5月,常丽华老师的《关注生命教育——我的教育日记》在本刊发表以后,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促使常丽华老师不断地思考,我们希望她的思考能给广大教师以启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民主教育、人性化教育观念的深人人心,现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惩罚只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上进心和改正错误的动力。一时间,惩罚似乎成了众矢之的,使老师们谈罚色变,不敢越雷池半步。于是,许多老师开始走极端,对于学生所犯错误,宽大为怀,一味采用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完全抛弃了古老的惩罚教育,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一味表扬鼓励并不能解决教育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实践证明奖罚结合才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怎样开好家长会已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课题。由于持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有些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会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通报家长,便于家长采取适当措施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会的主要目的是把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及时告知家长,以求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学校教学效果等等。因而,家长会往往是一言堂,校长的讲话可谓放之四海皆准,老师的介绍也是千人一面,家长们也认为家长会不过是例行的探亲会。笔者认为,要开好家长会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切实把学生摆在中心位置,让学生充当家长会的主角,将家长会打造成一个展示学校教育成果的平台。笔者谈谈这样做的几点认识和理由:  相似文献   

14.
蒋凤 《宣武教育》2004,(1):34-34
作为宣武教育的编委,我鼓励教师们在《宣武教育》上发表文章,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收获写出来,对发表文章的老师,我还在教研活动中提出表扬和鼓励,这样就更大的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令我很感动的一件事是,我区131中学的魏淑兰老师,  相似文献   

15.
“教育技能”对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是重要的,但对于一个合格的教师来说,外显的教育行为所折射出的背后的“教育素养”无疑更为重要。为此,“教育技能”栏目特别邀请吴放老师推出栏中栏——“三棱镜”,就是想对常见的教育现象进行透视分析,看制约我们的行为的究竟是什么。 吴放老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后来在美国取得教育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主修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现任教于美国霍华德大学。吴老师曾于1999年N2001年主持“教育技能”的栏中栏“我在美国教孩子”,获得很大反响,其专栏文章也干2006年结集成书:《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 吴放老师一直对教师的教育素养问题十分关注,其中西兼备的生活教育背景,也让她的视角更深刻、更全面。我们把本刊记者与吴老师关于“教育技能“与”教育素养”关系的对话作为开宗明义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生活中,你会发现,一个慈爱的老师,能教育好学生;而一个严厉的老师,同样也能培养人才。你会感慨: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为什么能殊途同归呢?以前我一直不理解。直到工作以来,我和两个老教师搭班,耳濡目染他们的教育风采,才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相似文献   

17.
以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这是彭俊姣老师的为师准则;以舒展的心灵在知识的天空里翱翔——这是彭三老师的治班理念;只要用心去倾听花开的声音,面前一定会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海——这是彭老师耕耘的信念。“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把教育工作当作给学生点燃道德之灯的事业;把教育过程当作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这是彭老师值坚持的教育理念。彭老师非常注重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妊处,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曹魁珍 《家教指南》2006,(11):36-37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苏然 《教育》2007,(5S):48-49
作为一种成功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在北京市159中学已推行7年有余。在它的协助下,老师真正走进了学生心里;在它的帮助中,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了一份自信。近日,《教育》旬刊记者走进北京159中学,听几位老师畅谈了赏识教育推行以来,学生们点点滴滴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