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为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道死苍梧、葬于九嶷,应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当时湖南(包括苍梧九嶷)远古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第二是当时的中原和南方湖南存在着文化交流,南来北往的人员流通已很方便。解决了这两个前提,舜帝南巡就不仅可能,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舜帝最后一次南巡是否到过苍梧九嶷山,这直接关系到舜帝是否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北方某地出于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提出舜帝根本没有到过衡山、九嶷山。本文从传说故事、史实依据、考古发现三个方面,结合舜帝老来南巡动因以及路径分析,认为舜帝南巡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3.
苍梧绝非自汉武帝时始得名,实乃颛顼时之交趾地,舜帝时属杨州徼外之地,舜南巡及死葬之所,周时属楚,为秦所并,秦亡为赵佗所封,汉时武帝立为郡。湖南之九疑山乃为纪念舜巡葬之苍梧而命名苍梧山,零陵是舜之衣冠冢,九疑,乃异冢之谓也。  相似文献   

4.
舜葬何处:一说葬于湖南九疑山舜源峰,一说葬于山西垣曲鸣条岗。前说依据《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后者自说依据《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谁是谁非,本文以详实可信的史料,辅以研究分析,考证得出结论:在中国,舜帝陵唯有一处——即湖南九疑山舜源峰之舜帝陵。  相似文献   

5.
苍梧绝非自汉武帝时始得名,实乃颛顼时之交趾地,舜帝时属杨州徼外之地,舜南巡及死葬之所,周时属楚,为秦所并,秦亡为赵佗所封,汉时武帝立为郡.湖南之九疑山乃为纪念舜巡葬之苍梧而命名苍梧山,零陵是舜之衣冠冢,九疑,乃异冢之谓也.  相似文献   

6.
典籍中关于舜帝葬于九嶷以及二妃寻夫的记载为湘南的永州地区提供了丰富的传说资源,此地与舜和二妃相关的遗迹可分为:祠庙(舜帝殿、潇湘庙、夔龙庙);山川(舜岩、舜水河、娥皇女英峰);陵墓(舜陵)等几类。2009年9月5日至8日,作者随陈泳超导师在永州市区及祁阳、蓝山、宁远三县对舜文化相关遗迹进行了初步调查,不仅访查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更加深刻地感知到永州地区舜文化底蕴的丰厚。札记乃据每日笔记写就,旨在记录材料,整理线索,稍后当进一步网罗资料,与方志、碑记相互参照阐发,并另属文。  相似文献   

7.
典籍中关于舜帝葬于九嶷以及二妃寻夫的记载为湘南的永州地区提供了丰富的传说资源,此地与舜和二妃相关的遗迹可分为:祠庙(舜帝殿、潇湘庙、夔龙庙);山川(舜岩、舜水河、娥皇女英峰);陵墓(舜陵)等几类。2009年9月5日至8日,作者随陈泳超导师在永州市区及祁阳、蓝山、宁远三县对舜文化相关遗迹进行了初步调查,不仅访查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更加深刻地感知到永州地区舜文化底蕴的丰厚。札记乃据每日笔记写就,旨在记录材料,整理线索,稍后当进一步网罗资料,与方志、碑记相互参照阐发,并另属文。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九嶷山舜陵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湖南省南部宁远、蓝山、江华三县之间的九嶷山.有远古华夏人文初祖五帝之一的舜帝陵基.对于其死葬之地却历来众说纷纭。舜帝为我国古代道德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地位重要.包括死葬在内的舜帝生平.古代典籍记载最为详尽,伟大史学家司马迁也有关于舜帝“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的记载。综合有关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考古挖掘新发现,提出了“舜葬江南九嶷山可信而不可疑.窆宫向无其处是其实.圣人与名山神合”的观点,并认为以舜陵为中心的九嶷山舜文化是最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应精心规划、重点投入、积极开发。  相似文献   

9.
九嶷苍梧辨     
九嶷山在湖南宁远县南.因传虞舜葬此而名扬遐迩.今地理类书大都说九嶷山一名苍梧山。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因为,苍梧并非山名,更不是九嶷山的别称。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从虞舜死葬的最早记载说起。《礼记·檀弓》载:“舜葬苍梧之野。”郑玄注:“苍梧,于周南越地野。”《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巡南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汉书·武帝纪》载:武帝于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应劭注:“舜葬苍梧。九嶷,山名,今在零陵营道。”文颖注:“九嶷山半在苍梧,半在零陵。”如淳注:“舜葬九嶷。九嶷在苍梧冯乘县。故或曰舜葬苍梧也。”《山海经。海内经》曰:“南方有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山今在零凌营道县南。其中九谿皆相似,故云九嶷。古者总名为苍梧也”。  相似文献   

10.
舜葬何处一说葬于湖南九疑山舜源峰,一说葬于山西垣曲鸣条岗.前说依据<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后者自说依据<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谁是谁非,本文以详实可信的史料,辅以研究分析,考证得出结论在中国,舜帝陵唯有一处--即湖南九疑山舜源峰之舜帝陵.  相似文献   

11.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每当吟诵这瑰丽的诗句,就令人向往那白云瑷叇的苍梧…… 《史记·五帝本纪》说:“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九疑即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南六十里。《淮南子·修务训》说: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零陵乃古地名,虞舜时属三苗地。司马迁的足迹曾至九嶷,他的记载是与历史,地理情况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2.
舜帝葬苍梧之山九疑,是为零陵,本为史家所公认.钱穆先生却撰文说舜葬在湖北西北部汉水流域,从而引起争论.鸣条、苍梧一般说来是一个区域性地名。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确凿无疑。舜帝是中华道德文明的开创者,孔子是道德文明的集大成者和传承者,各地建庙祭祀舜帝和孔子,显示出中华政治伦理之重要特征。事实证明,舜帝陵只有一座,而舜庙很多,这正如孔庙只有一座,而文庙很多一样。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与舜帝     
中国儒教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之名在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华裔之中如雷贯耳。儒文化作为国学的主脉,产生的文化背景如何?孔子与舜帝、孔子思想与舜帝思想、儒家文化与大舜文化之间存在怎样的渊源?大舜文化应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摆在什么位置?论文通过孔子与舜帝人文的研究与探讨,旨在让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了解和认知中华儒家文化和国学的真正母源,使舜帝身体力行创建的道德文化,在构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中,闪耀出应有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一 东安舜皇山,乃天下名山,是永州闻名的生态旅游区。 相传上古时代,距今四千多年前,我国氏族公社晚期,南方的缙云氏后代,在长沙建立三苗国,北方有虞氏舜灭三苗,受禅即帝位,后来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东安舜皇山当属苍梧之野,亦为江南之山陵。唯独此山以舜皇名之,我以为舜帝南巡登临此山无疑。明隆庆年间修纂的《永州府志》载有一个肯定的说法:“永之东安有舜山,——因舜巡狩所经也。”相传舜帝南巡至此,听流水潺潺,鸟语花香;见群峰踵踵,古木苍苍,以为进入了仙境,便流连忘返,驻跸此山,他深入民间,考察民情,解民于倒悬之苦,…  相似文献   

15.
舜,亦称虞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冀州人。《尚书·舜典》赞之曰:“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记》中称颂道:“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他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始祖。如果说,黄帝文化是政体文化,炎帝文化是农耕文化,那么,舜帝文化则是道德文化。他们共同构成了蛮荒的远古文化三道亮丽的风景线,共同奠基了苍凉的远古文化三座巍峨的里程碑。(一)*任何文化的产生,总是与一定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环境密不可分。大舜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下呢?我们认为:大舜生活在人类经过漫长…  相似文献   

16.
湘妃与斑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竹一枝千滴泪”。千百年来,湘妃与斑竹的传说,一直作为坚贞不渝爱情的象征,强烈地感染着人们。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记》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苍梧山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传说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在洞庭湖边听到舜帝去世的消息,“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斑然。”或说“二妃将沉湘水,望苍梧而泣,洒泪成斑。”(王象晋《群芳谱》)这是传统的说法。但据九嶷山的传说,娥皇、女英闻讯后,前来九嶷寻找舜帝的下落,她们在丘陵丛中趟出的一条小路,就是今日潇水的河床。两妃追及九嶷,可是“九嶷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泪洒道旁竹上,“瘢痕苦雨洗不落”,指纹合血泪留于竹千,“色抱霜花粉黛光”。最后,二妃化做了娥皇,女英两座山峰,仍然矢志不渝地守护着舜帝的英灵。  相似文献   

17.
由于研究舜文化的机缘,多年前我就认识谷明光同志了,那时他正任职于中共宁远县委书记。我们第一次相识,他就盛情地邀请我抽空去宁远看看九疑山、舜帝陵。一讲到宁远,他一改起初给我的那种达练稳健的印象,变得情不自禁、甚至眉飞色舞起来:“舜帝藏精之所”、“中华道德之源”、“光武发祥之基”、“濂溪汤沐之地”……他对宁远的古往今来,真可谓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一下子把我带进了“九嶷山上自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舜帝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始祖,也是最有研究价值的史前人物。对舜文化的研究,是本世纪以来一个新兴的话题。随着“以德治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话题越来越普及,“舜文化”一词也逐渐成为流行语,因为无论是“以德治国”或是“和谐社会建设”,都需要到舜文化中去寻找思想资源;再加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推动作用,对舜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成果也越来丰富。然而,能展示集体研究实力的厚重成果则还是比较少见。今年3月,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和永州市舜帝文化研究会的同仁共同合作,出版了一套包括10部著作的“舜文化研究文丛》。一次性推出如此有分量并达到较高水平的集体成果,这在全国舜文化研究领域尚属首次。5月14日,由湖南科技学院、永州市社科联和永州市文联联合主办了一次“舜文化研究与《舜文化研究丈丛》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40余人,提交论文和书评20多篇。这里选编了6篇书评的主体部分,以笔谈的形式刊出,以飨读者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舜帝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始祖,也是最有研究价值的史前人物。对舜文化的研究,是本世纪以来一个新兴的话题。随着“以德治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话题越来越普及,“舜文化”一词也逐渐成为流行语,因为无论是“以德治国”或是“和谐社会建设”,都需要到舜文化中去寻找思想资源;再加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推动作用,对舜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成果也越来丰富。然而,能展示集体研究实力的厚重成果则还是比较少见。今年3月,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和永州市舜帝文化研究会的同仁共同合作,出版了一套包括10部著作的“舜文化研究文丛》。一次性推出如此有分量并达到较高水平的集体成果,这在全国舜文化研究领域尚属首次。5月14日,由湖南科技学院、永州市社科联和永州市文联联合主办了一次“舜文化研究与《舜文化研究丈丛》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40余人,提交论文和书评20多篇。这里选编了6篇书评的主体部分,以笔谈的形式刊出,以飨读者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永州市舜文化研究会、湖南科技学院舜文化研究所暨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在11年的风雨历程中,克服了资金匮乏等问题,凝练出一个有乐共享、有苦共担、不求利益、专注研究的优秀学术团队,完成了舜文化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艰巨任务。2014年6月15日,永州市舜文化研究会召开2014年年会暨换届大会,永州市物价局局长、党组书记,永州市舜文化研究会原会长蔡建军代表上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总结了舜文化研究会成立11周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永州市舜文化研究大事记》具体详尽地记录了这些成就与贡献。《大事记》暂不包括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湖南省九嶷山舜帝陵基金会、宁远县九嶷山舜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以及湖南科技学院舜文化研究所前身舜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大事记》由雷运福先生执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