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新课程注意了学科间知识的整合,不再是单纯的品德教育课程,而是综合了科学、自然、音乐、美术、生活常识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体现了活动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使课程变得对儿童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衡量一个课程方案是否可行,不仅要验证其理论基础的正确性,而且要以其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为标志。在新一轮品德课程改革中,课程主体化已成为品德课程研究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在课程实施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品德课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主动地内化、吸收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已成为课程界的共识。一、促进师生主体活动内容的进一步优化思想品德学科课程作为品德课程的基础,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品德教育的任务,是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区别于已往历次改革,不再停留在教科书或教学方法改革层面,而具有明确的课程理念和对课程的整体思考.是一场深刻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在这场改革中,数学教育大众化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程不再局限“文本课程”,而重视课程的生成性、选择性;教材不再是被神化的“经典”,而成为课程“范例”;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客观真理”的呈现,而是师生多维互动、对话交流的动态生命体验过程;除了知识和技能外,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品德教育是课程教育的核心,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都应将培养合格的人才作为最终目的。初中思品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塑造优秀个性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不渝的将学生的品德教育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有着根本区别,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进行了开发,重新确定了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品德与生活课程(一至二年级)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通过儿童的自主实践活动,学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有责任感地生活,为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三至六年级)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主线,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历史和地理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环境教…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教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得主动;教学不再囿于课堂,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科也不再单一孤行,做到互相联动渗透;知识和能力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而是向着三维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级程序语言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基础类主要课程之一。经过大量查阅资料和研究,当前国内的教材及教学内容存在以下不足:(1)内容过时、起点低,没有反映学科的发展和对学科的新认识,不再适应新世纪的教学要求;(2)C++已成为主流的程序设计语言,而当前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没有基本的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介绍;  相似文献   

8.
徐华芳 《小学校长》2006,(6):26-26,22
品德与生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失去了生活的源头活水,品德教育便走向枯竭与僵化。因此,品德教育必须和学生的生活需要,精神需要联系在一起,缺乏生活需要的品德教育注定是被动的、消极的、痛苦的。走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品德教育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的统一,才会使品德与生活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影响:教师将重新认识自己在课程决策、开发、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将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理应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作为一个处于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努力适应新课程,并通过实施新课程达到自身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尽快地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品德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涉及到学生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范围很广.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根据品德课程这一综合性的特点,多年来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我主动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其他学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劳技教育不再作为单独的学科课程设置,而是把原来的劳技教育学科归类到综合实践活动中,使其成为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2.
“生活教育”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的意见地理学科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载体,融“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于一体,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学好地理课,也可以为将来参加...  相似文献   

14.
郭珠玉 《广西教育》2013,(45):37-37,41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少年儿童时期的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品德课则承担着品德教育的重任。然而,在现行的小学教育中,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小学品德教学仍然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中。如上课时教师照本宣科,“填鸭式”地“满堂灌”;学校缺乏专职的品德课教师,多是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没有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灵动安排小学品德课程。  相似文献   

15.
衡量一个课程方案是否可行,不仅要验证其理论基础的正确性,而且要以其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为标志。在新一轮品德课程改革中,课程主体化已成为品德课程研究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在课程实施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品德课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主动地内化、吸收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已成为课程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品德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教师应负有教书和育人双重职责,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社会的广泛共识。品德教育应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而语言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就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谈谈怎样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7.
孟桦 《辅导员》2014,(14):64-65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发展思维,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英语学科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都存在着连续性与一致性的原则,幼儿品德教育也是一门复杂、抽象的学科。因此,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教育应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并按一定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全面、系统并有延伸地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只有遵循此原则,并有目的地在各个活动中不断延伸教育内容,幼儿品德教育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9.
沈燕 《现代教学》2011,(7):106-107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过程中,区县教研员的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种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教研员对区域内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否发挥规划力和指导力。作为教研员,我认为要与基层学校充分对话,才能成为专业的课程领导者,才能实现有效的课程领导。尊重他们,倾听他们对学情、校情的分析与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引领他们,提升他们对区域学科课程内涵的理解,帮助他们深入梳理、重组和加工学科课程资源,从而支撑区域学科课程的科学规划与实施。  相似文献   

20.
刘映娟 《河北教育》2004,(10):27-28
人类进入21世纪,就意味着进入一个e化的时代,对于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挑战,特别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赋予教育以新的生命,教科书已不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研究的崭新课题,真正使信息技术不再“游离于教学的核心之外”,就像使用黑板和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让数学课堂“亮”起来,作一些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