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在万叶歌人中,山上忆良的和歌地位可以说是不可撼动的,甚至在日本的和歌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忆良是一位汉文学素养极高的歌人,在《万叶集》中保留着其创作的汉诗和多篇长歌的汉文序文,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古典典籍多处,几乎是熟稔于心。其行文中间透露的满是儒佛道思想,浑然一体。近年来随着我国敦煌学的逐渐发展,尤其是王梵志诗的研究的发展,为忆良和歌的研究又开辟了新的出口。忆良和歌创作不管是从行文遣词还是思想表现方面,都与王梵志诗有着很相似的地方,所以研究二者的关系也成为了万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愿文中的孝道观念对日本奈良时代和歌的影响,是中日文学交流史研究尚未触及的问题。《教煌愿文集》中的“亡男文”等与《万叶集》中山上忆良的《熊凝歌》结构用语的惊人相似,吐露了奈良时代歌人接受愿文的秘密。山上忆良在作品中展现的,是从《许经》以及佛教文学中接受的民间对亲情的推崇。在东亚文学中,歌唱父子或母子亲情的诗歌散文,是仍具生命力的遗产。  相似文献   

3.
曲萌 《考试周刊》2014,(55):22-24
山上忆良是日本奈良时期的诗人、汉学家。和其他万叶诗人不同,他没有留下歌咏自然和恋爱的诗歌。他咏叹的是生老病死和人生的苦恼,愤慨的是社会贫富的悬殊和苛捐重税对平民的压迫,并深切地吐露对妻子儿女真挚的思念。本文介绍山上忆良的代表作《思子歌》及其序文,分析山上忆良如此喜爱吟咏子女和家庭生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最广为人之的和歌集当数《小仓百人一首》,其收录了一百首具有代表性的和歌,集聚了日本古典和歌的精髓。其中有32首和歌以四季为主题,可见其在《小仓百人一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中以《小仓百人一首》的"冬歌"意象为主要考察对象,发现冬季和歌中多出现"雪"、"霜"、"枯草"、"千鸟"等意象。  相似文献   

5.
《小仓百人一首》收录了一百位歌人的一百首和歌,每一首和歌都具有代表性,是日本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本文将以《小仓百人一首》为范围,以含有"秋"字的和歌为对象,从和歌意象、感情基调、隐喻意义三个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求更好地挖掘和歌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古今和歌集》的真名和假名两序是研究和歌歌论的重要文献。《古今和歌集》的两序的歌论从发生论、本质论、表现论和社会功能论等方面都深受中国诗论"诗言志"的影响。文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古今和歌集序》的中国古典诗论"诗言志"的受容。  相似文献   

7.
从小野小町的“花色句”看和歌的幽玄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野小町作为《古今和歌集》的六歌仙之一,借鉴六朝诗歌的艺术手法,在其代表作“花色句”中,通过巧妙地运用缘语、双关词以及拟人等修辞手法,在短短的一首和歌中蕴含了丰富的寓意,充分表现了和歌的幽玄之美。  相似文献   

8.
以《古今和歌集》与《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为文本,从构思、内容等方面对日本古代离别歌与中国唐代送别诗进行比较,以探讨中日两个民族在离别情感表现上的异同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歌枕这种修辞最早出现于《万叶集》,其后的和歌集中都有应用.它与本歌取、序词等同为和歌的重要修辞方式,理解歌枕修辞所表达的含义,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歌所带给人们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为中心,分析了其中出现的咏月和歌,探讨得出不同主题的和歌当中的月的不同意象,恋歌当中的月常暗示恋人的分别,故常用月传递哀伤的情感;季节歌中常用月来渲染秋的凉爽、对比夏的炎热、突出冬夜的清冷;写景歌中常将月作为自然景物之一加以描写,以月的皎洁衬托清雅、幽静的自然环境;羁旅歌中的月则常被寄予思乡之情。此外,本文还归纳了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美意识是如何通过月及咏月和歌得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1.
平安时代中国的汉诗成为日本上流社会喜爱的文学表达形式。汉诗集《怀风藻》出现后,三代天皇又先后勅撰了三册汉诗集。而日本原有的和歌却日渐式微。于893年成书的《新撰万叶集》可以看作是和歌再次复兴的里程碑,书中和歌使用万叶假名创作,并在后面附加一首七言绝句汉诗。本论试图从《新撰万叶集》上秋1至上秋7中的和歌和汉诗的关系出发,探讨在和歌复兴的前夜,汉诗和和歌是如何融合和互相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绝大多数作品产生的时代正是中国文化空前繁荣的唐代,在《万叶集》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刻地感觉到中国文学的气息。本文将以《万叶集》各期代表歌人为例,探讨一下他们的作品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小仓百人一首》汇集了日本100位歌人的100首和歌。这100位歌人的地位举足轻重,了解他们就可以追寻到从大和时代到镰仓时期日本600多年的历史和文学史。所以,本文拟从100位作者的生活态度、时代背景以及人际关系等来对其进行分类解读。  相似文献   

14.
《小仓百人一首》汇集了日本100位歌人的100首和歌。这100位歌人的地位举足轻重,了解他们就可以追寻到从大和时代到镰仓时期日本600多年的历史和文学史。所以,本文拟从100位作者的生活态度、时代背景以及人际关系等来对其进行分类解读。  相似文献   

15.
一两汉乐府民歌是汉代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它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高度思想性的基础是人民大众的生活实践和思想感情。《孤儿行》,这一首大约两千年前的古老民歌,是著名的汉乐府古辞,属《相和歌·瑟调曲》。《相和歌》是汉代出自各地民间的新声。歌辞中有被称为“古辞”的,据沈约《宋书·乐志》说,本是“汉世街陌谣讴”,是城市或农村的中下层社会人士的创作,当然其中也可能有文人或乐工的作品。郭茂倩《乐府诗集》说:  相似文献   

16.
《古今集.日文序》是日本和歌史上一篇影响深远的古典歌论,其第一段前三句更是歌论史上的千古名言。张蓉蓓在汉译此处时,因受原文断句琐碎的影响而笔出误译。我们以此误译为契机并以《日文序》为根据,可以揭示出和歌的两大美学特征,即"托思于物"与"真意秘藏"。《古今集》全集便贯穿在这两大特征之中。《古今集》这部日本文学古典中之古典,既是日本文化本质的诗化象征,也是日本民族性格的传神写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大约在七世纪传入日本,日本历史上第一部神话集《古事记》中记载了关于七夕传说的故事。随后《怀风藻》、《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皆记载了当时在中国文学影响下所产生的各具特色的七夕诗歌。笔者对日本诗人在七夕和歌歌词上如何接受汉诗的影响,如何改造,进而使其具有日本独特风格的和歌歌词等语言表达现象进行探讨和分析,根据这些特点阐述了《万叶集》和歌歌词中的"和习"现象。  相似文献   

18.
皇艳敏 《文教资料》2013,(12):10-12
古典文学中,诗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学样式,而和歌是最具有日本民族性代表的文学样式。本文以中国的唐诗与日本的《古今和歌集》为对象,比较了唐诗与和歌在爱情诗这一共同的主题上表现出的异同及与此相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新罗时期的国语诗歌又称之为乡歌,它是朝鲜半岛最古老的国语诗歌。乡歌作品共有25首,其中《三国遗事》所载14首,《均如传》所载11首。通过对新罗乡歌作品结构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新罗国语诗歌的构成形式。《三国遗事》所载14首乡歌作品因其类型的多样性和记录方法的特殊性,在结构层面上也表现出了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令我最难忘的歌不是古典老歌,也不是文艺晚会上的流行歌,而是一首呼唤雨的歌。这一首呼唤雨的歌是我一年级学的,歌名叫《小雨沙沙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