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动词兼容性的敏感度测试的方式,对具有粤语背景的美国旧金山华裔汉语给予义句式习得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产生偏误的原因既与汉语本身各给予义句式自然度不同相关,又与给予义各句式在学习者所具有的粤语、英语两种语言/方言背景和汉语中的普遍性、标记程度不同相关,还与标记形式错综复杂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泛义动词是语义宽泛,可以替代许多具体动词的一类词。泛义动词"弄"的偏误类型主要有遗漏、误加、误代、搭配不当和书写错误。造成偏误的原因主要来自"弄"自身的泛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留学生回避的学习策略以及教材编写不当。针对"弄"的偏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的中介语系统中,词语偏误是大量的,而且几乎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发生的词语偏误也越来越多。本文对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出现的词语理性义偏误类型进行概括与分析,不仅有助于汉语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偏误,在教学中掌握主动,还有助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把握汉语习得的规律,增强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吴鹏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65-68,74
"行"义动词在古汉语中不胜枚举。"概念要素分析法"是通过维度分析,运用"概念要素"来剖析词义结构的方法。概念要素进入到一个词的词义结构之中,叫做词化。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以主体、对象、方式、目的等多种维度作为考察重点,既能很好地对古汉语"行"义动词词义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基本的词化方式,又能清晰地展现其演变模式。以词义为中心,探究词化方式,梳理历时演变,有助于我们对古汉语"行"义动词的词义进行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5.
说别义词     
别义词是汉语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一类词。像反义聚合一样,别义聚合也是在人们心理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反义聚合强调的是词与词之间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别义聚合强调的则是词与词之间意义上的区别。反义聚合是双向、对等的,别义聚合是单向、不对等的。别义词是由于有参照词的存在才产生的,也是在为强调与参照词的区别时才使用的。别义词使用频率大大低于相应的参照词。词典上对别义词作出说明,有利于读者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外国学生习得汉语双音节动词时出现的语义方面的偏误进行研究,学生偏误分为词义偏误和语用偏误两种。其中语义偏误分为词义理解错误、近义动词混用两种情况。语用偏误分为句子主语和动词搭配不当和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两种情况。针对学生偏误,本文提出在动词教学过程中要以词项为单位进行教学,要加强动词释义的准确性与实用性,要对学生进行常规搭配语块输入。  相似文献   

7.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越南留学生在理解和使用汉语词语色彩义方面存在很多偏误,这些偏误影响了越南学生的准确表达和交际效果。本研究以越南学生汉语词语色彩义的偏误为研究视角,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所收集语料的分析,反映越南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情况。词语的色彩义在日常汉语交际中是很常用的,相对于理性义来说,词语的附加色彩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学习者更难理解掌握,是最容易出现偏误的知识点,从而更具有教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越南留学生在理解和使用汉语词语色彩义方面存在很多偏误,这些偏误影响了越南学生的准确表达和交际效果。本研究以越南学生汉语词语色彩义的偏误为研究视角,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所收集语料的分析,反映越南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偏误情况。词语的色彩义在日常汉语交际中是很常用的,相对于理性义来说,词语的附加色彩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学习者更难理解掌握,是最容易出现偏误的知识点,从而更具有教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者将比喻派生义分为名词性和动词性两类,在这两类的基本划分下,对具体的词按照性质、作用、状态、方式等的不同作详细的分类。形容词性比喻派生义虽然列出条目,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形容词派生义并不存在。分析比喻派生义的类型,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分析各种派生义的构成,从而为修辞派生义的系统构建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由于英语的情态动词与汉语的能愿动词有着很多的共同点,所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混用等偏误。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能愿动词中的意愿类进行划分,从形式、语义、语用等方面对英语国家学生在使用这类词时出现的混用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泛义动词是语义比较宽泛的一类词,它可以代替许多具体动词。文章以动词"做"为例,对其泛义用法作了简要分析,将泛义动词"做"的用法分为三种:"做"+宾语;"做"+补语;"做"+补语+宾语。随后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有关留学生使用泛义动词"做"时例句进行了偏误分析,最后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疑问句末可以有“为”字 ,《经传释词》以为是助词 ,《马氏文通》以为或是动词 ,或是介词。80年代《中国语文》曾专题讨论 ,以后不断续有文章 ,而以视为疑问句语气词的为多。实际上陈述句、否定句末也可有“为”字 ,便是疑问语气助词说的大碍。如扩大考察范围 ,对同类和相关语言现象作全面概括 ,“句尾”的描述没有意义 ,应就句子成分而言 ,是在动词谓语或动宾结构谓语之后而复述。这些“为”单用表示各种具体的动词意义 ,前附动词或动宾结构而复述 ,是泛义动词“为”的三种用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鉴逻辑学、分析哲学和现代语言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认为:动词、形容词等谓词与名词一样,都是既有内涵义又有外延义的,在具体的话语中都可以有指称义,指称外界的事件或事态;在具体话语中有指称义的成分必然同时也具有内涵义。对于谓词的指称特性本文进行必要的论证与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词汇意义、结构及意义、历史来源、语境制约意义四个方面来研究徐州方言中的泛义动词“玩”。“玩”作为泛义动词可以代替许多具体动词 ,其词义和用法都相当丰富 ,但它并不是万能动词 ;它可以连带宾语、补语 ,“玩”和它的连带成分可以构成短语或动词在句中作谓语成分 ,“玩”可以带“着”“了”“过” ;徐州方言“玩”的泛义性质也可以在历代作品中找到它引申的痕迹 ;词汇成分、语句、结构对“玩”的具体意义都会起到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州方言中的泛义动词"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词汇意义、结构及意义、历史来源、语境制约意义四个方面来研究徐州方言中的泛义动词“玩”。“玩”作为泛义动词可以代替许多具体动词,其词义和用法都相当丰富,但它并不是万能动词;它可以连带宾语、补语,“玩”和它的连带成分可以构成短语或动词在句中作谓语成分,“玩”可以带“着”“了”“过”;徐州方言“玩”的泛义性质也可以在历代作品中找到它引申的痕迹;词汇成分、语句、结构对“玩”的具体意义都会起到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好恶偏义复词是偏义复词中一个特殊的类,它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语素构成,从人类的情感认知来说,这两个语素所表达的事物或概念往往有好坏美丑之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感总是倾向于好的美的事物,可是这类词的语义却总是指向恶的丑的一面。从表面上看,这类词的语义指向与人类的情感认知是相矛盾的,其实在深层,由于语言拜物教的原因,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张茜 《海外英语》2011,(7):349-350,353
"意思"一词在我国汉语词汇中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衍生、分化出许多重涵义,研究"意思"一词,以及在这个词语背后隐藏的汉民族的心理驱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通过对"意思"一词具体含义的一一归结、解释,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阐释它的内在蕴含,结合其在中国体现出的特殊性,实现"意思"的语用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反义词是意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词。根据意义和用法,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而意义具有程度差异的相对反义词,其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对等。一组反义词中,程度高的那个词外延较大,在一定场合可以概括程度低的词的意义,既表示其本义,又表示相反的意义,产生了正反同词的合义现象,使对立中和以至消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颜色词的出现与使用给我们平凡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在语言中,颜色词丰富又活跃。然而,我们不仅仅要注意这些颜色词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关注它们更深层次的隐喻义,因为它们的隐喻意义在不同语言文化中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内,以隐喻理论为基本理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几种英语基本颜色词的隐喻语义,通过简要地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英语基本颜色词的深层的文化含义,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偏误。  相似文献   

20.
泛义动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打”和“搞”两个动词上,以往的研究是全面而细致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如历时语义考察较多,共时语义描写不够深入;个案分析较多,宏观总结较少,并且在描写的过程中也缺乏现代语言学理论的依据,相对于其他动词小类研究现状来看,泛义动词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