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反义词聚中,对立双方是一个词的一个义项同另一个词的一个义项之间的对立.这两个义项相对于他们各自的词来说,有的是本义,有的是引申义.因此,在反义词聚中就形成了本义与本义相对、本义与引申义相对、引申义与引申义相对等不同的形式.通过探讨反义词中词的义项是本义还是引申义,以及引申义在词的引申义列中的位置,我们可以从历时性的角度深刻体察构成反义词聚的词的意义流变,从而更加深刻地剖析反义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义是能够直接解释字形并在实际语言中被使用的某一义项。引申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产生的意义,它或者是本义某一特点的扩散,或者是本义某一特点的发展。总之,任何引申义都不是孤立的,自然本义也不是孤立的,它与诸多引申义形成内部有着密切联系的引申义列。在具有同一本义的引申义列中,本义的特点分存于引申义中,我们既可以在本义中找到引申义的由来,又可以在引申义中发现本义的端倪。因此考定本义应该遵循一条原则,那就  相似文献   

3.
说“孚”     
关于"孚"字的本义,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它的本义为"卵孚",另一种认为它的本义为"俘虏"。综合各家学说,参照具有"孵卵"义的"伏""抱"二字的引申途径,"孚"的本义应为"俘虏","卵孚"是它的引申义,而"信"义则是它的假借义。  相似文献   

4.
《中学文科》2004,(9):6-11
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指词的最初的最常用的一种意义;引申义是在基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发展而来的意义;比喻义则是借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一种事物,且这种新的意义逐步固定下来。例如“深”的本义是“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大”,而“情深似海”“道理很深”则是对本义的引申。再如“铁”的基本义是一种坚硬的金属,“铁拳”“铁的意志”则用了它的比喻义,有“像铁一样坚硬”的意思在里面了。  相似文献   

5.
"滑稽",现通指言语、动作或情状令人发笑。汉代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指出:"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然而,"滑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中是怎样演变的?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旨在追寻"滑稽"一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理清词义演变脉络。得出以下结论:"滑稽"本义为流酒器,后逐渐有引申义"能言善道,辩才无疑""语言行为另类"等。"滑稽"一词经历了"器物滑稽""人物滑稽"和"调侃滑稽"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词义引申在传统小学文献中常被误为文字的假借,以""一词意义弓l申系列为例:清儒<说文>四大家及当代较为有影响的两部通假字典对"釐"本义、假借义和弓I申义有不同认定.但结合甲、金文对"趋"字形义的释读,"釐"之真正本义应为"以手扑麦脱粒",其"治理"、"家福"和"延"都是其引申义.在"釐"一词内部各个不同引申义当中,关系相对疏远的不同引申义受源于"釐"一词不同的词义特点(即所指客观事物的不同特征).如若忽略这点,词义引申常常会被误认为是文字假借.  相似文献   

7.
"奇葩"一词本指珍奇的花朵,后引申用以比喻出众的作品。然而,近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用"很奇葩"来形容一个人或某事物荒诞离奇,与其本义引申义相差甚远。本文拟从探查"奇葩"的词义转化,分析其进入小句语法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词义的比喻引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它具有两个以上的意义时,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另外的一个或一些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引申义。语言工作者大都认为:由于历史的发展,使得每个汉字(词)的意义居于流动状态。而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单纯观念到复杂观念,由外延变动了内涵,则是本义孳乳延展为各种引申义的总趋势。然而,倘若要辨明一个个具体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时,既要有这种从大处着眼、居高临下的总体认识,还得考察清楚在一个词的内部,本义是凭借怎样的方式产生引申义的、是通过何种途径延申新义的。恰恰在这项具体、专门而系统的工作上,迄今我们的探讨与研究还不够精深入微。在此,仅词义的比喻引申问题,谈一谈自己初步的学习体会,试着得到一些规律性的条理。所谓比喻引申,是指人们凭借着丰富的联想,在衡量、比照两种物体,两件事情,甲乙双方的形状、性质、功能、特征之后,根据两者之间的某些相像处(形似)、某种共同点(神合),用某个旧词去比拟喻称另一事物的引申方法。这种引申可细分为二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础链接】多义词的义项可分为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基本义是词语最常用、最基本的意义。引申义是基本义发展引申出来的意义。如“鉴”本义为镜子,引申义为“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霜”的比喻义为“白色”。需要注意的是,词的比喻义与修辞上的比喻是有区别的,修辞上的比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临时运用的,离开了当时的语境,这一比喻的意义也就不存在或已经改变了,而比喻义则是词义中已固定下来的语义。从词义的比较方面看,词语可分为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从词义的感…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诗经》中的"除"为例,在确定"除"本义的基础上,分析《诗经》中"除"的意义,发觉"除"的引申义及其引申规律,明确《诗经》中"除"的假借义。文章从"除"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出发,探讨《诗经》中"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词的比喻义黄芬香每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的词只有一项意义,而更多的词具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意义,这样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中最基本、最常用、而且往往是最初的意义叫基本义,由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词的比喻义是引申义的一种,它是指多义词中通过比喻...  相似文献   

12.
在《晏子春秋》的语言中,有的词显示的是本义,有的词显示的是引申义。"傲"、"安"、"拔"、"百"、"拜"、"败"等词显示了《晏子春秋》对词的本义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汉译佛经《六度集经》中两词同义连用的情况,从词义上将其中的同义词连用分为本义同本义连用、本义同引申义连用、引申义同引申义连用三类,并力图从词性分类、产生及结果等方面分析《六度集经》同义词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弟"的本义是"次第",引申有"顺序"、"平顺"义,而从"弟"得声的豑、梯、娣、绨、悌、鬀、鮷等字,恰是基于母文"弟"的本义和引申义通过加注类属标志孳乳分化产生的。同时,"弟"还含有"连续"、"更递"、"渐进"的义核,也孳乳分化出涕、焍、睇、<等字。这些字语音相近、语义相通,在字形上有发生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国语》韦昭注是现今能见到的最早、最完备的《国语》注本,注释精审,但仍有一些误注。误注主要有:误以本义释引申义;误以引申义释本义;误以本义释假借义等。  相似文献   

16.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顺"为"理也",当为"顺"之引申义,"顺"之本义应为"合乎自然次序".依据有三:第一,参照"顺"的古文形体,比合"川"、 "页"两意,可推求"顺"之本义;第二,"顺"之本义在古代文献资料中用例颇多,现代方言俗语亦可佐证;第三,"顺"的这一本义是其整个词义系统的源头和总纲.  相似文献   

17.
基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是就多义词的内部联系而言的。每个多义词都有几个相联系的意义,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意义叫基本义,其余的意义都是由基本义派生出来的,叫引申义。引申义既然是从基本义(或本义)派生出来的,那么基本义(或本义)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派生出引申义,基本义和引申义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探讨这些问题是重要的。我们知道多义词纷繁的词义是错综复杂的,掌握多义词所有的意义也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当我们了解了多义词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掌握了基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再分析词义的联系,就如同行驶在礁石之间的航船找到了航标一样,不仅方向明确,而且也会收到触处皆通的效果。例如:  相似文献   

18.
陈元春 《成才之路》2014,(30):104-104
正在中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往往错误地认为修辞格是文学的语言手段,而不是很重视。实际上,语法能使我们英语书写正确,而修辞能使我们英语表达生动形象,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英语一些习惯表达。所以,学习一些常用词语修辞格是很有必要的。英语词语可以有两种用法,一是用本义,一是用引申义。引申义也就是它的比喻或形象性用法,也被称为修辞格,一般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和委婉四种。  相似文献   

19.
"蝴蝶"是单纯词还是合成词,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认为"蝴蝶"是合成词,"蝴蝶"之"蝴"源于"胡",表示"大"。许多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之所以把"蝴蝶"列入单纯词,除了缺乏历史的观点这个原因外,还因为"胡"作为词,本义和引申义皆无"大"义,"大"是其语源义。  相似文献   

20.
"奇葩"一词在中国语言中有着漫长而稳定的延续,它的本义"珍奇的花"和引申义"出众的人或物"被很多人用于正式的书面语中,但是词义的演变是不可捉摸的,近年来这个本来非常文雅的词汇产生了与传统义差距很大的新义,表示"不合常理的、稀奇古怪的人或事"或"某人某事让人觉得不可理解、匪夷所思",目前已经普遍运用于口语中。文章简要梳理了"奇葩"本义到引申义的变化及原因,认为变化原因主要是隐喻的结果,然后解释了新义的产生、新义"奇葩"词性的变化及产生的原因,认为变化主要是由语素义变异、人们固有的褒贬义词互用的习惯和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