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筱燕 《出版参考》2009,(24):38-39
经历了两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创伤。这两年对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期,只要挺过,并顺应时代发展,迎来的将会是一个光明未来。就2009年港澳台出版市场的整体情况来说,不好不坏,同时又有蓄势待发的趋势,另外,彼此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可以说与大陆越来越一致,似乎标志着华文出版市场正向区域经济与产业共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管理创新:出版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出版企业来说,强化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管理创新已成为出版企业驾驭出版市场的必要条件,也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唯有创新,才能超越.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出版品种还是印数均得到巨大的发展。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有近万家民营图书工作室,市场上80%甚至更高比例的畅销书是由民营书商参与策划、编辑和出版的。民营书商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后,逐渐成为出版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作为有着70多年光荣历史的新华书店来说,在保持与广大国有出版社良好合作关系的同时,重视和加强与民营书商的合作,完善新华书店供商体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翁昌寿 《出版科学》2007,15(5):35-37,16
出版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商业出版的形成,第二次是现代出版产业的形成.商业出版出现的背景是大众阅读市场的形成、版权保护的完善.商业化使出版摆脱为宗教服务的狭窄范围,以市场销售作为出版业发展的赢利模式;国际出版市场的形成,在出版企业、出版资源配置、出版利润、出版技术等方面,使出版业产生了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都是历史性的,第一次使出版业得以成形,第二次则培育了现代出版业.  相似文献   

5.
上海历来有出版画册的传统,近年来画册出版更是品种繁多、精彩纷呈,造就了上海出版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也成为上海出版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画册出版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也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我的看法是:画册出版正处于发展之中,市场仍在扩大;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对出版带来深刻影响,e-book、网络出版将成为今后出版主流,但其发展并不会消灭纸质出版物特别是画册,这可从画册市场和网络出版状况两个侧面看出.  相似文献   

6.
与我国出版市场发展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国出版中介机构建设和发展水平以及出版中介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和出版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出版中介机构进行深入研究有其深刻的市场背景、政策背景及产业背景;同时出版中介机构研究对于促进出版资源的合理配置,构建合理的出版产业链,促进我国出版市场的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文出版走向世界是一个大题目,是海内外出版界非常关心且多年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作为<2000年度世界华文出版文选>的顾问之一,我有几点感想: 一是出版科学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出版业来说,出版科学研究也是推动出版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特定产业内部,可能会有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并存的情况.但就中外出版业的总体情况来看,出版市场主要分属于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两种市场形态.本文分别考察了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条件下出版市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魏凯 《出版广角》2015,(17):22-26
2015年对国际数字出版产业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在国家倡导“互联网+”的背景下,国内,“互联网+出版”成为数字出版发展的主旋律;国际,数字出版产业多方参与者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创新发展模式,迎接机遇、应对挑战。笔者拟对2015年度国际数字出版进行总结,与大家一起回顾2015年国际数字出版的每一个强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是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这对于建筑类图书的出版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所谓机遇,是因为建筑业的大发展必然增大对建筑类图书的需求,为建筑类图书开辟广阔的市场.同时,建筑类图书的出版能否抓住这一机遇,编辑出版更多、更好的图书,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多方位服务,实际上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朱燃 《编辑学刊》2021,(6):94-97
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动,出版业融合转型加速,提高融合出版生产管理水平以适应变化的市场,对出版社来说迫在眉睫.融合出版本质上不是一种出版方式,而是资源相互作用达到一种多元化互动的出版状态,提高融合出版生产管理水平的内核是确立融合共生的管理理念,优化生产体系.文章针对如何通过管理加强融合出版生产体系,进而促进融合共生,提出了具体方法和措施,即通过提升意识形态、定位理念、两个效益等方面的管理,实现多系统融合.  相似文献   

12.
张凡  罗敏超 《出版广角》2015,(10):34-35
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也是其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对绝大多数中小出版社来说,转变思维,依托现有出版资源拓展数字出版业务,加强数据库及网站建设,整合数字出版内容和传播平台,建立与本社优势资源相适应的数字出版体系,才有可能打破出版、传媒、网络、电子、电信等行业的界限,走出有特色的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儿图书出版近些年迅速发展,少儿图书读者群众多,读者的阅读需要旺盛。然而,正像任何其他市场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重复生产的问题,在出版行业即重复出版的问题。在少儿出版领域,重复出版从现象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内容照搬的简单低级重复。这类图书内容通常是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期刊的市场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市场化的选择对于期刊来说,是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出版类期刊长久以来一直躲在自己的专业“围城”里,依靠着出版这个朝阳产业“半死不活”地生存着,现在它们要站出来,接受市场的考验,真正走向市场。这对大多数出版类期刊来说,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是残酷的、激烈的,最终适者生存。但《咬文嚼字》作为一个出版类刊物,却早在1995年就迈向了市场,并顽强地在市场中取得了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它是怎样顽强地扎下自己的根,并将根蔓延,这对于广大出版类期刊来说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体制机制是学术出版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它直接关乎学术出版的功能与效用.创新学术出版体制机制不能只考虑学术出版的现实需求,更要考虑学术出版的发展史,遵循其发展的历史规律.因为现行学术出版体制机制是与学术出版发展史密不可分的,是近400年来学术出版发展的历史产物.文章从学术出版主体、学术出版服务和学术出版投入三个方面,梳理和回顾了学术出版体制机制的形成与演化历程,为学术出版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史学参照.  相似文献   

16.
出版文化学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背景 出版文化研究是出版学研究的需要 目前我们对出版学的研究基本可归纳为三个领域:出版管理、出版技术和出版文化. 出版管理,是指出版活动的管理机制,如体例、国际版权公约、著作权法、出版条例,出版社的规划、经营、内部管理及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成本核算等等,涉及到出版活动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它也是现在出版业研究中被关注比较多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刘叶华 《出版广角》2016,(16):12-15
中国与美国作为两个大国,之间有博弈,也有合作,推动了两个国家乃至国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同样,在教育出版市场,中国与美国的教育出版机构有竞争,也有互鉴,必将会推动两个出版市场的发展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出版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市场曾一度就只剩残缺不全的图书市场了。改革开放后,出版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图书品种、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截至1999年,我国共有出版社566家,年出书品种已逾14.18万种,印数73.16亿册。期刊市场  相似文献   

19.
微型出版(独立出版)为存在出版市场中不同于大型与主流出版的微型出版单位.在美国独立出版成为一种新兴的出版形式,市占率也逐年提升.台湾地区的微型出版发展亦逐渐成熟并被出版界与读者所肯定.因此本文试图梳理目前台湾微型出版的兴起缘由、发展现况,以及不同于主流出版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出版界、特别是中国少儿出版界来说,1995年是一个有"动感"的年份!是一个有"画面感"的年份!1995年12月14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全面启动了"中国儿童动画图书出版工程",亦即"5155工程"。"工程"要求,在两、三年内建立5个动画基地、出版15套重点动画图书、创办5种动画期刊,推动中国动画出版的发展。于是,1995年,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