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我国高低杠的训练曾经取得过两次飞跃性的进展,第一次是马燕红在一九七九年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获得高低杠冠军;第二次是樊迪在第二十四届体操锦标赛上自选动作获得满分。但是,这期间我国高低杠的训练也出现过徘徊,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家集训女队的高低杠训练缺乏创新,导致我国失去了这个项目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第4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是2009年新规则实施后的第一个重大国际赛事。新规则在提高动作难度的同时,对动作质量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扣分更加细致化、合理化,对错误动作扣分的力度更大。从马燕红、陆莉到毕文静,高低杠一直是中国队的优势项目。在我国竞技体操史上,高低杠也是三大赛(世界体操锦标赛、世界体操冠军赛和奥运会)女子体操比赛中获得金牌较多的项目,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操运动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继1979年我国马燕红在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取得高低杠冠军之后,1987年在2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樊迪的高低杠自选动作也获得10分的好成绩。动作的技术质量和成套动作的编排都得到了行家的好评。为了保持和提高现有水平,根据国  相似文献   

4.
一、问提的提出在第2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我国女队在高低杠上的失利,引起了我国体操界人士的关注。回顾1979年以来的四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我国女队高低杠成队成绩由第三、第二位,先后掉至第六、第八位,自选动作则排在第八位。可正是在高低杠这个项目上,马艳红曾为我国第一次夺得过世界体操的桂冠。这样一个由胜利、领先到失利、落后的局面,不值得我们深思吗?见图表一、二。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统计分析法,依据2006年版,<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以第39和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高低杠决赛选手的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世界高低杠比赛成套动作中,各种类型动作的难度及连接特点进行系统的统计和分析,揭示了当前世界女子高低杠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王丽  张霞 《体育世界》2009,(1):49-51
以参加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决赛的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录像分析法、统计比较法、分析归纳法和文献资料法,对8名参赛选手的成套技术动作的难度及连接加分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以期对了解当今世界女子高低杠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高低杠一直是我国女队擅长项目,郭可愚、丁小平都曾在国际比赛中获得过好名次。特别是我国优秀运动员马艳红在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23届奥运会上以高质量的“腾身回环转体360°成倒立”和独一无二的“高杠腹回环低杠团身前空翻转体180°下”,两次为祖国夺得金牌。近年来由于广大教练员、运动员的辛勤努力,在高低杠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规格上都有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年轻选手,带出了不少有竞争力的高难创新动作,樊迪在第2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以她独创的“反握大回环成倒立”接高出杠面一米的“前空翻握杠”,获得了第6名。这些不仅显示了  相似文献   

8.
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决赛成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决赛成绩的分析,根据比赛成绩的数据阐明了新规则的特点,并通过高低杠冠、亚军的比赛动作,分析了执行新规则前后的技术变化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录像统计和资料研究,对第3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单项半决赛前16名及第九届全运会体操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完成情况进行统计,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优秀选手的优势和差距.我国高低杠在编排、创新、专项能力方面与世界强国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最近,观看了1978年10月在法国举行的第十九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部分录相,对照近年来我国体操运动的发展情况,对我国女子体操的高低杠项目,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高低杠已经摘掉了落后项目的“帽子”在女子四个项目中,高低杠曾经是我国的落后项目。近两年来,由“八一”女子队开路,解放思想,敢于创新,闯出了一条路子,特别是在下法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占了一定的优势。我国的优秀选手,如马艳红、何秀敏、朱政、刘亚军的整套动作,无论是难度和质量都  相似文献   

11.
世界女子体操高低杠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的调研,认为目前我国女子体操高低杠整体实力仍然是各单项的优势项目,世界女子体操高低杠技术的发展,已显示出咄咄逼人的趋势。指出应加强特长技术上的鲜明特色和新奇感,改变高、低杠连接以及落地稳定性的不足,才能保持优势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低杠项目的观赏性极强,选手在高杠与低杠间纷飞,动作集优美、惊险于一体.北京奥运会是体操评分新规则实施后的一个重大国际赛事,新规则打破原来的10分界限,难度分不封顶,在提高动作难度的同时,对动作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对错误动作的扣分力度.从马燕红、陆莉到毕文静,高低杠一直是中国队的优势项目,但从1999年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后,我国高低杠水平开始走下坡路.在以后的多次国际大赛上都没有上佳表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体操高低杠项目的实力较强、成绩较为突出,在该项目上,已有多名选手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及奥运会冠、亚军,可以说,高低杠项目是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争夺奖牌的拳头项目,在该项目上我国后备人材济济.我在执教中所选练的两名选手均在此项目上有较好的成绩,其中一名队员,从启蒙训练到取得全国锦标赛高低杠第7名,只用了三年半的时间.这与我的训练指导思想和训练方法、手段是有一定关系的.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看法与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单杠的反吊技术用在高低杠上,是高低杠技术向新领域开拓的创举,进一步推广该技术,有利于我国高低杠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应该提倡更多的运动员向这个新领域深一步开发。在一九八五年第一届青运会体操予赛和今年两次全国比赛中,贵州运动员方芳都成功地完成了反握手倒立中穿前回环接反吊前空翻再握高杠这一创新动作,并获得第一届青运会体操予赛、一九八六年全国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冠军和一九八六年创新一等奖。在一九八五年和一九八六年的比赛中她所完成的动作在技术上有所不同,即中穿前回环由没有经过倒立部位而达到了倒立部位,这是技术规格上的一次飞跃。这个飞跃经过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艰苦努力,从量变  相似文献   

15.
高低杠历来是我国女子体操队的强项,但自1999年天津世锦赛后,我国高低杠水平开始走下坡路,在以后多次国际大赛上没有上佳的表现。其原因是我国选手原先掌握的反吊类优势技术已被各国选手所掌握,而衡量高低杠水平的标志性技术——高难"飞行"动作和换杠动作却不占优势。因此,本文通过比赛录像观察与文献资料法,分析第25-28届奥运会高低杠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飞行"动作和在此期间的世界锦标赛中出现的高难"飞行"动作,并结合体操评分规则修改和器械变革,论述了高低杠"飞行"动作技术发展与演变,以及每一阶段的技术特征,为我国女子体操高低杠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女子竞技体操四个项目中,高低杠的比赛历来被称作为“女子体操之王的竞争”,这是个最能代表水平、最具惊险性且最受观众欢迎的项目。目前我国女子体操项目中,高低杠技术水平最高,处于鼎盛时期,这与我国体操界一贯重视这个项目的技术发展是分不开的。在1994年澳大利亚举行的第三届世  相似文献   

17.
1985年5月在杭州举行全国体操比赛和9月在上海举行全国体操锦标赛上,我们统计了所有女运动员的高低杠自选动作,共161套。其中、包括即将参加11月份在加拿大举行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国家队。现分别按上法技术、下法技术、高杠技术、低杠技术、高杠至低杠以及低杠至高杠的连接技术所统计结果奉献给大家。其目的,一试图作为历史资料库存我国高低杠技术发展史;二便于大  相似文献   

18.
在第六届全运会体操决赛中,小樊迪的名字,随着她在高低杠项目上的成功,而一下子变得响亮起来.其实,这位今年才14岁的上海姑娘,在几个月前首次出国参加世界体操锦标赛时,就已在团体比赛的高低杠自选动作中,以无可挑剔的动作赢得过中国女队的唯一满分,并且在该单项决赛中获得第六名,成为进入这个项目先进行列的唯一亚洲选手.她身高只有1.40米,体重30公斤刚出头.站在高低杠前,伸直双手,得靠教练员的托扶,才能抓住高杠.可是,一旦跃上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0年山东省“升华杯”体操锦标赛女子高低杠比赛情况的统计分析,指出基层少儿高低杠训练在基本技术、基本姿态及落地等环节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参加2008年全国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决赛的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录像分析法、统计比较法、分析归纳法和文献资料法,对8名参赛选手的成套技术动作的难度及连接加分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以期对了解当今世界女子高低杠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