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考试说明》不要求用透镜成像公式计算问题,这并不能理解成就不需要学习透镜成像公式.不需要用透镜成像公式计算,是指不需要用公式定量计算像的位置,但透镜的有关概念、透镜成像规律及透镜成像作图仍是高考考查的知识点.透镜的以下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一、透镜光斑问题 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上屏,发光体发出的光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在光屏上所照亮的区域即为光斑.解光斑问题,一般要用相似三角形知识、透镜的有关概念及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有  相似文献   

2.
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也可以用图象反映,下面就从公式和图象两个角度来探讨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透镜成像公式推导1.透镜成像公式的高斯式  相似文献   

3.
透镜成像问题是几何光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它对于掌握几何光学知识,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透镜成像问题,学生熟悉了用公式:1/f=1/u+1/v和m=v/u进行的定量计算,当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要定性地判断成像规律时,学生不易掌握.  相似文献   

4.
透镜成像,是中学物理几何光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实践中发现,对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透镜成像公式1/u 1/v=1/f及m=|v|/u,学生能掌握得较好,但对于如透镜被不透明物挡住一部分,透镜绕轴旋转一微小角度、透镜割开分成两半、透镜上下振动等特殊情况下物体的成像问题,很多学生不甚明了,解题时瞎猜乱估,错误不少。为此,举例针对几种特殊情况透镜成像问题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按《考试说明》不要求用透镜成像公式进行计算.但透镜成像作图、成像规律的定性分析仍是教学的重点.本文研究的透镜变化后的成像问题,颇有思维能力要求,可供大家借鉴.一、透镜发生移动透镜发生移动,是指透镜沿主光轴水平移动和沿主光轴垂直方向上的移动.  相似文献   

6.
贵刊2002年第9期刊登了郭守月老师的<图象法讨论"薄透镜"成像的实验规律>一文.中文阐述了利用u-v直角坐标系描点法画出薄透镜成像的像距随物距变化的规律,从而说明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进行直观动态分析,给笔者很大的启发.笔者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一种新的u-v图线法来分析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不仅直观,而且容易让学生掌握,下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透镜成像问题是几何光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对于掌握几何光学知识,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透镜成像问题,学生熟悉用公式1/f=1/u 1/v和m=v/u进行定量计算,当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要定性地判断成像规律时,学生不易  相似文献   

8.
杨衣农 《物理教师》2002,23(7):10-10
我拜读了本刊 2 0 0 1年第 1 0期《再谈关于透镜物像移动的问题》一文 ,很赞同作者的看法 .透镜物像移动问题 ,是高中物理几何光学部分的一个难点 ,特别是不要求用透镜成像公式进行计算后 ,如何在课堂上采用最好的方式去突破这一难点 ,是许多中学物理教师感到困难的一件事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采用了实验加作图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凡是有条件做的实验 ,都应让学生动手去做 ,让他们学会利用实验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促进他们实验能力的发展 .因此 ,关于透镜成像这部分内容 ,我用两节课时间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9.
透镜成像问题是几何光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它对于掌握几何光学知识,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透镜成像问题,学生熟悉了用公式:1f=1u 1v和m=vu进行的定量计算,当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要定性地判断成像规律时,学生不易掌握。在物理教学中,笔者探索出一种图像,  相似文献   

10.
透镜成像公式是对透镜成像规律的定量分析.新统高中物理必修教材上,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公式的推导,从而得到了物距、像距和焦距三者的关系.而对于凸透镜成虚像、凹透镜成像并未进行公式推导,只是通过对物距、像距和焦距三者的正、负号进行了说明.这样一来学生在解题中,正、负号问题较大,错误率极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穿插凸透镜成虚像、凹透镜成像规律的推导,然后对三种规律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三种规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而让学生加深印象,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薄透镜焦距测定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折射反射系统成像规律的适用范围和用辅助透镜与平面镜测定凹透镜焦距的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1.科技中学的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4块透镜分别进行实验。他们把蜡烛均放在离透镜20cm处,观察到的现象是:用透镜甲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等大的像。那么,焦距小于20cm的凸透镜不可能是( )。  相似文献   

13.
蜡烛在物理教学中除作为发光物体用来研究透镜成像规律外,还可用来做其它实验.下面一组用蜡烛做的小实验,趣味性很强,笔者在教学中应用后,学生兴  相似文献   

14.
"透镜"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现行教材对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求较高,难度较大."透镜"相关内容如何复习?笔者认为,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理解并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努力做到精讲精练是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正确求解习题的关键.一、理解凸、凹透镜的会聚、发散作用,正确处理相关习题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凸、凹透镜的会聚、发散作用先让学生完成图1(a)、(b)中光经三棱镜后的折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函数图线来讨论透镜成像的规律。先将透镜成像公式(1/u)+(1/V)=(1/f)变换为:V=((fu)/(u-f)),取焦距的绝对值为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作出函数图线,其中曲线 OA 及BCD 表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虚曲线 OE 表示凹透镜成像的规律。由图线可知透镜成像时有如下的规律。(1)凸透镜成像时,u>f成实像,物和像在透镜两侧,物距、像距均为正。u相似文献   

16.
透镜是几何光学中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高中阶段,透镜成像作为几何光学的重点基础知识来要求,尤其是对凸透镜成像问题.而对于常见的有些关于透镜的光学题中,从题中条件去分析,可能是实像,也可能是虚像,可能是凸透镜也可能是凹透镜,这样就使问题复杂化,出现多解,学生常因对透镜成像的规律未能透彻了解,往往出现丢漏答案的情况.针对这一点浅谈一下笔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高中物理教材《光的反射和折射》一章的重点、难点内容 ,利用计算机技术把透镜成像规律动态地呈现出来 ,有利于揭示规律 ,降低难度 ,提高课堂效率。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研究方法1 .1 凸透镜成像规律a .物、像位置 (物距、像距 )关系 ,不同物距的成像性质 (成像或不成像 ,像的正立、倒立、放大、缩小 ,实或虚 )。b .物像移动问题 (移动方向、速度关系、物像间距变化问题 )。以上两点都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重点内容。本章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透镜成像作图法 ,即利用特殊光线研究物体成像问题。本章的难点在于上面的规律 (…  相似文献   

18.
简谈透镜成像规律樊守青(吉林省九台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130507)在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中的第十节“透镜成像公式”授课完成后,发现一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了学生便于掌握这部分知识,现总结如下.1.凹透镜成像规律单一,...  相似文献   

19.
贵刊2002年第9期刊登了郭守月老师的《图象法讨论“薄透镜”成像的实验规律》一文。中文阐述了利用μ-υ直角坐标系描点法画出薄透镜成像的像距随物距变化的规律,从而说明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进行直观动态分析,给笔者很大的启发。笔者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一种新的μ-υ图线法来分析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不仅直观,而且容易让学生掌握,下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关于透镜成像问题,中学教材中仅谈到像的大小虚实以及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问题,因而学生只能通过硬性记忆才能掌握.如果灵活运用成像公式和数学知识,就能把握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