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语篇功能角度看译文的连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文的连贯通顺一直是翻译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功能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原文和译文在语篇结构上的异同,提出用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手段来检验译文是否具有跟原文相关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2.
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衔接、逻辑——语义关系、主位结构三个角度对著名诗人杜甫的《登高》一诗和它的两种英译文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诗歌及其英译文进行分析是较为客观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可以为语篇的对比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3.
诗歌《登高》的评价意义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意义体现语篇的人际功能,涉及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能否表达出原文的评价意义,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和价值取向有关。杜甫诗歌《登高》的四种英译文在评价意义的表达上不尽相同。译文中的差异更多起源于译者对于原文的理解,和不同文化中人们对客观世界经验的认知不尽相同。诗歌语篇的翻译要转换成评价意义,在文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直译是达到等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语篇功能分析法对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一诗及英译文进行分析,说明翻译过程中考虑语篇功能的重要性。用功能语言学的分析框架来描述诗歌及其译文,这样可以检验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方面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词汇衔接是使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衔接方式上存在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了解了原文语篇中词汇衔接的关系,才能准确理解原文,从而确定译文的选词。译者不能照搬原文的词汇衔接方式,而应通过目的语的词汇衔接方式使译文语篇衔接、连贯。  相似文献   

6.
李青 《海外英语》2011,(4):156-157
该文通过张爱铃《老人与海》中译本来说明,语篇衔接在理解原文和构建译文的重要作用。译者要根据目的语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策略,对译文的衔接进行重组。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语篇补偿翻译理论,分析了张培基《英译现代散文选》中的译文语篇与原文语篇的差异,从衔接性、连贯性、互文性和信息性几个方面分析了张培基在《英译现代散文选》中所做的语篇补偿。  相似文献   

8.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描述了英语的主位结构和语篇的衔接方法。通过对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春怨》的三种不同英译本进行主位结构及语篇衔接的比较和分析发现,不同译本语篇的主位结构和衔接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原作不同;当译文的主位结构越是接近原文时,译文就能保留越多的原文信息。同时,这种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理论的语言对比研究方法给译本评价和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银凡 《考试周刊》2011,(6):36-37
语言是多层次的.因此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在不同层次都有所反映。诗歌作为一种结构特殊的语篇.要将其译为另一种语言并在目标语中再现其文学之美.就必须研究和运用各种语篇衔接手段.使译文自然、连贯、传神,达到功能对等的目的。作者以韩礼德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及物性系统为视角,对美国诗人舟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停步》的英文原文及四篇中文翻译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诗歌翻译中的功能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词汇衔接是使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衔接方式上存在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了解了原文语篇中词汇衔接的关系,才能准确理解原文,从而确定译文的选词。译者不能照搬原文的词汇衔接方式,而应通过目的语的词汇衔接方式使译文语篇衔接、连贯。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翻译尤其是在诗歌翻译中,不同的译者会产生差异较大的译本,对于不同译本的翻译质量,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评估标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篇元功能入手,对王维的《相思》一诗及其四种英译文进行了主位结构、衔接、信息中心的对比研究。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评析译文的质量,阐明韩礼德的语篇纯理功能理论在古诗词英译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以鲁迅的著名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及英译文为语料,以语篇翻译理论为方法,重点分析不同的中文语篇衔接手段及其在译文中的映现,说明这些衔接手段在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衔接是语篇分析领域的重要概念。本文拟通过对《春怨》原诗及三个英译本的语篇衔接手段的分析,试图阐释衔接意识在原文及译文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词汇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好的衔接词汇的翻译不但可以实现译文语篇的连贯,而且还可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廖美珍教授的译作《在亚当之前》中各种词汇衔接手段的识别和重构,阐明在语篇翻译中词汇衔接的合理翻译能让译文从意义和功能上与原文对等。  相似文献   

15.
从形式、音韵、意境和风格四个方面比较分析陆游《钗头凤》的两首英译文,认为诗歌翻译的要点在于译文应传达原文的形美,音美与意美,同时对原文风格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角度出发,对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一诗的六种译文进行了语篇纯理功能分析。通过对翻译作品进行语言分析,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对一些翻译问题重新审视;用功能语言学的分析框架来描述诗歌及其译文,检验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方面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孟蓓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0):111-116
文章借助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理论,对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篇英译文进行语法隐喻分析,旨在揭示翻译中语义和意境在两种语码间的转换问题。分析表明,在汉语向英语的语码转换中,语法隐喻理论确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而且译文不仅要如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语义,更应生动、形象地再现原文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在语篇语言学中,衔接是语篇连贯建构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通过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小句相互串联构成连贯的语篇。虽然各种衔接手段在英汉语篇中同时存在,但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出现频率相差甚大,处理不当便会影响译文质量。本文以衔接理论为基础,选取塞缪尔·斯迈尔斯的散文《以书为友》,对比分析两个中文译本对原文衔接机制的处理,以期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对比分析了毛姆的短篇小说《午餐》中英语原文和汉语译文在语法衔接手段使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英语诗歌语篇衔接的角度来研究克雷格·雷恩的诗歌《一个火星人寄一张明信片回家》(A Martian Sends a Postcard Home),探讨该诗歌的语篇衔接特征。文章主要考察了隐喻、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机制对实现语篇连贯、获得“陌生化”效果、实现全诗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