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丽  褚力其  姜志德 《资源科学》2020,42(4):763-775
黄土高原农户对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认知和对水土流失风险的感知是水土保持耕作技术采用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探究二者对技术采用意愿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户技术采用率的提高、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量、改善生态环境。本文利用黄土高原123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基于代际差异的视角,采用逐步回归法和分组回归法,分析了农户技术认知和风险感知对其水土保持耕作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及代际差异。结果表明:①技术认知对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的采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认知对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少免耕、深松耕、秸秆还田、残茬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采用意愿的作用强度均是新生代农户大于老一代农户。②风险感知对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户等高耕作和沟垄种植技术采用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强度存在代际差异;对新生代农户少免耕技术采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老一代农户深松耕、秸秆还田、残茬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采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风险感知在技术认知和采用意愿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等高耕作、沟垄种植、残茬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采用意愿中,风险感知对于老一代农户的调节作用强于新一代;在少免耕、深松耕和秸秆还田技术采用意愿中,风险感知对于新一代农户的调节作用强于老一代。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等控制变量对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户水土保持耕作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建议农业技术和政策推广视新老农户区别对待,提供有针对性的补贴,并通过鼓励土地流转为技术采用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
经济效益是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本文基于黄土高原小麦玉米种植户的调查,采用扩展的C-D函数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种植制度下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作物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作用的发挥具有缓释性;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农户顷均利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考虑家庭劳动力投入的机会成本后,顷均利润的效果更明显。(2)种子费用、灌溉费用、机械服务费用对作物产量有正向影响,农药除草剂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取决于其是预防性的还是控制性的。(3)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对土地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不计家庭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规模对顷均利润有正向作用;土地经营规模与作物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地的细碎化阻碍了农户顷均利润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群  汪霏菲  陈杰 《资源科学》2016,38(3):377-386
自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及产权偏好的不同,使得农户土地处置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①保持现有规模,不参与流转依然是各类农户主要的土地处置行为,兼业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②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程度,户主年龄,地块数,地势,是否城市郊区等因素对于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③对于兼业程度高的农户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大且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则更倾向于转出土地,且转出面积也越大;④土地流转政策对纯农户和一兼农户转入土地,二兼农户和非农户转出土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天志  冯辉  陆迁 《资源科学》2023,(3):579-592
【目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本文基于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1268份玉米种植户调查问卷,运用随机前沿(SFA)模型测算农业生产效率后,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M)检验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利用逆概率加权回归调整(IPWRA)估计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增收减贫的影响效应。【结果】(1)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考虑反事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生产效率比未采用农户高2.9%。(2)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农户增收减贫有着稳健的正向促进作用,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人均家庭纯收入比未采用农户显著增加8.9%,进一步使用PSM不同匹配方法验证了该结果的有效性。(3)相比单一技术采用,农户联合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产效率提升更高;相比甘肃和宁夏,陕西地区的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收减贫效果更为显著。【结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政府应积极推广、激励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为耕地保护的保数量、提质量、增效率、减贫困等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运用Agent建模方法,设计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决策模型,通过农户选择人工秸秆焚烧还田作业(传统耕作技术)与自购农机或购买专业服务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比,研究政府补贴、管制(惩罚)、农技推广(信息诱导)三种政策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动态影响。发现以影响耕作成本的价格杠杆调节机制的补贴和惩罚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农户秸秆焚烧行为,但提高补贴比惩罚对诱导主动积极型农户采纳效果更为明显;三种政策相比,对环境认知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通过成功的信息诱导措施来刺激农户偏好对采纳决策影响具有最佳效果;从政策影响农户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方式而言,提高政策刺激强度会促使农户倾向选择购买服务来实施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6.
耕地休耕是实现中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措施的重要举措。农户作为耕地休耕的直接执行者与受益主体,合理引导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休耕有利于耕地休耕制度试点的稳妥推进。本文基于河北省邢台市农户调查数据,在农户类型划分基础上辨析不同类型农户的耕地休耕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表明:邢台市农户兼业行为较为普遍,农户对耕地休耕的意愿较强,但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休耕意愿有所差异,且影响因素包括共同因素和差异性因素两类。共同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小麦库存是否充足及休耕补助核算方式满意度;纯农业型农户受抚养未成年数量、农业劳动力数量、其他收入比例及村干部态度等差异性因素影响,且抚养未成年数量影响程度最为显著;Ⅰ兼农业型农户休耕意愿受耕地质量、灌溉难易程度、所在村乡镇企业数量及村庄距离集镇远近等差异性因素影响;Ⅱ兼农业型农户休耕意愿的差异性影响因素包括非农务工收入比例、地块破碎度及灌溉难易程度;耕地是否转出是影响非农业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的差异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影响因素下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分析农户对生态农业技术的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性户主、拥有村干部身份的农户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意愿,户主年龄显著负向影响其采纳意愿;农户现有种植规模、农业纯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意愿,耕地细碎化程度显著负向影响其采纳意愿;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认知、经济效益认知和邻里效应均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意愿;政府技术培训、农业政策支持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程度均不显著。通过以上分析,为进一步促进稻虾共养技术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珊珊  张广胜 《资源科学》2013,35(9):1855-1862
随着非农就业的增加,兼业和土地流转现象普遍存在,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农户的能源消耗、化肥施用等农业碳排放行为。本文基于辽宁省辽中县稻农的调研数据,建立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非农就业对农户农业碳排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兼业将促进稻农的高碳生产行为,提高地块集中程度有利于稻农采取低碳生产行为,扩大种植规模将提高稻农的农业碳密度,但考虑规模经济对单产的影响,扩大种植规模可能降低农业碳成本。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政策建议,包括促进兼业农户分化,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减小土地细碎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的实地调查,定量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的政策决策提供了实证依据。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地区真正能采用规范的保护性耕作的面积很小,大部分农民只是采用了其中某一项技术。计量结果表明,政策支持、项目实施、劳动力机会成本和灌溉条件等因素都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从长期来看,随着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知识技能和资金投资能力的提高,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有效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灌溉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保护性耕作必将被更多的农民所认识和采用,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耕作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振华  李萌萌  王苍林 《资源科学》2020,42(11):2237-2250
具有跨期属性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藏粮于地”战略实施的重要选择,农户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行为选择可能由于其收益的跨期属性有着独特的行为决策机制。本文以秸秆还田为例构建了农户跨期技术采纳的理论决策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国粮食主产省2271个地块的微观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产权性质及契约稳定性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产权性质对农户跨期技术采纳有重要影响,农户自家地块技术采纳率比转入地块高25.11%;②产权性质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与耕地规模有关,耕地规模会降低土地转入对跨期技术选择的负向影响,这种影响在南方地区更为显著;③对转入土地而言,契约期限越长越有利于提升农户采纳跨期农业技术的概率。并且在契约期限的约束下,通过正规的流转平台签订流转契约的地块,跨期技术采纳率会有所提升。细分样本、考虑了选择偏误后发现相关结论仍然稳健。因此,加强农地可持续利用宣传、提升地权稳定性及交易规范性和提供农业补贴政策等是促进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外来职业农民和本地农户种植多样性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梦露  钟太洋 《资源科学》2018,40(9):1752-1761
种植多样化是传统农户应对农业风险冲击的有效策略,而外来职业农民驱动下的农业转型发展可能会与本地农户种植多样性存在差异。为分析不同类型农户种植多样性差异及影响因素,本文利用2015年在江苏省南京市通过农户问卷调查获得的393份有效样本数据,以农户种植作物种类数为指标测度种植多样性,采用Poisson(泊松)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 不同类型农户种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外来职业农民的种植多样性比本地农户少17%;② 种植面积是影响种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种植面积每增加1hm2,种植多样性降低2.7%左右;③ 其它影响农户种植多样性的因素还包括农业生产决策者的年龄、农户地块总数和农户住地到主城区的距离:在保持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决策者的年龄每提高1岁,种植多样性提高0.9%左右;农户地块总数每增加1块,种植多样性提高4.6%左右;农户住地到主城区的距离每增加1km,种植多样性提高0.8%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供需契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户分化背景下,异质类农户对农业技术采纳意愿表现出一定差异。为深入探究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有关技术供求状态,构建农技供求契合度模型,利用典型农户的调查数据,从技术内容维度对我国现行农技推广机制中的供给环节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环节的契合水平进行测度。研究显示,五种类型异质类农户的供求契合程度呈现一种逐步递增的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农技推广机制运行过程中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13.
黄腾  赵佳佳  魏娟  刘天军 《资源科学》2018,40(2):347-358
基于甘肃省5市285户微观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和节水技术采用强度两阶段模型拟合农户动态、多阶段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采用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节水灌溉技术认知和采用强度的影响因素,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分析有效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对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89.82%的样本农户至少采用一种节水灌溉技术,但高效节水技术采用仅为5.26%,大部分农户采用中低效节水技术;②年龄与农户技术认知存在倒U型关系,性别、教育程度、村干部经历、农业种植结构、政府资金支持、政策认知与农户技术认知呈正相关;③节水技术认知、家庭纯收入、农业收入占比、政府资金支持与技术采用强度呈正相关,村干部经历、到乡镇距离、农业种植结构、社区灌溉设施与技术采用强度呈负相关,农户节水技术认知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与区域差异;④农业亩均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农户更愿意采用有效节水灌溉技术,且有效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助于农业亩均收入增长19.66%。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户水稻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及其驱动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雪莲  张俊飚  何可  张露 《资源科学》2016,38(11):2117-2126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是政府主推的一项绿色农业技术,探讨农户对这一技术的采纳意愿及驱动路径,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基于改进的MOA理论框架,根据湖北省3市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EM模型,分析了采纳动机、采纳机会、能力(抗风险能力、操作能力)、信任与农户水稻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采纳动机对农户采纳意愿影响不显著,而采纳机会、操作能力、抗风险能力则对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整体效应分别为0.665、0.291、0.644,信任则具有间接效应,其大小为0.304。从跨组回归来看,随着家庭年收入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抗风险能力对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逐渐增强;随着家庭种植面积的扩大,采纳动机和抗风险能力对采纳意愿的影响更强。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政府应该加快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推广进程、完善风险补偿制度、加大秸秆还田技术研发力度、加强政府信任建设以及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秸秆回收体系等政策建议,以便增进农户对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意愿。  相似文献   

15.
农户风险偏好对农业低碳技术的采用行为至关重要。在参照风险偏好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农户风险偏好的测算方法,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调查方式,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选取3类12个变量对江西省152户规模农户的风险偏好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文化水平、是否为村干部、农户类型、政策了解度、指导培训度、是否为传统产粮区与农户风险偏好显著相关,是影响农业低碳技术采用的重要因素。最后就如何推广农业低碳技术的采用提出3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推广及应用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棉花种植户(简称棉农)劳作效率、促进棉花提质增产与实现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方法】基于新疆684位棉农的调查数据,利用内生转换模型与分位数回归模型,探讨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对新疆棉农的增收效应,及其在区域和收入水平方面的异质性。【结果】结果表明:①新疆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率普遍不高,近40%的棉农仍未采纳,南疆采纳率比北疆高出近5%;②获取途径感知、他人意愿感知、成本感知、技术培训感知与邻里效应均显著正向影响棉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棉花种植规模显著负向影响棉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③采纳组棉农年龄、兼业程度与文化水平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其家庭收入,棉花种植规模、技术认知与邻里效应显著负向影响棉农家庭收入;④处理效应表明,未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棉农若采纳了该技术,其家庭收入将显著提高9.1%;若已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棉农放弃采纳该技术,其家庭收入将显著降低25.4%;且绿色防控技术的福利效应存在群组差异,南疆棉农采纳绿色防控技术所带来的增收效果明显高于北疆,高出15.49%;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对高收入水平棉农家庭收入的增收效果更强,对中收入水平棉农家庭收入的增收效果最弱。【结论】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政府应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类型棉农制定绿色防控技术匹配方案,促进棉农持续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加快构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刘迪  罗小锋 《资源科学》2022,44(9):1879-1890
信息化背景下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APP(手机应用软件)快速普及应用为数字农技推广提供新途径。以湖北省和河南省770份水稻和小麦种植户样本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概率模型验证了短视频APP使用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影响。研究发现:①37.78%的样本农户使用抖音、快手和西瓜等自媒体短视频APP查询浏览过绿色防控技术信息。影响农户使用短视频APP的因素主要有受访者年龄、教育年限、兼业状态、家庭收入和公职身份。②农户使用短视频APP可以显著提升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概率9.0%~10.4%。且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样本调整检验法和安慰剂检验法等进行了稳定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③研究进一步发现,短视频APP使用主要通过提升农户绿色防控技术易用性感知,进而促进绿色防控技术采纳。因此,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要善于利用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APP搭建数字农技推广服务平台,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能手参与绿色防控技术的分享与传播。并通过绿色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力量来助力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机械化谷子豌豆轮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气候特点、水资源条件、地力水平等农业生产条件,结合当地的种植习惯与优势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选择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从而实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环境之目的。本文以该区域的谷子、豌豆轮作为基础,探讨其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及与之相应的机械化栽培技术,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地区特点,能促进该区域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谢晋  蔡银莺 《资源科学》2016,38(11):2082-2094
以成都和苏州两个地区为实证,调查7个乡镇35个村的644户乡村家庭,采用典型相关模型分析生计禀赋对农户参与补偿政策成效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成都受访农户的自然资本及物质资本有相对优势、生计资产高于苏州农户,但苏州农户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均较成都农户有优势。成都及苏州农户家庭的综合禀赋均与政策成效感知评价呈负相关关系,且苏州农户在政策满意度及政策激励其参与农田管护及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感知评价均高于成都农户;②从生计禀赋综合评价值看,非农经营户(0.3084)>兼业经营户(0.3013)>农业经营户(0.3008),农业经营户的自然资本丰裕,非农经营户的金融资本较丰富。在补偿政策成效的评价值上,兼业经营户(0.1506)>非农经营户(0.1364)>农业经营户(0.1321),且自然资本丰裕度正向提升非农及兼业农户的补偿政策满意度,人力资本负向影响农业经营户的农田管护激励性;③苏州农户感知政策效应的关键生计指标依次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则依次影响成都农户的政策满意度及农业生产积极性。建议根据农户家庭的资源禀赋情况采取适宜措施,促进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效率改进及提升。  相似文献   

20.
薛彩霞  黄玉祥  韩文霆 《资源科学》2018,40(7):1418-1428
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行为是一个“逐步”的动态学习过程,需要经历采用和持续采用两个阶段的决策,而农户的持续采用行为直接影响节水灌溉技术效益的发挥。本文运用陕西省白水县284户苹果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重点探讨政府补贴和采用效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持续采用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① 政府给农户任何形式的补贴都可以有效地激励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相对于资金补贴,基础设施补贴和设备补贴更有利于农户持续采用节水灌溉技术;② 采用效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成本投入对农户持续采用行为影响不显著,技术适用性对农户持续采用行为有促进作用,及时解决农户在技术采用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农户技术采用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实施政府补贴、优先补贴基础设施和设备、多元化的配套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率和采用效果,并促进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持续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