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教学是科学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呢?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以矛盾冲突引导科学探究活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成为"矛盾"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必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现行课堂观察研究所用的工具多为普适型,无法突出学科的特点,而课堂观察作为一种专业听评课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于小学科学学科来说,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落实,但仍有"如何判定学生探究活动达到的水平""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等问题亟待解决。教师应以"做思共生"理论为指导,开发科学课堂观察量表,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在科学教学中要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他们的认知学习潜能,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养成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品质。对于如何优化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我个人有以下四点体会。一、操作活动中进行探究由于学生实践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此,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使认识不断深化,从而获得真知。科学  相似文献   

4.
"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设计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了解核心素养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意义及重要性,有助于设计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探究是指基于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化,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探究活动。一、实验探究问题的设计有效的探究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时,可以围绕"什么是原电池?""如何形成原电池?"两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了探究原电池  相似文献   

6.
苏翠花 《辅导员》2013,(27):52-53
科学探究是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活动体验,是一个探求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因此,学生的学习和科学家的研究在智力活动上是相同的,其差别只在程度不在性质。那么,在职高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一、立足所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过程主要围  相似文献   

7.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的优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如何推理、论证等,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8.
苏翠花 《辅导员》2013,(18):52-53
<正>科学探究是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活动体验,是一个探求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因此,学生的学习和科学家的研究在智力活动上是相同的,其差别只在程度不在性质。那么,在职高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一、立足所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过程主要围  相似文献   

9.
《2017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亲历科学探究实则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调查、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的定量或定性研究,对于学生而言,如果通过探究学习后仍不懂得科学的本质是"以严密的证据得出严谨的结论",不懂得"如何获得严谨的证据",就不可能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运用"5E教学模式"对人教版"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进行探究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说出自己的前科学概念,再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理解到自己"前科学概念"的不合理之处,建立科学概念并利用科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能够灵活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探究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方式之一。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研究的重点。教师在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呢,笔者在课堂实践中有几点感悟。一、关注教师语言,促进有效思维(1)反复斟酌"关键语"这里所说的关键语,就是平时所说的"引导语""小结语""过渡语"。引导语能帮助学生确认所有相关的原发及继发问题,以得到一个问题的大致框架。新教科版三(上)《它们吸水吗》一课,A老  相似文献   

13.
科学探究活动要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需要关注如何有效操作科学探究活动。本文从"探究问题的选择、探究氛围的创设、探究小组的划分和教师角色的转换"四个方面阐述了有效性探究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探究活动要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需要关注如何有效操作科学探究活动.本文从"探究问题的选择、探究氛围的创设、探究小组的划分和教师角色的转换"四个方面阐述了有效性探究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孙红霞 《科学课》2008,(5):30-31
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不仅是整个科学探究过程的起点,而且还是探究活动各个阶段的起点。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特别是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是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活动体验,是一个探求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因此,学生的学习和科学家的研究在智力活动上是相同的,其差别只在程度不在性质.那么,在职高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 一、立足所学,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过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9):137-138
自"立德树人"提出以来,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输出基础知识并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师应直面教改挑战之一。其中,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囊括科学探究及交流、科学态度及责任、科学思维及创新、物理观念及运用等方面,亦需在教学实践中予以渗透,旨在助力学生全面成长,赋予教育活动实效性。文章通过探析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学方略,以期解决物理教改问题,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奚丽群 《成才之路》2013,(11):88-89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在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通过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并且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才能有所提高。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提问做一些尝试。从儿童的天性来讲,儿童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9.
作为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如何在科学课中确保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每位科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性学习呢?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科学始于好奇,好奇心是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中有效实施探究性教学呢? 一、把握教材,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科学问题的产生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教师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二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的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一个个心中的问号最终变成萌发新意识的源泉.但是学生的提问,有时往往不能抓住主题,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环境,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以及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想"疑"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