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青岛学校武术活动已现端倪。1924年4月25日,青岛中学开校周年纪念日,学生即于运动场表演各种武术,精神抖擞、活泼异常。20年代末,有私立学校于体育课程添设了国术教学。如青岛崇德中学,1929年8月聘纪雨人担任国术教员兼童子军指导员。1931年10月,国立青岛大学为谋增加学生课外锻练机会,添设国术活动。学生报名选习者30余人。体育部积极物色国术界负有声望者充任国术教师。1932年,高云峰被国立山东大学聘为国术教师,授课一年。1935年,再次受聘任教。1936年10月,韩冠洲应聘到国立山东大学指导国术。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马良发起、创编和推广了《中华新武术》,首次以操的形式推广武术,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新武术》在推广和传播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对今天武术健身操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螳螂拳研讨会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青岛市武术运动协会和青岛崂山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中华武术螳螂拳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18-19日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举行。应邀前来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各界代表近百人,除了青岛武协、青岛市政府和崂山风景区管理中心的有关负责同志外,参加本次研讨会的还有武术界泰斗蔡龙云老先生、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先生、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邱丕相教授等。另外还有数十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众多螳螂拳顶尖高手。  相似文献   

4.
“追美揖欧”式“中华新武术”的是与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代中华民族战事失利和外交残败,国人开始透过物器层面,审视民族心理价值,思辨民族孱弱的历史根源。伴随东西文化论争,有志之士纷纷提出了尚武主张,例如马良组织武术名家创编了中华新武术。通过史料研究发现,中华新武术促进了武术文化空间的变迁,使武术传承方式更加开放,为旧时武术教学提供范例,促使武术文化属性的转变,是体育化标准化竞技武术的发轫,是追美揖欧急功近利民族心态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青岛武术和青岛国术馆于利生,管仁利,严庆心,卢玉华位于胶东半岛的青岛市,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它为中国武术的弘扬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近代历史上青岛国术馆的建立,更为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建市于1891年的青岛市,虽然至今只有100多年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改革开放以来武术表演节目和武术表演市场为切入点,以改革开放以来对武术表演影响较大的武术表演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武术表演节目的优缺点,提出对武术表演及武术表演市场的一些建议。对武术表演的创设,武术的传播及武术文化的推广具有积极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解释大武术观的内涵,界定学校武术和影视武术概念;分析了大武术观的视野下学校武术和影视武术的发展,以及学校武术教育和影视武术创新发展的对接;认为大武术观视野下,武术是有生命力的文化,武术的生命力是挖掘适合时代主体的武术价值和精神。  相似文献   

8.
1923年4月22日,上海举行了一次全国性的武术大会,倡办人为我国近代新武术的推行者马良先生。参加这次大会的有上海的“武术进德会”、“精武体商会”、“中华武术会”、“上海公共体育场”等,有北京的“北京体育研究社”,山东的“山东武术传  相似文献   

9.
唐韶军 《武当》2004,(8):58-58
由青岛市武术协会和青岛崂山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中华武术螳螂拳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18日-19日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隆重举行。应邀前来参加本次盛会的各界代表近百人,武术界泰斗蔡龙云老先生也不辞劳苦,兴致勃勃地从上海赶来参加了本次会议。除了青岛武协、青岛市政府和崂山风景区管理中心  相似文献   

10.
武术优势的困惑与优势武术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时期武术优势与优势武术进行概念界定.利用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及其关系、文化交流的互惠互利性坐标体系,分析了在新时期武术面临技击性优势、健身性优势、德行教育功能优势、神秘文化优势等衰落的各种困惑,认为休闲性健身武术、文化性武术、区域性学校武术等优势武术项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的特点,段位武术的特点,段位武术在学校中开展状况及开展方法,开展段位武术的意义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在学校中开展段位武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把学校武术和段位武术真正结合起来才会有武术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武术服饰是发展与传播武术的首要元素之一,是展现武术哲学和民族文化理念的重要载体。习武者在健身、训练、比赛中穿着特定的武术服饰,融合着武术自身的运动之美,充分展现武术的魅力。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武术服饰所蕴含的文化,探讨武术服饰对武术运动传播的影响。从而为更好地推动武术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结果显示,武术服饰对武术传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武术境界论     
马剑  邱丕相 《体育学刊》2007,14(5):68-72
提出武术境界论题,其目的在于解决武林人的理想。武术境界是武术对武林人总的意义世界,是从现实的武术人生中抽象出来的理想世界。武术境界能够启迪武术人生,觉解习练武术应达的理想与意义,是武林人的心灵守护神。按照层次划分,武术境界包括“然境”、“术境”、“艺境”和“哲境”。具有什么样的武术境界,将会拥有什么样的武术人生。  相似文献   

14.
金安 《武当》2005,(1):63-63
中华民问武术论坛于2004年11月19至20日在武术之城——广东省佛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专家及佛山武术界人士共100多人参加了论坛会。本次论坛会是佛山武术文化节的一个组成部分,专家们从各个方面介绍民间武术的发展以及成为国际上知名品牌的原因,是一个从理论上对民间武术进行科学总结的论坛会。  相似文献   

15.
1922年美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麦克乐应<申报>馆之邀撰写了一篇名为<五十年来中国之体育及武术>的文章,该文发表在翌年3月<申报>馆正式出版的<最近之五十年>纪念刊上.1924年9月的<体育与卫生>第三卷第三期上发表了"新武术"倡导者马良的<中华北方武术体育五十余年纪略>一文.本文通过对两文框架结构和语句内容的分析,断定马良的<中华北方武术体育五十余年纪略>抄自麦克乐的<五十年来中国之体育及武术>.  相似文献   

16.
武术运动的起源及其价值趋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它的本质特征是技击 ,随着社会的进步 ,武术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变化。现代竞技武术将会出现多种价值取向。大众武术的价值也将会以前所未有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武术现代价值作为研究对象,在立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梳理,从武术对现代的国家、社会和个人角度探究武术现代价值的传播。武术现代价值的传播体现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传播,国家层面的武术现代价值有军事服务、文化交流、竞技发展;社会层面的武术现代价值传播有娱乐观赏、商业发展、教育教学;个人层面的武术现代价值传播有保健养生、防身自卫、修身养性。武术现代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整体,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从武术现代价值看武术传播对于武术需求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查阅、田野考察等方法,对新化农村群众武术进行了考察。20世纪80年代,当地农村群众武术开展比较好,而步入90年代后,其开展则处于低迷。通过分析,得出:1)本土武术与生产力发展的相适应、国家对民间武术的挖掘与倡导、当地自身深刻的武术文化底蕴是新化农村群众武术在80年代开展轰轰烈烈的主要因素;2)本土武术发展环境受到挑战、村民思想观念改变与经济发展的不和谐、国家武术发展政策重心的偏离、本土文化自身发展的滞后以及农村学校武术教育的欠缺,是当地农村群众武术在90年代后逐渐淡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武术之乡已经具备了的发展武术产业的生产要素进行分析,认为武术之乡较国内其他地区在发展武术产业上有较大的资源优势。从区域经济的增长机制上看,武术之乡是发展武术产业极具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增长极,是开发武术产业第一选择的区域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高贯发 《精武》2010,(12):76-76
武术人作为武术传播的一个载体,对武术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当今,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能了解到武术名人,譬如影视、小说、武术典籍、书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