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姚菊卿 《武当》2013,(6):22-22
习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含阴阳动静之机,包含了天地万物变化、发展与对立统一,故日"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在人体结构中,既有主次之分,又有相互联系,腰与四肢就是如此。太极拳尤为重视腰劲。拳论云:"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等等。一、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邵义会 《精武》2006,(5):40-41
太极球功法是太极门练习内功、增加功力的一种辅助功法。由于师承关系不同,太极门各流派所传太极球功法多有不同,如有放球于石槽中的推揉研摸法,有球贴墙壁揉动法,也有运球于身手中的旋动法等。本门所介绍的太极球功法,是一代太极拳宗师陈照奎先生当年秘传给我的恩师马虹老师的陈氏太极拳系列辅助功法之一。本人跟随马虹老师多年,并得到恩师传授多种陈氏太极拳辅助功法秘诀。自恩师传我太极球功法后,本人坚持常年操练,并请人特制了一个14.5公斤重的大理石球,用于日常练功之用。平时结合练习太极拳套路,潜心研习太极球功法,拳球结合,相辅相成。经过多年实践,感到自身内气充盈,身腰力厚,下盘稳固,受益匪浅。下面介绍的太极球功练习法,就是本人在马虹老师亲授功法的基础上,并根据自己多年练功体悟加以整理的。现介绍给大家,供同道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永年  徐晓东 《武当》2004,(7):10-11
太极球功是太极柔术内功的重要功法,由王永福、赵中道、关永年三位先生一脉相传。经过一百多年来的丰富与完善,发展成现在的太极球功。  相似文献   

4.
柔力太极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研发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运动项目,本文阐释了柔力太极球运动所蕴含的道家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德经》中的思想智慧,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反者道之动”的主旨是“反其道而行之”,是道家高明的思维方式,柔力太极球运动主动迎球、欲进先退、上下相成、左右相照的运动方式正以此为思想根源;(2)“柔弱胜刚强”是“反者道之动”的具体体现,是道家独特辩证法的体现,这正是柔力太极球运动以柔化力、以柔克刚的运动行为的思想根源;(3)道家哲学以“无为”为方法论的总原则,其最终目的却是“有为”,即“无不为”,柔力太极球运动的每一个技术动作的接球引化都完全顺着球的运行趋势同向而行,继之根据人体运行趋势完成抛发,这种通过依道而行、顺势而为的运动方式来战胜对方的思想根源正是道家哲学的“无为而无不为”;(4)道家哲学的起点是“无”,经过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最终还要回归于“无”,即“复归于无极”,这正是从事柔力太极球运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以无胜有”“空灵无我”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欲将太极柔力球运动项目名称中的"太极"二字去掉而改称"柔力球"的趋向,重点论证了"太极柔力球"这一名称的合理性。首先设想了小球类运动应该遵循的从"刚力球"到"柔力球",再到"太极柔力球"的发展逻辑;其次从技术、规则、层次境界、哲学指导等方面论证了太极柔力球运动与太极思想之间的密切关系;最后以东方武打技术的发展为参照,说明了在其项目名称中去掉"太极"二字将导致的实践方面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6.
八卦太极拳     
旧时武林中,曾传有八卦转圈、太极画圆、形意点“点”的歌谣,也有的称之为八卦步、太极腰、形意“拳”。这几句老话,可谓高度概括了八卦、太极、形意三门内家拳种的基本特色及其各自的优长。 然而,号称上三门的八卦、太极、形意拳,同世界上其它事物一样,都不可能是至善至美完美无缺的。相比之下,无疑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若论身法、步法之灵活性,太极、形意皆不如八卦;论腰  相似文献   

7.
目录八门五步人身太极解八门五步用功法太极分文武三成解固有分明法大极下乘武事解粘黏连随太极正功解顶扁丢抗太极轻重浮沉解对待无病太极四隅解对待用功法守中土太极平准腰顶解身形腰顶大极四时五气解图太极圈大极血气根本解太极进退不已功太极力气解太极上下名天地太极尺寸分毫解太极人盘八字功太极膜脉筋穴解太极体用解太极字字解大极大武解太极节拿抓闭寸分毫解太极懂劲解太极补助气力解八五十三势长拳解大极阴阳颠倒解共三十二目八门五步棚南振西挤东按北采西北树东南肘东北靠西南北方位坎离兑震类乾坤民八门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  相似文献   

8.
张绍义 《武当》2012,(1):18
内家拳有"形意拳、八卦腿、太极腰"之说。此说高度概括了内家三门各自的武术精华。可是习练太极者并非都会用腰,关键在于每个人练功是否得法。练太极拳如何用腰,对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说,颇有难度,需要明师言传身教,待把动作练熟后,仔细地琢磨体悟。现从杨式太极拳中选取几式为例,谈一谈本人练拳用腰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樊振 《武当》2013,(11):24-25
武术中评价拳法的谚语日:“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这说明,走步是太极运动的基础和先导。太极拳强调劲起于脚跟,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而手,上下相随,完整一气。所谓下盘决定上盘,步法对,身法才对。否则,根基不稳,地动山摇。因此,增强脚上的功夫,练好太极走步十分重要。那么如何习练好太极走步呢?笔者认为,除平时打好马步、弓步、丁步、虚步、仆步,独立步、进步、退步、横步、斜步、跟步、垫步等步型步法基础,加强桩功、行步锻炼,  相似文献   

10.
陈雄 《武当》2011,(5):13
太极拳谚所云"手进三分,腿进七分",一语道破行步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太极步与腰胯、中定关系极为密切,若不练好腰腿功夫,则由于基础不扎实而制约拳艺水平。在此,以右弓步为例,简述太极步的练法:  相似文献   

11.
一、陈式太极十三杆简介陈式太极十三杆,又称十三大枪(加上枪头即为枪),是陈式太极器械套路中长器械重兵器的一种。杆采用三米多长,尾部较粗的白蜡杆制成。套路以十三个动作组成,故名“十三杆”。太极十三杆,套路短而精,没有舞花动作.一招一式用法逼真.威力无穷。它以沾、缠、绞、拦、披、崩、拖、挂、横、扎、抖、架、挑等杆法,独具特点,是陈式太极器械中的佼佼者。练此杆,必须有雄厚的拳术基础。练时要求裆圆步稳.腰扭臂缠,以相当的内劲缠绕杆.身体突然发力。因此,是陈式太极拳器械套路中增长内劲,加大裆腰臂的爆发力,…  相似文献   

12.
杜子宇 《武当》2003,(6):15-16
圆 太极阴阳一圆中。此圆乃浑然一球。故谓太极球。唯球,才最完整地描绘了多维宇宙真体的总轮廓,真场形,万物就生活在此场中,自然中。宇宙如球,就是它的亿万宠儿——日月星辰之天体也如球,故曰“星球”。这无数星球及其群体都在宇宙大场的统驭下圆转运动,并且相互作用。星球自转为滚,公转为绕,是滚是绕,各依其心,而且向  相似文献   

13.
球爱 周秀娜     
因为太阳是球,月亮是球,太极是球,脑壳是球,肚皮是球,那两个双黄蛋,更是如假必不包换的两个球,所以男人从不说他不爱球。  相似文献   

14.
陈雄 《武当》2014,(9):16-18
杨式太极拳115式大架的肩、腰、胯练习要点,总体来说,就是将站桩功、松腰功、松胯功、太极步及虚领顶劲、开胯圆裆、松腰塌胯、扣胯、垂臀、尾闾下坠、落胯(沉胯)、坐胯、转胯、含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等练法融入拳架之中,以腰胯带动四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达到式式身正安舒,动作虚实分明,势势松活沉稳。太极拳手上的动作相对来说容易看清楚,容易看明白。太极功夫不在手上,而在丹田和腰腿。习练太极拳,其肩、腰、胯的运动既难以看出来,又不好练,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太空球 太空球是因球靶上的球孔设计理念来源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而得名.太空球运动项目是一项用左右手投球入孔的休闲运动,兼有了飞镖的命中率、铅球的投掷力量、保龄球的高科技、高尔夫的挥杆击球动作"四合一"时尚运动特点,并糅合了太极特有的哲学、美学、健身、养生、娱乐等功能,及在运动中享受"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6.
王炳生  崔晓梅 《武当》2005,(10):6-10
武当太极十三杆是九宫太极门中长兵器的一种。古代亦称大杆子或大杆。据何良臣《阵记》载:“马字枪,沙家杆子,李家短枪,各尽其妙”。该杆长约3米,把粗约五厘米,白腊棍制成。双手阴阳握杆为主,左右互换握法使其招术。杆法套路有抖、劈、崩、推、拨、戳、挑、格、缠、圈、滑、滞、云等动作变化组成。运用太极的身法、步法,以腰发力,力达杆身。以太极腰、八卦步、大抖杆为基本功。用于贯通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武当》2006,(4):43-43
我练习太极拳多年,对太极运动略有心得。在一次登山运动中运用太极法得到启发,经多次练习感到很有效果,即用太极步登山,能起到煅炼身体的特殊功效。通常,众多的登山运动煅炼爱好者,上山都是弯着腰,下山直着腰,无论上山下山身体都是呈直线型(行)运动的。这样既  相似文献   

18.
牛胜先 《武当》2010,(1):14-15
腰和腹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要分开谈呢?因为先辈武术家们多谈腰,所以我把腰和腹分开谈,为的是刚才能着重谈谈腹。练太极拳是腰带动四肢,腰是一身之主宰。先辈们说,腰似车轴。练太极拳是腰的左右旋转带动手和脚,腰不动则手臂几乎也没什么动作。由于太极高手能合理用腰,故动作常使一般人不知觉。须知腰左右旋转,不是左右摆动,左右扭腰。如果是摆动、扭腰,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19.
太极混元内功培养的是混元一体的上乘功夫,即一粒混元气通于经络,充于肌肤,敛入骨髓,缠绕全身18个小球,最后形成一个旋转自如的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的太极球。该功夫能帮助练习者增长内气和内劲,提高太极拳和太极推手水平  相似文献   

20.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用腰?腰在太极学运动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白了此问题,就能自觉地在练学中用腰,达到提高技2和位勇祛病的目的。一、旺发回珍河什么回用回练太极拳为什么要用腰?因为太极拳运动尾以腰力轴带动肢体螺旋缠绕地作划圈运动,这是太极拳运动的独特布式。R有以腰为轴带动肢体运动,万能形成螺旋缠绕的划圈运动。以腰为轴,肢体就是轮,太极拳的动作是随着腰轴转动而运动的,这就展轮随轴转,以轴带把伪造理。以腰为怕,上套轮的半径是从腰到手指;下留轮的半径是从腰到脚趾。这两条半径上有许舍夫妇,夫节都是轮。从腰到手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