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的重要任务。所谓"整体把握",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整体观、全局观。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让学生有从整体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旨的意识和过程,即使字词句的教学也应该服从于文章的主旨——也就是全文这个整体。无论是语文阅读展示课,还是家常的阅读课,都多多少少都有字词句教学与整篇课文的教学相脱离的状况。这种状况有两种表现:有时字词句的讲解太过散乱,虽然字词句也是基础  相似文献   

2.
吕虹 《辽宁教育》2010,(3):34-35
传统语文教学要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即不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繁琐分析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点深刻地阐明了阅读课文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全文。那么,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带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呢?我认为,要以“读”为手段,找准文本的特点,带课题疑惑感知、看课文插图感知、循文章主角感知、抓文本主旨感知。  相似文献   

3.
“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课标着重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改革以来,明确提出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感知文本的要求。整体感知的教学理念,着眼于文章的整体,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注重理清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掌握文章的精髓。这种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学作品的积累及欣赏能力,也是对过去阅读教学"肢解"模式的一种否定。无疑这一教学理念是符合文本认知规律的,也是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就课堂教学来讲,语文素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离不开阅读教学。词语是文本的基本组成,词语教学应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将“整体把握”提升到“语文教育”的三大“特点”之一:“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是一种通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对读物整体内容的把握。而我们的教学往往把整体性阅读简单地理解为“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读了课文,有什么样的感受?”等几个琐碎的问题,将一种教学理念与策略加以窄化、异化,一带而过,认为提出这几个问题了就意味着关注了整体性阅读教学了。由于整体性阅读教学在增长智力,提高能力,增益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因而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及教育专家的重视。本文就阅读教学整体性如何贯穿教学全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教学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即不要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烦琐分析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点深刻地阐明了阅  相似文献   

8.
"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之一.教材处理的最为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教育部(2011年版)新课标仍然强调课文的整体教学,其中有一句话表明了这种观点: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缪琴 《语文天地》2010,(7):26-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就必须设计好主问题。以主问题引领学生阅读的深入。那么如何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呢?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思考与实践。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0.
一、整体把握策略的引导《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教学中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这里的“尤其”充分反映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 ,怎样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运用整体把握文章的策略呢?于永正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教学范例。他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始 ,紧紧地抓住“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 ,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 ,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 ,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一句催人泪下而又充分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让学生反复朗读 ;然后 ,在学完“谈《水浒传…  相似文献   

11.
李茹 《文教资料》2011,(15):30-31
整体把握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钥匙。培养整体把握课文能力,要树立整体把握文章的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要采取如下措施:做好新旧知识的“接轨”工作;搞清文章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加强阅读训练;掌握学习策略,架设从“学会”到“会学”的桥梁;创设情境,营造阅读氛围。  相似文献   

12.
正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章进行详细地分析,通过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内涵,这种阅读方法使学生缺乏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在新课改进行中,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要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到作者的观点,能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强调整体教学,阅读教学过程必须整体化,教师要树立整体观念,并运用整体观念来指导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课文的整体统摄能力,对课文形式和意味的整体把握能力。用整体把握的直觉方法,对阅读对象作战略性的审视,整体上把握其主旨、意蕴、韵味以及框架结构和风格特色,并按照在宏观指导下的微观体味这一思路来指导阅读。大多数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往往是光认识事物的一般属  相似文献   

14.
周洁 《广西教育》2012,(24):39-40
在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并深入领会其含义的能力,是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迅速把握文章整体结构、思想主旨、情感内涵的一个切入点。如果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能贯穿这一教法,让学生经过训练能熟练地找准文本中表现其主旨的关键词并以此为突破口去解读文本,那么,学生在应对高考现代文阅读备考时,也能将此法迁移至课外的现代文阅读中去,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有效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和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比较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整体把握。可以说,语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6.
教无定法,教无成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在“快”、“巧”方面下功夫,务必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力求达到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层次、主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秦梅珍 《考试周刊》2010,(42):62-6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吕叔湘先生也曾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统一的整体,其中各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正确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可以更加有利于有效、扎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说,这样的环节就是教学的基本细节,也就是比较大的细节。环节与细节构成“部分”,这些部分构成“整体”。环节与细节中有整体,这是我们一定要充分注意的。  相似文献   

19.
教无定法,教无成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在“快”、“巧”方面下功夫,务必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力求达到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层次、主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整体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