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鲁替尼(ibrutinib)是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类的口服靶向抗癌新型药物,能够抑制恶性B淋巴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和存活,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实现长期缓解和潜在治愈,开创了治疗CLL的先河。文章就ibrutinib在CLL中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技》2007,(12):7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在建所20周年之际透露:继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凋亡靶向治疗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后,另一种白血病类型——M2型白血病基础研究和诱导分化治疗也获得了重要的新进展,目前已经完成临床前试验并进入药物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3.
2001年5月,伊马替尼由瑞士的诺华公司研发成功,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并且很快成为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一线用药,快速成为重磅炸弹级药物。本文梳理了原研药企在中国的20年专利申请之路,并给出了技术发展路线图,同时对国内代表性制药企业的专利状况加以介绍,最后结合"印度代购第一人"陆勇被捕案对伊马替尼的仿制药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肿瘤药理、分子药理学研究的飞速发展,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靶向抗肿瘤药物有独特的靶向抗肿瘤作用,在当前临床治疗中已发挥重要作用,但仍不能完全根治恶性肿瘤。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仍然是热点。近来,研究者们已发现Telomestatin(SOT-095)、elesdomol、PI-88及其类似物等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对此,结合大量研究结果介绍近年来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冯飞艳  樊晨 《大众科技》2023,(3):158-161
靶向药物将肿瘤治疗从化疗推向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VEGF是一种明星靶点,开发作用于VEGF靶点的治疗药物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热点。文章基于已发表的文献证据、数据库、国内外药品说明书,重点针对抗VEGF药物的作用机制、产品现状和我国自主研发的抗VEGF药物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靶向治疗药物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闻速览     
《今日科苑》2011,(18):5-8
中国大样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析结果首次发表陈赛娟院士领导的研究组在《血液》杂志发表了对118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基因突变检测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这是科学家首次发表中国大样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析结果,为进一步风险调整治疗及靶向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学生活》2014,(11):70-71
白血病是非常可怕的疾病,曾经几乎可以宣判患者死刑。但随着科学的进步,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由于白血病分型和预后分层复杂,因此,没有千篇一律的治疗方法,需要结合细致的分型和预后分层制定治疗方案。目前,主要有下列几类治疗方法: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通过合理的综合性治疗,白血病预后得到极大的改观,相当多的患者可以获得治愈或者病情长期稳定,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时代过去了。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都是心力衰竭,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目前临床上主要是是药物治疗,现收集近5年来关于心衰方面的最新药物治疗,希望对临床有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的恶性g隆性疾病。药物治疗仍是白血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已有多个治疗白血病药物获得美国FDA的批准上市,包括大分子抗体类药物和小分子抑制剂类药物,开发白血病药物正处于研发的热点的领域。本研究首次对白血病类药物的欧洲授权专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用于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处于开发的稳定期,专利数量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表明抗白血病药物的研发处于研究热点领域。专利地图显示大分子抗体类药物的专利数量显著少于小分子药物专利。在白血病类药物研发领域,跨国大制药公司在抗白血病药物开发上具有领先的优势。通过专利地图,词云地图,旭日图首次宏观立体展示了药物组合物,蛋白激酶抑制剂和pyrazole类化合物比例构成,并且通过分析提供了抗白血病类药物最新的研发态势。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8,(7):5-5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大学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发现可促成慢性骨髓血癌(CML)细胞凋亡的新机制;若可借由该机制筛选适合药物,将有机会找出治疗CML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信息》2006,(6):18-18
香港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显示,用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药恩替卡伟比目前常用的拉米夫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脱靶效应     
制药业曾宣称癌症靶向治疗将成为治疗领域的下一次浪潮,该疗法攻击通过分子分析识别出的特异蛋白。这种方法在去年十二月遭遇挫折,因为欧洲的制药商阿斯利康(AstraZerleca)报告说他们的靶向治疗药物易瑞沙(Iressa,又名吉非替尼[gefitinib])虽然能够缩小肿瘤,但是并不比一般安慰剂对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命更有效。根据这项包括1700位病人的研究,阿斯利康撤销了其在欧洲获取许可的申请。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提高药物的靶向性,以期最大限度地增强药物的疗效,同时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但是常用剂型往往无法达到此效果。所以,目前的开发热点—靶向制剂,在药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里简述了靶向制剂的特点及近年来的应用情况,同时简要阐述了这些剂型所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两组均经鼻内镜手术,并给予抗感染及鼻腔盥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及口服克拉霉素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3.34%),P<0.05。结论: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疗效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向阳 《百科知识》2012,(18):10-13
正癌症的治疗现在已经有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免疫生物疗法等多种疗法,而且在化疗方面还产生了癌症的靶向治疗。所谓靶向治疗,就是用药物准确瞄准肿瘤进行攻击的治疗,可分为器官靶向治疗、细胞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而分子靶向治疗就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如蛋白质分子、基因片段等)进行攻击,以阻止癌细胞的分化。这些治疗方式在很多癌症上都得到体现。如果对近年来一种男性比较容易患的癌症——前列腺癌的防治进行深入了解,就可以比较深入地理解癌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不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存在差异,部分患者会由于复发难治而失去生命,其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是体内存在白血病干细胞,而目前由于白血病细胞对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严重阻碍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靶向治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对该病靶向治疗的方法、机制及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程发尧 《华夏星火》2000,(10):55-55
在临床上,休克患者经扩容纠酸等治疗后,血压仍不稳定,末梢循环未见改善,则应使用升压药物,以强心收缩血管为主的拟交感神经类药物是升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休克的拟交感神经类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  相似文献   

18.
普通药物制剂在临床使用时,治疗疾病的同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作用分散,药物疗效不强,但如果制成靶向给药制剂,通过适宜的载体,使药物成份定位释放,会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特别是中药制剂,更需要药物成份的定位有效良好地释放。本文对中药靶向给药制剂的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医学界不断开发蛋白多肽类药物,并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癌症、遗传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与普通的化学类药物相比,生物技术药物具有更强的靶向性,而且毒副作用不大。但是常规的蛋白多肽类药物在给药时,容易在体内被生物酶代谢或凝集变性,半衰期短,必须通过注射频繁给药,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不方便的。而纳米水凝胶能够有效地防止蛋白凝集失活,使体内药物的稳定性得以提高,因此已成为近年来蛋白多肽类药物载体的热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逍遥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逍遥散,150ml/次,3次/d;对照组50例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共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HBV-DNA、肝功能的变化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vs 8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服逍遥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