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被动式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被动式包括结构被动式和意义被动式两类,意义被动式虽然没有结构被动式使用普遍,但却有多种表达形式。意义被动式运用多种表达形式,以主动的形式来表达被动的意义,在表达功能上,主要对主语起描述说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的被动结构分为结构被动式和意义被动式。其中,结构被动式标志明显,使用广泛,但存在不足,因此,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意义被动式,本文列举了意义被动式的十种表现形式并对其用法分别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英语的意义被动式(notional passive)是相对于结构被动式(syntacticpassive)而言的。它是用主动的形式表达被动的意义,就象汉语中表示被动意义一样,并非一定要用“被”字来表达被动意义。尽管它没有像结构被动式那样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它不拘泥于形式上的被动结构,导致它有着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本文拟从词性角度出发去叙述有关英语意义被动式的形  相似文献   

4.
汉语被动式界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式”是汉语中一类常见而又独特的句式。关于被动式的界定,语法学界历来多有讨论,也多所争议。我们运用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理论,从名称、外延和内涵三个方面对汉语被动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将无标志被动式——意念被动式、伪标志被动式——“由”字句、虚标志被动式——一被动结构及“被v”式合成词等排除在真正意义的被动式之外。  相似文献   

5.
在英文中,有些介词如above,beyond,in,under,within等后加含有明显动词含义的名词如attack,control,belief,comprehension,repair,grasp等构成介词短语,这些短语常常具有被动意义。这是英文的一种习语用法,它可使句子流畅、简洁,且避免了过多使用被动式结构。 1.这种“介词 名词”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1 结构中的名词有较强的动词意义,含有这种结构的句子往往可以转换为该名词的同  相似文献   

6.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用被动句表达,只不过使用形式要比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复杂得多,这些被动句式往往会成为阅读文言文的障碍,所以,在古汉语的的学习中,应特别注意这些特殊句式,掌握其用法特点,对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文言文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根据有无形式标志,可分为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和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上的被动句。本文主要是从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方面来探析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张阿林 《考试周刊》2013,(66):76-77
英汉语被动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形式标志、使用频率及意念被动句的使用分布三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英汉民族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诸多不同,衍生出不同形态的被动式,这对掌握英汉语差异,了解东西方文化,准确、道地地习得英语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明之间汉语的被动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唐宋元明这一时期的书,特别是接近口语的如变文、平话、小说等,如果留意语言现象的话,我们便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一时期汉语被动式的现象较之唐代以前和近代、现代都复杂得多。这一复杂现象的具体表现是,除了唐代以前旧有的被动句式多数还被沿用着而外,不少新的句式产生了,使用的场合比唐以前多了,使用的频率似乎比唐以前也大了,然而这些新的句式及其用法,有的又会令人感到简直是不合常规。这样,一方面当时的被动式是丰富了,另一方面也显得有些混乱。因为是这样,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当时被动式的情况,为了较清楚地了解现代汉语的被动式和当时被动式的关系,为了能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汉语被动式在历史发展中所遵循的道路,把当时新的被动式的复杂现象——包括那怕是偶见的现象在内,作一较为详细的叙述说明,想来不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9.
对不定式被动式的考查历来是高考单项选择填空题的一个重点,一般来说,被动的意义就需要被动的形式去表达,而主动的意义则需主动的形式去表达,但由于不定式的使用存在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情况,考生又往往对这种情况出现的场合不十分清楚,在遇到考查不定式被动式的题时就会显得底气不足,难于决  相似文献   

10.
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受事者的句子。被动句根据有无形式标志,可分为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上的被动句和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两种。该文即从意念上的被动句和被动式两方面进行分析辨别,解决古汉语中被动句式难以识别和处理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态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句,尤其是结构被动句;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较低,主要通过意义被动句来表达被动语态。造成这种语态使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语法、修辞、文体、思维方式及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存在于语言系统内部。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动词的语义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造成两种语言被动语态使用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中都存在一种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式——意义被动句。然而,这类被动句在英语和汉语中无论是从形式结构还是从使用频率来看却都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使用的谓语动词、表示的时间范围、语序和使用频率这四个方面对英汉语中的意义被动句作一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13.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都要借助主动或被动这组语法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这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在英语中 ,有语态语法范畴 ,故有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 ,其被动语态的标记为be + -en ;而在汉语中因缺乏语态范畴 ,也就无所谓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之分。在动词谓语句中 ,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 ,句子就是被动句。本文主要分析两种被动句的不同之处 ,以求从这一侧面来进行英汉对比。  相似文献   

15.
英文句子时有时态和语态的区分,其中语态又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本文主要介绍英语被动结构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6.
从发话人的角度对英语被动语态进行语用平面分析,重点分析发话人的话语意图和被动语态的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英文被动语态的汉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不像英语那样有表达被动的特殊句式,这种语法缺项使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成为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本文依据对比语言学理论,通过对比研究英语被动句的语义价值,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被动的方式,归结出英文被动句汉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8.
语态是指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这两种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由于文化差异,使用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在翻译中应注意语态的翻译。本篇主要根据汉语特点,谈论将英语被动态译成汉语的一些规律及方法,以助于实践中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字表达客观化的手段之一 ,英语被动语态常见于英语新闻报道和科技文章中。如何按英语的表达习惯去理解原意 ,又怎样将它译成恰当的汉语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英语被动语态的一些常见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