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托物言志,又叫咏物言志,指的是一种借助具有显著特征的具体之物寄托特定情思的表现手法。记叙文中的托物言志,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事物的形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愿望等。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物"为基础托物言志的记叙文,"物"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写志的基础是咏物,如果不能在文中很好地展现所  相似文献   

2.
李琳 《现代语文》2007,(6):97-98
古人喜欢物,梅的傲骨,兰的清幽,竹的高沽,菊的淡雅,无不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古人喜欢咏物,自然万物、山川河岳,花鸟虫鱼,无不是诗人情感的依托。诗人借小小的事物,寄托情思,抒发自己的志向抱负,这就构成了咏物诗主要的特点——托物言志。那么,如何理解其中的“物”呢?  相似文献   

3.
周志恩 《新高考》2011,(Z1):32-33
托物言志是借助富有某种显著特征的具体之物来寄托特定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类散文,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之物的特征,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志趣愿望的散文。"托物言志"中的"物"是作者借助那些与现实密切相符的事物作为自己思想情感的载体,将其人格化、感情化,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借助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对这个思想情感"载体"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寄托自己的情志。一、找准所托之物,把握其  相似文献   

4.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中国文学本有托物言志的传统,《论语·子罕》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借松柏表现坚贞的人格。《离骚》里的美人香草,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操。有些作家不敢或不愿把自己的政治见解明白说出,也常常隐去真意,而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在那些题为“咏怀”、“咏史”、“感遇”、“感怀”的作品中,不少是这样的。因此,鉴赏中国文学,必须注意有无寄托,如果有寄托,就要进一步弄清是什么寄托,透过表层的意象,体察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无论什么诗歌,无论写什么,总是为  相似文献   

5.
技法指导 托物言志,是指借助富有显著特征的具体事物,来寄托特定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类记叙文,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事物的形态,巧妙地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志趣愿望的叙事文. 名篇引路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哨采访.  相似文献   

6.
荷花诗话     
荷花是千百年来诗人歌咏不息的对象。他们不光赞美它的美丽形象,还借助它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寄托情怀。  相似文献   

7.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作家魏巍曾说过:“写好一篇东西,能打动人心,就要把心捧给读者。”写作抒情散文就要做到把心捧给读者,就要吐真情,有真意,  相似文献   

8.
所谓寓意,是指事物含蓄在内的意思,或人们寄托在事物身上的道理。我们常说“事物的本质所在”、“寄理于物”、“托物言志”,这种“质”、“理”、“志”就是寓意。揭示寓意的一般方法有两种:一是抓事物的形象特征,二是抓事物的生活特征。由这两种特征可以向内作纵的深入思考,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即含蓄在内的意思,向外作横的类比联想,体会出寄托在  相似文献   

9.
漫话荷花诗     
综观历代诗人所写的荷花诗.除少数是直接赞美荷花本身以外.大多是托物言志。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0.
古人倡导“诗言志”,令人崇尚“言为心声”。不管怎样,诗文中抒发作者感情、状物咏怀的题材很多,以“柳”为题材的诗歌尤其多。诗人借助“柳”之意象,或抒情怀,或展抱负,或浇块垒,或讽时事;可以说“咏柳”诗词是中国诗海中的艺术奇葩,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1.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诗歌和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但在欣赏、品味的过程中,要想将这二者准确地分辨清楚,却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概念的有关解释区别度太小。关于“托物言志”,2004年1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关于“借景抒情”,顾名思义,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尽管关于这两者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此物与彼…  相似文献   

12.
“托物言志”是文章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并寄托一定的思想意义表达出来,或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读者。有目的地观察和合理想象是“托物言志”的先决条件。本文探讨了这一写作手法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托物言志”是文章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并寄托一定的思想意义表达出来,或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读者。有目的地观察和合理想象是“托物言志”的先决条件。本文探讨了这一写作手法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寻求可寄托之物以表达自我内心感受,这种借物以求得内心的情感的寄托所得到的鲜活的艺术形象,即所谓“意象”。简而言之,意象乃寓“意”之“象”也,换用另一种说法就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相当重要。诗词是文学味很浓的文体,学会欣赏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及审美表现力。一、诗词欣赏切入点1.重情感、重思想。古人云“诗言志”。任何一首诗词都是有感而发。我国古人善用托物寓意、情景交融的写法,现代咏物诗也常通过咏物抒发主体情感,即使哲理诗对世相理性的观照中,也隐含着作者自身的主观情感。细分一下,诗词的情感抒发一类是直抒胸臆(如《君子于役》) ,一类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如《观沧海》、《朝天子·咏喇叭》)。在诗词教学中注重情感分析、透视情感底蕴,注重托物所言之志(即意、思想…  相似文献   

16.
夏日赏扇联     
风雅扇子店 “明月八怀,团圆可喜;仁风在握,披拂无私。”这是某扇子店贴的对联。这副对联看似写扇,实则借扇抒怀,托物言志。上联借月咏扇,“明月”指白团扇,将家人团聚的意愿寄托在扇上;下联则把扇来之风称为“仁风”,暗喻作者无私地惠及别人的坦荡情怀和高尚品格,无形中抬高了顾客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备考提示写景咏物类散文主要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寄托深意。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借此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常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有所寄托。作者往往用含蓄的词句点明文章深层的主旨以达到抒情言志的目的。这种题材的散文一直是高考散文阅读选材的重点,也是多数学生感觉  相似文献   

18.
刘香敏 《成才之路》2010,(14):41-41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两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学生易将二者混淆,这与二者在形式上相似有关。它们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但只要仔细分析其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韩艳敏 《考试周刊》2012,(39):11-12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诗言志”。古代诗歌言志有多种手法,直抒胸臆而外,借景抒怀、以古喻今、托物言志等都是诗人寄寓心志的常见方法。所谓“托物言志”,是指诗歌创作中一种凭借外物寄寓心志的表现手法。诗人所言之“志”,有时亦称哲理、情感、主旨、意蕴等,这种艺术方法,可使诗歌含蓄蕴藉。本拟就“托物言志”类诗歌的特征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