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水 《考试周刊》2011,(17):33-34
孟郊是中唐韩孟诗派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以"苦吟"著称于世,身处封建社会由极盛转衰的中唐。孟郊一生都为追求人生的终极意义而奋斗,一生呕心沥血创作五百多首诗(现存)诗歌,其中包含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
古代诗人中,以“苦吟”知名的,当首推唐代的孟郊、贾岛。欧阳修《六一诗话》;“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生平尤喜为穷苦之句。”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称他们为“郊寒岛瘦”。他们为什么苦吟?一说是因为他们一生命运多舛,穷困潦倒,只有以苦吟写其穷愁。一说是因为他们“气象如此,宜其一生跼蹐。”(瞿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包括《才调集》在内的十五种历代唐诗选本所选孟郊诗数目的考察,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唐诗选本对孟郊诗的选取差异较大,孟郊诗所受关注程度随时代发展逐渐加深。从对包括《唐文粹》在内的八种代表性唐诗选本中所选孟郊诗篇目的考察来看,各家对孟郊十四类诗的选择并不均衡,但乐府诗是共同的首选目标。在历代唐诗选本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游子吟》《古别离》为代表的一批孟郊诗的名篇,它们构建起孟郊诗高妙简古的印象,拉开了与诗论家酸呻苦吟之论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说郊寒岛瘦     
在中国诗歌史上凡提及孟郊、贾岛,人们就会想到苏轼《祭柳子玉文》中那两句著名的评语:“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唐朝以后历代文人也都把这两位诗人相提并论,晚唐诗人齐巳的诗云:“贾岛苦兼此,孟郊清独行”。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喜为穷苦之句”。我们说,孟贾二人的诗风的相似在于他们的苦吟。他们把苦吟作为自己的艺术特征,并将苦吟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中,使苦吟成为他们一种创作心理定势 和审美特征。 因此,把他们作为苦吟诗人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为此,本文试图探讨和分析这对苦吟诗人的政治倾向,艺术追求,及其创作特质。 一、入世的苦吟诗人 后人对孟贾两位诗人的评价是:在唐王朝 经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时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洁身自好的诗人。孟郊贞元七年于湖州举乡贡进士,历经五年,46岁方登第,此后一直沉伦下僚,“一贫彻骨”至死。贾岛则是先为  相似文献   

5.
Ⅰ韩派的主要成员及其苦吟的表现。Ⅱ韩派诗人苦吟的原因:①心苦——国家苦、人民苦和个人苦所致主②诗歌发展到盛唐时各方面已成熟,中唐诗人难以出新;③韩愈的提倡、鼓励和影响。韩派是中唐有名的一个诗派。它的成员是韩愈、孟效、贾岛、姚合和李贺①等。该派诗人多以苦吟著称。如孟郊是“判目作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格瀚胃肾。神施鬼没,间见层出。”(韩愈《贞耀先生墓志铭)})贾岛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送无可上人》)他初到京洛时还有为推敲诗句“鸟宿池边树,增敲月下门”而冲撞京北尹的故事。李贺是“每日旦出,…  相似文献   

6.
孟郊是中唐时期与韩愈齐名的著名诗人,时有“孟诗韩笔”之说。他是以“苦吟”著称于世的,诗风尚险怪。由此形成了他诗歌最为显著的审美取向——奇异美,主要表现在句式的错落、炼词造句、修辞方法的怪用、怪异意象的塑造等多方面。孟郊诗歌奇异美的形成是与中唐特定的时代文化氛围及作家个人的审美艺术个性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不少。王维苦吟,闭目凝神,信步而行,不觉掉进醋缸;浩然苦吟,心力交瘁,形容枯槁,不觉眉毛脱尽;李贺苦吟,精雕细刻,日锻月炼,不觉两鬓斑白……在唐代苦吟诗人当中,最突出、最惨苦、最有意思的还要数诗人贾岛。贾岛爱诗,几乎走火入魔,据说他走路、休息、吃饭、睡觉的时候都要深思苦索,不做诗就无以度日,古书记载贾岛“虽行坐寝,苦吟不辍”。贾岛的诗歌《戏赠友人》生动地描绘了他的苦吟生活“: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泠。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诗的大意是说做诗如同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文化主体性弱化和封闭性的角度,探讨了贾岛"苦吟"生涯和诗歌意象的选择,说明了 "贾岛现象"历史生成的文化层次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2011,(Z2):115
一、因诗人的性格或创作风格而起李白诗飘逸,人称"诗仙";杜甫诗以典雅著称,被誉为"诗圣";李贺诗奇崛冷怪,人称"诗鬼";白居易吟诗成癖,如同着魔,自称"诗魔";孟郊、贾岛苦吟成性,人称"诗囚";刘禹锡性情  相似文献   

10.
“衾”是中国古代的生活用品,也是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在唐诗中,人们或以“衾”意象寓意男女欢爱,或以之喻友谊,将其指向较为私密的人际关系。另外,“衾”意象与唐人诗风意趣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存在较多“衾”意象的自居易诗中,它是其诗歌体现出“俗”之风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唐诗意象的愁苦情感多体现在羁旅、咏史、离别诗中,展现羁旅愁思,惜别之苦及伤时之悲,而所用意象多是鸿雁、夕阳、子规、柳、月、蝉、水、草等,这些意象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2.
意象在中国诗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学上,意象被认为是中国唐诗的精华,而唐诗的美也正是通过种种的文化意象才得以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唐诗英译中要特别注意文化意象的传达。本文介绍了唐诗英译中文化意象传达所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贾岛、姚合诗歌的心理文化内涵及文学史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韩孟诗派中,贾岛、姚合诗歌创作的个性尤为鲜明,以仄僻寒狭的趣尚与风貌表现出对韩孟派一定程度的超脱,显示出独立一体的特点。贾、姚以诗为生命的存在方式,造成极端“苦吟”的创作态度,寒苦委顿的人生与逃避现实的心态,又使其创作局限于极为狭小的视界,表现于诗歌艺术之中,则是寒狭精密的意象构织。这是一种衰世文人命运与心态的典型标志,因而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唐末以后的末世文人无不借助贾、姚诗歌范式而得到心灵的调适与休憩  相似文献   

14.
王筱 《文教资料》2012,(31):36-38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在博厄斯语言学、人类文化语义学、人类语言文化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意象作为其研究的重点。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唐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耐人寻味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本文分析了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唐诗意象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孟郊是中唐诗坛一位重要诗人 ,他精思苦吟 ,创作了五百多首优秀诗篇。其诗风主要形成了“硬派诗”的典型特征。在内容上 ,主要体现为力求散化 ,以文为诗 ,对山水描写怪异美的追求 ,以复古为革新等等。  相似文献   

16.
登高类诗歌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登高意象是体验登高类诗歌意境的前提条件。文章从六个方面剖析了唐诗登高意象,这些意象一方面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心理历程,另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17.
说“苑”     
李妍 《现代语文》2009,(9):37-38
孟郊与贾岛同是“苦吟”派诗人的代表,二人的诗风很相像,但是又同中有异。具体表现在风格的空灵轻逸与奇崛独特、内容的细琐幽静与壮阔险怪和诗歌形式上的随时与复古。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中唐诗人贾岛对晚唐诗人群“咸通十哲”的创作发生深刻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们相同的自卑人格,二是他们相同的诗歌思想———苦吟。  相似文献   

19.
古代诗人的绰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因诗人的性格或创作风格而起的。如李白诗飘逸,人称"诗仙";杜甫诗以典雅著称,被誉为"诗圣";李贺诗奇崛冷怪,人称"诗鬼";白居易吟诗成癖,如同着魔,自称"诗魔";孟郊、贾岛苦吟成性,人称"诗  相似文献   

20.
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是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这一翻译模式解决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层面的问题。但是诗歌中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难题。唐诗具有景物造型的特征,诗歌展现的画面类似于"蒙太奇"效果。文章从唐诗意象的蒙太奇特征入手,通过对意象和意境的深入分析,从诗画同质的角度,并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论证画能成为唐诗中意象、意境翻译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