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3月,黄厚江老师在“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了《黔之驴》一课.在之后的讲座中,黄老师阐述了他的“本色语文”观点,提出了“朴实的课堂”这一概念.他认为“朴”就是简单,而简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一些片断,来赏析黄老师本色语文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2.
黄厚江老师在“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了《黔之驴》一课.在之后的讲座中,黄老师阐述了他的“本色语文”观点,提出了“朴实的课堂”这一理念.他认为“朴”就是简单,而“简”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一些片段来欣赏黄老师本色语文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3.
陈建先老师潜心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是“本色语文”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综观陈老师《钱学森》一课的教学,初步彰显了他“扎根语言,着意精神,立足发展”的本色语文观和“读为本,悟为核,用为宗”的课堂特色。主要的感受有三点:  相似文献   

4.
10月17日,我颠簸了四个小时,跨越了三百多公里,前往有着近千年校史的苏州中学,聆听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课堂教学。黄老师的课堂朴素,因为"本色",教学内容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教学语言平平淡淡;黄老师的课堂精彩,因为"出色",教学流程峰回路转,教学评价机敏睿智,教学效果满堂喝彩。整节课,我感动着,收获着,沉思着……而最让我感动的,竟是黄老师课堂中那些小小的细节:一、破题——"打开门,就见山"这节课教授的是文言文《黔之驴》,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相似文献   

5.
傅小军 《江西教育》2014,(10):38-39
聆听了特级教师黄厚江执教的《黔之驴》一课,感到黄老师的课堂非常“天然”“本色”。整节课没有音乐的过度渲染,没有课件的肆意铺排,没有教学语言的刻意煽情,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快乐相约,教师在动态的生成中与精彩相遇,课上得简单朴素,实实在在,令人观之可亲,回味无穷。印象最深的是黄老师为学生搭建的语文实践平台,让他们在有效的活动中提升了能力,获得了成长。  相似文献   

6.
时常听到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语文课是越来越难教了!越教越不会教了!”这番感叹道出了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些尴尬。小学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对当前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了剖析,呼吁语文教学要还语文本色。他列举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五种现象。“虚”: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造成“假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7.
参加盐城市教科院举办的以“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为主题的课堂展评活动。张丽莉老师执教的《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让我感受到孩子的“童真”,感受到老师的“童心”,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天成,一点不做作,更显语文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8.
邹旭升 《河北教育》2006,(12):36-37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倡导“情智语文”。他认为,课堂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的情感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的确,孙老师正在不断地用自己的教学实践诠释着他的“情智语文”。如他所执教的《二泉映月》一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现在,以其中第4自然段的教学来欣赏孙老师的情智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听薛法根老师上课,是十几年前,只记得一位清瘦的男教师全情投入执教《再见了,亲人》,课上得声情并茂,细腻感人。之后,听过薛老师很多课,我就像一个忠实的“追星族”,和许多老师一样,“追”着观摩薛老师的语文教学,感受他精彩的课堂、睿智的思想,品味他流溢于课堂之中的智慧、幽默。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浙江省2006年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的评比活动,观摩了13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次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黄佳老师执教的八年级《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这一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黄老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堂课设计巧妙、自然、流畅,教学氛围轻松、愉悦,让我们领略了黄老师良好的教学素养,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最令人难忘的是他所释放的教学智慧,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搭建了一个和谐的教学平台,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所要终生追求的教学境界。下面我撷取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断,谈谈对“教学智慧”的点滴感悟。  相似文献   

11.
聆听了特级教师黄厚江执教的《黔之驴》一课,感到黄老师的课堂非常“天然”“本色”.整节课没有音乐的过度渲染,没有课件的肆意铺排,没有教学语言的刻意煽情,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快乐相约,教师在动态的生成中与精彩相遇,课上得简单朴素,实实在在,令人观之可亲,回昧无穷.印象最深的是黄老师为学生搭建的语文实践平台,让他们在有效的活动中提升了能力,获得了成长.  相似文献   

12.
有幸聆听了支老师在浙大的一堂全国小语智慧课堂名师展示课。课上使用的《最珍贵的东西》这篇自选教材是支老师从《青年文摘》上精选的一篇散文.是他凭着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最敏锐的感觉.发现了这篇散文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价值所在.于是把它引进课堂。这一堂展示课充溢着支老师的语文教育睿智.语文教学于他.正如闲庭信步.却见满目繁花.着实让我深深折服!尤其让人叫绝的是他在这一堂课中实施的高妙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3.
这就是语文     
对于语文课堂,相信,在听了众多的优质课精品课后,如何回归最简单最朴实的常态课堂,是许多教师思索过的问题。薛瑞萍,一位仅得过市级赛课一等奖的普通老师,就以她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独特见解为我们打造了一个“本色语文”的课堂。她“胆敢”宣称:“站在台上,我就是语文”,“白纸黑字,这就是语文”,“和学生一起读写就是语文”!她究竟有什么独门功夫,使她能自信得近乎“狂妄”?  相似文献   

14.
在美丽的杭州。在“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的现场。我有幸聆听了支玉恒老师执教的《最珍贵的东西》,感受到了他的“以读代讲”式教法,深深折服于他闲庭信步于课堂的那份举重若轻、收放自如。大道至简,整整两个课时,在支老师的课堂上没有眩目的课件、煽情的语言和刻意的表演,甚至于不提问题、不板书,但“读”却贯穿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而言,听名师大家的课自然需仰视之。但黄厚江老师用他的本色语文教学弥合着教者与听众间的距离,从《我们家的男子汉》到《给我的孩子们》,从《江南的冬景》到《葡萄月令》,从《阿房宫赋》到《谏太宗十思疏》,无不闪烁着“语文本原、本真、本位”的思维火花。一如黄老师自己所说的: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教学活动真真切切,教学效果实实在在。于是,同样以一名学生的身份虔诚地坐在课堂里,认真聆听《黔之驴》教学,观察与思考黄老师会以怎样的方式开展文言文教学,又该给七年级学生教些什么,以激发兴趣,引领学生步入神圣的文学殿堂。  相似文献   

16.
“老师的阵地在课堂,而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更多取决于他的教学实践智慧。让问课成为我们反思教学的习惯,让我们从问课这一细节开始,对今天的课问一问,把明天的课想一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翻一翻问课所得的只言片语,串起一个个教学故事,理一理自己纷繁的思绪,理出个所以然。  相似文献   

17.
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韩军执教的《南来北往》一课,陶醉于他声情并茂的朗诵情境中的同时,更欣赏他独特的课堂设计艺术。韩老师整节课是围绕“找错误说理由”这条线展开第一课时的教学。在寻找美丽错误貌似简单的教学流程中,我们欣赏到韩老师扎实而不简单的语文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8.
有幸聆听了支老师在浙大的一堂全国小语智慧课堂名师展示课.课上使用的<最珍贵的东西>这篇自选教材是支老师从<青年文摘>上精选的一篇散文,是他凭着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最敏锐的感觉,发现了这篇散文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价值所在,于是把它引进课堂.这一堂展示课充溢着支老师的语文教育睿智,语文教学于他,正如闲庭信步,却见满目繁花,着实让我深深折服!尤其让人叫绝的是他在这一堂课中实施的高妙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9.
初·名师     
教育格言尊重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教学主张张宗方主张语文课堂要体现“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特点,追求课堂“语文味”及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注重在亲近语言、反复朗读、情感充盈、快乐学习等方面下功夫。他认为语文课堂就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的主阵地。多年来,他立足课堂,积极探索,在践行“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教学主张中享受着语文教学的诗意。  相似文献   

20.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孙建锋老师就致力于语文对话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近年来,他上了好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课。他的课底蕴丰厚、灵性丰盈、智慧丰赡。特别是他诗情演绎的“对话”教学不但为听课的老师和专家所称道,而且成为了学生生命发展历程中有意义的珍藏。实践的同时,他写出了不少有关对话教学的论文,著有《享受语文》一书。他的文笔轻灵睿智、哲趣横生、美轮美奂,能够催生读者的思考与感悟。由是,让我想起了“十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