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迄今为止,研究者仍然无视胡先骕在推动古典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参与建构现代文学批评系统以及订立文学批评规范等方面的作用,自然也就不认可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无疑,对此重加辨析有助于纠正当前胡先骕研究中的不足,也能为我们反思现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献阅读最大的障碍是词义问题,"落英"是指落下的花儿还是初开的花儿,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公案,训诂学以古汉语词汇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研究核心,通过运用训诂学原理分析"落"的义项,可以推断"落英"是指落下的花儿,这个例子说明训诂学有助于培养古典文学研究者的字词考释能力,解决古代文献中历来歧义纷争的语言问题,提高研究者的文献阅读水平,应重视训诂学在古典文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社会普遍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中小学校古典文学教育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赞同与反对之声更是不绝于耳.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教育历史的总结与分析探究古典文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作为考察的对象,分为3个部分:第一,近年来中国大陆发现的新资料;第二,国外古典文学资料的新发现;第三,近5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著扫描。通过对若干具体资料的介绍,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提出这样的一种研究思路,即:要想深入研究文学,就必须跳出文学的范围;要想深入研究中国文学,就必须跳出中国文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源氏物语》是日本传统文学的精华,它充分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学和佛教思想。其作者紫式部充分发挥了自己汉文化的深厚底蕴,理解了怎样在物语文学中使用汉诗。文章在先前研究者的基础上,对若干案例尝试重新考察研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重点了解《源氏物语》中汉诗引用的特色手法以及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寻。  相似文献   

6.
探究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学习方面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影响。主要从文本理解力、翻译能力以及语言研究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挑选了一些与英语专业相关或者与语言研究相关的代表人物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阐释了它们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并研究了其与相关人物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古典文学在以上所提三个方面是非常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的。  相似文献   

7.
王建星 《海外英语》2014,(17):51-52
探究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学习方面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影响。主要从文本理解力、翻译能力以及语言研究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挑选了一些与英语专业相关或者与语言研究相关的代表人物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阐释了它们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并研究了其与相关人物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古典文学在以上所提三个方面是非常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的。  相似文献   

8.
“梧桐”无论在古人心中,还是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都占有一席之地。20世纪90年代梧桐意象研究处于萌芽状态,新世纪的十二年出现了梧桐意象研究热潮,研究不断深入、系统,但也存在研究领域不够广泛,部分研究质量不高等问题,尚存在较大研究空间,与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还不相符。在植物意象研究热潮下,梳理、梧桐意象研究,对梧桐意象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其他植物意象研究在方法上的借鉴,对推进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更加深入以及古典文学的当下研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文学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好教材。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既有助于他们汲取道德力量,塑造健康人格;又是时代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设课、强化影响、广泛涉猎、实践应用”的过程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修养,使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具备走向社会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一、引论 清朝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的最后时期。从历史角度看,它正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大转型期;从文化角度看,它又是集各种文化之大成的时期。这种“集大成”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有助于对中国历史上的文艺作一个总结,大大方便了后来的研究者的研究;另一个方面它却又导致清代小说普遍的“复古”之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探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内容重要性的前提下,分别从形式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三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古典文学之美予以解读.旨在引领学生在传统的英语教学的模式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把传统文化的古典文学之美,带进英语语境,并且能够在应用中创新,给中国古典文学翻译带来新的语境和架构,搭建英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同美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典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而中国古典文学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天然教材。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既有助于他们汲取道德力量,塑造健康人格;又有助于他们优化知识结构,拓展审美视野,使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具备走向社会的基本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3.
从赵文化的渊源和内涵,赵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诸子思想、人物等方面,综述了1987年以来赵国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者对研究动态的掌握.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由钟嵘《诗品》诗人籍贯正误之辨 ,寻找出辨明中国文学史上众多诗人、作家籍贯古今地名的规律 ,有助于古典文学研究中的“贵在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15.
受农耕文化的浸润,中国人养成了由己及人的典型的思维方式;受“文以明道”观的主宰,中国文人皆自觉地以文章为传道之工具,因此,代言就成为古典文学最本质的抒写方式。从最早的甲骨卜辞和金文铭文中的代神谕或代王言,到后来书、记中的代他人言,再到后来古文中的代圣人立言,旁及词、曲、小说,整个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学术研究在求“真”求“善”,文学则在此基础上求“关”。研究古典文学,主要在提高人的精神生活素质,使之更崇高、纯洁、美好,所以,不能对古典文学只作纯文学的研究。古典文学的“用”不是实用主义的“用”,研究者必须具备“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用我们当代先进思想去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 古典文学研究的方法,这几年讨论很多,引进不少新方法,一个比一个新,这说明方法多元化了。我认为,这是好的,只要有利于解决问题,什么方法都可以用。当然,在当代文学和文艺理论里能运用的方法,在古典文学里不一定能行得通。研究方法的好坏,首先,取决于研究对象;其次,取决于研究者的学问气质和思维习惯。不能说某种方法是万灵的,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个人各种条件的不同来决定。就古典文学而言,这些年来的研究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史料的研究,包括作者生平考辨,作品校勘辨伪系年,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词牌名的翻译固然很难,但却有其必要性,尤其是对于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带有文化意象词语的词牌名,它们不仅对于世界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非常有意义,同时准确传神的翻译也有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但是目前词牌英译名称未能一致,若能将词牌名翻译的标准统一下来,达成共识,那么将更加有利于“词”这一中国古典文学形式在国外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困境和出路: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文学研究的依附性特征,使它在成为一个现代学科的过程中要比哲学和历史学更为艰难。20世纪前期的学者为了实现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转变,在古典文学研究的实用性、独立性和新的表达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数十年来,古典文学研究的畛域一直没有得到恰当的确认,涵咏赏叹、训诂考据的传统研究方法削弱了古典文学研究的理论建设,再现历史现象的认知性要求凌驾于发掘文学精神的文化性要求之上,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要建立一个现代的古典文学研究学科,必须真正地获得一个独立自足的研究领域,自觉地向当代文化提供独特的意义贡献,更多地采用独特的意义揭示方式,积极地寻求面向当代文化的共通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对"十七年文学"从不同角度进行重新评价和定位成为近年来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十七年文学"在当前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与中国经济文化环境影响到了研究者的心态有关.部分理论研究工作者已放弃对西方文化价值立场的过份认同,转而反思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十七年文学"中所蕴含的民族性的东西正好契合了研究者的这种追求."十七年文学"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还与"十七年文学"在当时拥有的读者群广大,在文学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从而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